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处世哲学(1)
简单讲讲我遇见的那些猫儿们。
小黑白一家是我妈先发现的,她对猫狗之类的小动物并没有过多的喜爱。一天她兴致勃勃地跟我讲楼下有一只大白猫坐在窨井盖上,五只小奶猫围绕它坐着,“喵呜喵呜”地叫,叫声此起彼伏,奶里奶气又声嘶力竭,十分凄惨。
原来这一家子猫咪是饿到了极点,左肚皮快贴上了右肚皮。老猫一人(猫)带着五只出生一月左右的奶猫,因为饿所以奶水不足,加上孩子多,早已自顾不暇,更谈不上拉扯孩子了。
野猫,特别是孕期或者哺乳期的母猫对人类是百般警惕的,它们这样明目张胆地出来“讨饭”一定是走投无路之举。
妈妈看着小猫们可怜,弄了点饭放进草丛中。小猫们看见吃的兴奋地战战兢兢、犹豫不决,既害怕又想立刻填饱肚子,不停地奶叫着,看看我妈又看看它妈。
老猫不似小猫不谙世事,它顿时沉下脖子,露出凶相,微微炸毛,对着我妈“呜呜呜”发出警告。孩子们是它的宝,是它的命。
妈走远后,小猫们如一群饿狼冲到食物前,老猫看她走到了安全范围,警告解除,但是仍在暗处看护着小猫们进食。小猫们一番狼吞虎咽之后,逐渐满足地散去,老猫才踱至剩饭前,扫光孩子们没吃完的饭食。
从那之后我每天下班回家便招呼这些新邻居们吃晚饭,按照小猫的花色,我简单地给起了几个名字,分别是“小黑白”“小黄”“小黄白”“小白”。
小白有两只,经常傻傻分不清楚,索性就共用同一个名字吧。

从每只猫的吃相可以大致看出它们的性格。第一次喂的时候,小黄白是冲刺冠军,小黄想要从旁边挤进去蹭一口,小黄白立马不乐意,抬起小jiojio就是一顿“暴击”伺候,然后整个身子趴在食盒上,楞是不给旁人(猫)留下一点可乘之机。
饥饿使猫失去理智,六亲不认。
其他猫咪只能按照先后顺序排队,吃完后就端坐一旁乖巧地洗脸,和抢饭时完全判若两猫。
渐渐地, 猫妈妈看我们喂食,不再发出“呜呜呜”的警告声,小猫们习惯每天下午四五点钟主动出来在楼下等我下班。小黄更聪明,我妈只要一唤它名字,就屁颠屁颠地跑过来,让一向对猫咪无感的妈妈也慢慢喜欢上了它们。
小猫咪们吃饱了会在楼下追逐打闹,有次遇见一只笨鸟在地上觅食,小黑白、小白、小黄白分别在三个方向匍匐盯梢,等待最佳时机杀笨鸟个措手不及。
谁知计划赶不上变化,小黄滴溜溜地小跑过来,既不像捕食的模样,也不像故意捣乱,我想小黄可能本意是想逮住那只笨鸟的,就是缺少了点实战经验,弄巧成拙导致打草惊蛇,赶走了笨鸟,自己成了笨猫,猪队友一只,哈哈。求此刻匍匐在地上蓄谋已久的另外三只猫咪的心里阴影面积。
春天逐渐过渡到了夏天,雷阵雨越来越多,有时一下就是一整天。
小黑白几个逐渐长大,遇见恶劣天气时没有稳定的遮蔽,经常走丢,猫妈妈一旦看不见孩子,便整个小区凄惨地呼叫寻找。前几次雨过天晴后小猫咪们会重新聚集在楼下继续过平静的日子,但夏季雨水多且大,终归是走散了。
小黄走散了,我跟妈思念了好久,它最讨喜,一叫便到。小黄白也走散了,小白辨识度低,逐渐长大后混进流浪猫圈,也分辨不出哪只是小白了。不知何时,老猫也消失在我们楼下。妈妈经常夸它是猫妈妈里面最能干最尽责的,生的孩子漂亮,照顾孩子负责。
小黑白因为辨识度高,长相最“凶残”,经常能在小区里看见它到处闲逛。我常开玩笑说“一家五口,小黑白最丑”,但它其实很美,美得不庸俗,美得很高级。

小黑白是姊妹几个中最高冷的,几乎听不到它叫,也不黏人。我常常有意识地喂它时和它说说话,它也不理我。自从它们一家走散之后,小黑白不再住在我家楼下,它搬家了。
现在偶尔在它新地盘遇见,我唤声“小黑白”,它会下意识地抬头看看我,“呵,原来是那个铲屎官啊!”这是我从它眼神中读出的声音。
个别几次它会一反常态,放下高冷的架子,“喵喵喵”地跟着我跑回“老家”,为了一口吃的吧,偶尔折腰反而觉得可爱呢。
我和妈偶尔还会回忆小黄的可爱模样,现在应该长得和小黑白一般大了吧,它那么聪明,那么会讨人喜欢,说不定被哪个好心邻居收养了,从此锦衣玉食。
有那么两次我呼唤小黑白,它也给面子,与我保持两三米的距离优雅地坐在地上,静静地听我说话。它会时不时抬头看看天空,看看楼上。巧合的是楼上不知哪家也有只猫,傍晚听到我喂野猫呼唤的声音,会“喵~~喵”地叫不停,一声又一声,响彻整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