一场灵魂的拷问
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双子塔轰然倒塌了。这次恐怖袭击事件给美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和心灵的创伤。在美国大地上制造有史以来最大惨案的本.拉登就在阿富汗进行训练。关于阿富汗我们只知道塔利班、本.拉登、毒品和反恐战争——阿富汗人倍受歧視。 作者以第一人称"我"写作这篇《追风筝的人》,透过阿米尔的眼睛还原给我们一个真实的阿富汗。 阿米尔出生在一个富有权势的阿富汗家庭,父亲拥有财富、才能和强健的体魄。父亲在"我"的心里是高大无比的。我和童年的玩伴哈桑形影不离,哈桑也是阿米尔的仆人,哈桑诚实能干对我无比忠诚。我们在一起玩耍一起放风筝。虽然母亲早逝,但父亲一直溺爱着阿米尔。但这样的幸福生活在一次斗风筝比赛中发生了变故。哈桑为了我能在风筝比赛中夺冠,倾尽全力追赶风筝,最后得罪了坏男孩阿塞夫一伙,哈桑受尽他们的凌辱。当阿米尔看到这一切的时侯,没有为哈桑挺身而出,结果跑开了,作了一个懦夫。而这一事件成为我一辈子的梦魇,而这场恶梦贯穿了整篇小说,使我难以解脱。阿米尔为了自己自私的尊严,栽赃陷害哈桑,迫使哈桑和他的爸爸离家出走。不久,阿富汗沦陷了,被侵略占领,我和爸爸不得不走上了逃亡的道路。在卡车上,几个坏蛋想凌辱一个漂亮的姑娘,阿米尔的爸爸勇敢的面对侵略者,站出来制止,几个坏蛋被爸爸强大的气场震慑住了,挽救了那个姑娘。阿米尔被爸爸的举动震憾了,爸爸不仅有高大的身躯,更有不惧强暴的勇气,这使我对阿桑更有了愧疚感。流亡美国的阿米尔学业有成,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也收获了爱情,但那场恶梦一直在萦绕着,对哈桑的思念与日俱增。而美丽的妻子善解人意,鼓励我去寻找哈桑——阿米尔再次踏上了战火纷飞的阿富汗。 整个故事以我和哈桑的友谊作为主线,贯穿通篇。有多个梦境的描写,而每个梦境最后都指向了那个蓝色的风筝——隐喻我和哈桑的友谊,把小说一次次推向了高潮。小说的心理描写深刻生动,使我们一次次面对灵魂的拷问,而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荡涤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不禁想起重庆公交坠江事件,如果有人面对邪恶勇敢的站出来制止,那又会怎么样……。这样的故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真真切切——无时不在拷问着我们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