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哲》:希腊哲学-前智者时期-世界的本源
希腊哲学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其中,第一个是前智者时期。这一时期,希腊的哲学家们重点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界。他们提出了两个关键的问题:一是实体问题,即构成这个世界的最基础(原始)的物质是什么?另一个是变化问题,即基础物质如何转化为其它物质?
我们来看看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在解决实体问题方面做出的努力。
1 泰勒斯
泰勒斯是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创立了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哦,米利都是一个地名,泰勒斯出生在这个地方,没准后人就是因此而命名的?泰勒斯生于公元前 624 年,死于公元前 554 年到公元前 558 年之间。这里把时间也记下来,以后读到其它时间发生的其它事件时,或许可以在时间上相互印证,便于在脑海中由点及面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
书中提到,泰勒斯本人并没有流传下来第一手的著作或其它研究成果,对于他的思想都是通过第二手资料来研究的。
泰勒斯对实体问题的回答是:水是构成世界的最本源的物质。他认为万物产生于水,但他并没有说明水是从哪里来的,可能也没有说水作为一种基本物质是如何演化万物的。
也许在今天看来这个观点很蠢,但泰勒斯脱离了神话故事,开始以哲学思辨的方式来认识这个世界,这是很大的进步。
2 阿那克西曼德
阿那克西曼德是泰勒斯的老乡,生于公元前 611 年,年龄要比泰勒斯小十来岁,死于公元前 547 或 546 年。他留下了第一本哲学著作《论自然》。
可能阿那克西曼德认识到了泰勒斯的观点所存在的问题:很明显水从哪里来无法解释清楚。于是他又往前推进了一步,他摆脱了人眼所能观察到的事物的限制,以抽象的思维方式构想了一个“无限”出来,但不是数学上抽象的无限,他的“无限”是指一个无限大的足以充满整个空间的实体。所有其它事物都是从这个无限大的实体上分离出来的,最终又必将回到这个无限大的实体,不断地循环。
我想到一句诗,“零落成泥碾作尘”,感觉跟他这个观点非常像。鲜花从土地中生长而出,最终必将凋零、飘落,再回到土地中去,化作尘土,然后再从土地上冒出新的花,如此循环。
他这个观点即使放到今天来看我觉得都挺有道理的。如果宇宙就是他所说的那个无限大的实体,那么像太阳、地球这样的星体就是从宇宙中分离出来的部分物质凝结而成,当太阳、地球毁灭之后自然就又回到宇宙中去。
阿那克西曼德还提出了他关于宇宙天体的见解:地球不是一块浮在水面上的平地,而是一个圆柱体,太阳、月亮,及其它天体都围绕这个圆柱体运动。不过,这一点仅从《西方哲学史》一书,我还是很难理解他得出这个结论的逻辑是怎样的。但不论怎样,这样的见解也是人类认识这个世界的一大进步了。
3 阿那克西米尼
阿那克西米尼和前面两位一样,出生在米利都,这三位都是米利都学派的成员。出生于公元前 588 年,算起来又比阿那克西曼德要小二十来岁,死于公元前 524 年。
阿那克西米尼赞同阿那克西曼德的观点,世界的本源物质是“无限”,不同的是,他不认为这个”无限”是一个构想出来的不确定的东西,他认为“无限”就在我们身边,“无限”是气。
阿那克西米尼试图解释了原始物质(气)向其它衍生物的转化过程:稀释和凝聚。
通过稀释和凝聚的过程,万物从气中产生:当气变得稀薄时,它成为火,当气凝聚时,它成为风、云、水、土和石头。
书中这样评价这个观点:
这个观点很重要,因为它朝着真正科学的解释方法前进了一步:凝聚和稀释都是单纯量的概念。 这样他的理论在由将质的差异还原为量的条件这一方向上,是一个长足的进步。
比对了英文版,这段的翻译看上去还是挺准确的,语言读起来也比较通顺。不过,缺乏相关知识背景,我此时还是比较困惑:
为何凝聚和稀释的观点是朝着真正科学的解释方法前进了一步?
“真正科学的解释方法”指的是什么?
他的理论在将质的差异还原为量的条件这一方向上是一个长足的进步,但是那又如何,“质的差异还原为量的条件”有什么意义吗?
在阿那克西米尼之后,米利都学派还有一些后继者:西波、伊德乌斯、第欧根尼。其他人两位没听说过,第欧根尼听说过一些,是犬儒学派的,以后可能会讲到他。
4 毕达哥拉斯
小时候听说过他的故事,那时候听说是个数学家。
他的观点有点不一样,我想到四个字也许能概括他的思想:万物皆数。
他,以及他创立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似乎想以“数”来描述世界万物之间的联系。
以我目前粗浅的理解,世间万物自然都离不开数字(或者说,量度)。没有数字,身高、体重这样的很多特征是无法准确描述的,商品的交易也会一片混乱。数虽无形,却无处不在,所以他的观点似乎也不是没有道理。
不过,这个学派试图仅仅通过“数”来描述世间万物的运行规律,并试图使世间万物的运行都呈现一种十分和谐而具有美感的状态,可能又显得有些牵强。
恒星紧紧系牢天的最高弓形顶,弓形顶 36000 年围绕地心火转一周。在下面接着是同心的球体:土星、木星、火星、水星、金星、太阳、月亮和地球。但既然十是完美的数字,就一定存在着十个天体,因此毕达哥拉斯学派就在地球和中心火之间安置一个反地球。 爱情和友爱用数字八来表示,因为爱情和友爱是和谐的,而八音度也是和谐的。
毕达哥拉斯学派这种为了和谐而和谐的思想,个人认为有点过于单纯和一厢情愿了。
5 我的思考
我可能总会在文章里写下我读书后的思考,因为对于读书我持这样的观点:读书不是目的,它只是达成目的的途径、方法。
读书的目的可能有两种。
一种是为了获得新的知识、思想,并将其吸收、同化到我们自己的思维中去,提升自我。读书同许多其它事情一样,比如:旅游、吃饭、游戏、看剧等,都是使我们得以提升的途径。有人喜欢通过旅游提升自己,有人喜欢通过读书提升自己,或许也有人能从吃饭、游戏中领悟出许多道理,我们不可理解的不代表不存在。
另一种是没有目的。单纯的喜欢,喜欢做一件事,就去做了,仅此而已。不会去考虑什么提升自我,也不会去考虑显示逼格。就像走路、吃饭、睡觉,这些都是很自然的事情,一般很少有人会去考虑做这些事的目的是什么吧。
无论如何,读书并非生而高贵,更重要的是看,人以怎样的动机来做这件事,而这一点,自己最清楚。
学习古希腊哲学家朴素思想的意义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高中政治课上讲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时,应该简单讲到过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们对“世界的本源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当时学到这里,觉得这些人的观点十分可笑,同时也完全无法理解,他们怎么会以为世界的本源是水、火、气这些东西呢。
但,当我读到书中这段话时:
The period has a structural organization in which each problem emerges naturally from earlier problems and the various possible solutions are explored in almost systematic fashion.
我忽然有了新的想法。
受限于物质与科学发展水平,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在探索我们所存在的这个世界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非常朴素的,并且在今天被证明是错误的观点。但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如何提出新的问题,如何系统地辩证地思考与解决问题,这些古代先贤无疑为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示范。
互联网时代,纷繁复杂的信息每时每刻都在轰炸着我们,本来根本不可能有交集的圈子,通过互联网连接到一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某种程度上被打破了。好处自然是有的,它使我们能看到的世界变大了,使我们眼界变宽了,使我们不再局限于眼前的苟且,使我们看到人生其实有无数种可能。
但是,它也带来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之一,每个圈子的三观是不一样的,三观这个东西,它跟环境有很大关系。比如古希腊,人家是人民民主,而我国古代是君主独裁,造成这个区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结来说就是各方面的环境不一样。所以,适合一个圈子的三观未必适合另一个圈子。在互联网时代,接受另一个圈子的三观是容易的,我们身边的各种媒体都在不断地宣传,但生活融入到另一个圈子是困难的,甚至这辈子都不可能。所以,我们一不小心染上了其它圈子的三观,带到了我们自己的圈子,我们很可能就很难过好自己的生活。更别提我们很可能“集百家之所长”,今天听了一点这个圈子鼓吹的观念,明天又听了一点那个圈子鼓吹的观念,最后脑袋一团浆糊,或者不停地在各种观念之间徘徊,都不清楚自己是谁了。
所以,学习希腊哲学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学习这本《西方哲学史》,以及以后可能还会接触的中国哲学史,对于我们构建一套自己的思考问题的系统的理论体系是非常有意义的。脑袋是自己的,不要受别人左右。
泛滥的“优秀”一词
这个年代,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样,都有一种想法:我虽然不是那么好,但我也不差吧?我虽然比不上顶尖的人那样特别优秀,但我也挺努力的,各方面都还不错,也没哪方面很差劲,我应该也算优秀的吧?
何为优秀?
把今天的我,跟前面刚讲到的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放一起比较一下,谁更优秀?
泰勒斯那个“蠢货”竟然以为世界的本源是水?怎么看我都懂得比他多,很可能还真是这样,因为我站在无数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我比他优秀吗?只要考虑一个事实,公元前 6 世纪的人到今天 2600 多年过去了,依然为许多人所知,最起码哲学圈的人应该都知道,到今天书本上依然写着:“泰勒斯的重要性在于……”。而我,哪怕我可能所学的正确的知识比他多,但除了熟人以外,没人知道我是谁,等我存在的时代过去,有一天可能这个世界上再无一人知道我的名字,“无名之辈”而已。
所以,何为优秀?我认为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了多少价值。
看似一句政治正确的话?没这么简单。要论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我自然远远不及泰勒斯。但,作为不断为人类社会贡献体力与脑力的劳动者,我们创造的价值远远不是我们所获得的工资这么单薄。所以,有些人坐拥许多资产,却没有对社会贡献多少价值的,我并不认为他比我更优秀。
有许多人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他们的贡献其实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比如:家庭主妇对家庭的贡献,其实也是对社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