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受到的生死观教育
查看话题 >李叔的葬礼
李叔享年82岁,死于肺癌。在李叔的葬礼上,亲友们谈笑风生,并没有过多的悲伤,唯有李婶和她的外孙女能看出伤心。李叔年岁已高,活到这把年纪走了,也算得上是够,亲友们除了感叹李叔的生平,也没有太多的惋惜。平时没常被人记起的李叔,在此刻成为了话题的中心,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讲起了他们所知道的李叔。
李叔出生在1930年,在战乱中长大的李叔,算是家里面少有的会读书的人,家里排行老四,侄子都尊称他为四叔。当年日本兵侵占了李叔家乡的港口时,李叔还是个小学生,在学校里除了学习基本的知识以外,还要学习日语。日本战败后,两党内战爆发,1949年国民党败落,当时李叔已经是一个年轻的小伙,朋友邀请李叔一起乘最后一班船去台湾当国民党兵,李叔想了想,说要回家告知家人,可是港口的船就要开了,撤离得非常迅速,李叔没赶上最后那班船,便留在了家乡。
李叔读书到初中,虽然文化不高,但是在动荡的年代也已经不易,因为李叔字写得漂亮,算术也算得精,便被招去一个工厂里做出纳,在那时候算是体面的工作,在当出纳的期间李叔认识了一个女子,与之相爱相恋。有天女子家中有难,向李叔开口借钱,李叔凑不齐,便想着先拿厂里的钱借给她,并约定了还钱的时间。谁知到了对账日女子还没还钱,并且也完全联系不上了,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时代,找一个要躲你的人实在太难。终于亏空公款的事情败露,李叔锒铛入狱了几年。等到李叔刑满出来后,仍然联系不到当年的爱人,心灰意冷的他丢了工作留了案底,只好开始到处谋生。走了祖国的许多地方,年近40了仍是孑然一身。
本以为李叔这辈子就一个人过了,但是缘分的奇妙有时候却是让人难以捉摸的。有一次李叔去广西柳州出差,办完事情后在回乡的车上,和邻座的大姐相谈甚欢,那个年代车路不顺,没有手机,打发路途的无聊最好就是和陌生人打打牌,聊聊天。到了地,大姐很热情邀请李叔去家里做客,这个大姐便是李婶的妹妹,当时的李婶是个丧偶的寡妇,住在娘家。那一次李叔随着初识的大姐去了李婶娘家,便认识了李婶。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的人,就因为这个的机缘相识,渐渐发展,到后来缔结姻缘。结婚的时候李叔已经40出头了,李婶也已绝育,两人相依为命,无生子嗣。
李婶和亡夫倒是有四个孩子,三男一女。由于幼年丧父,李婶又重新改嫁,四个孩子便均由奶奶照顾长大,感情也甚是疏离。
李叔结婚后便不再漂泊了,和李婶两人做起了一些街边的小生意,日子虽然不富裕但平平淡淡,两人的相处也算是和气。随着岁月的流逝,李婶的孩子也都渐渐长大成人,除了节日会去看看,平日里和李叔李婶也少往来。唯有李婶的女儿一家算是比较有走动,李叔由于自己没有孩子,对李婶的小外孙女也格外疼爱,女孩从小就嘴甜,从会讲话开始就姥爷姥爷地叫得李叔很是高兴。葬礼上,那个红着双眼的女孩,便是李婶的小外孙女,大家在谈论李叔的时候,她就只是静静听着,想了解更多她所不知道的姥爷的故事。
李叔此生过得并不轻松,一直在街边做小营生直到70多岁,后来住的老房子要拆迁,李叔家原本算是家世不俗,老房子从父辈住到李叔80岁,100多年的岁月风霜,已经摇摇欲坠,后来在李婶大儿子的帮助下拿了拆迁款重新买了房,80岁才住上了新房子。但是李叔在还能走动的时候还是时常回老房子看看,搬走之后俨然成了一片废墟,有时候李叔就在里面坐一会,然后就回去了。就好似老房子里藏着他一生的回忆,渐渐随着年岁没落,悄悄地在人生里谢幕。李叔就这样,看一眼,再看一眼。
李叔的葬礼上,大家津津乐道说着往生人的往事,做法事的师傅走到李叔外孙女身边,问她说要不要再去看一眼,她扶着外婆,再去看最后一眼静静躺着的李叔,外面的任何吵杂和言语也已经和李叔没了关系,李叔很快就会被很多亲友遗忘,他的过往会随着躯壳一起被埋葬。
这时做法事的师傅一声吆喝,大家停止了谈论,时辰已到,该送走李叔了。
师傅问了一句,“子嗣们谁来捧香炉?”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都说让李婶的大儿子去,李婶大儿子说什么也不愿意,当下就吵了起来。他情绪激动地说起童年不幸,弟弟妹妹没有父母抚养的艰辛,说起幼年时李婶李叔没有尽过赡养的责任,说起他们成年后没有对不住李婶李叔,但是无法认李叔为父的心情,在场的亲友深知清官难断家务事,劝不好,也一下没了主意,只好说情,说看在李婶面子上。李婶哭着要求儿子,也诉说着自己的不得已,各执一词僵持不下。这时候师傅出来,说了一句“既然如此,请一个专门哭丧的来拿吧,家属出点钱,赶紧办了,时辰快到了。” 大家停住争论,面面相衬等着李婶发话,李婶点头示意,很快守在现场等开工的专业人士就过来了。法事开始了,李婶的儿子们只能作为世交朋友,走在队伍的最后面,走在前头的,那个哭的最大声的,捧着香炉的那个人,是大家素未谋面的一个戏子,孙女走在队伍的最后,哭成泪人,李叔平淡无奇的一生,庸庸碌碌的一生就此结束了。
人的一生,寥寥几个故事就被概括了。生活荒诞滑稽,终究逃不开命运的所有玩笑。
苏轼在《西江月》里写道“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寥寥几字,人生起落都在其中,豁达开朗都属于后来的馈赠,我们呢,看多了故事,也希望能从中悟道。
中元节就到了,李叔便是我的外公,四年了,也许很多人都不再记起你,但你一直一直,在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我喜欢你和我说的所有故事,我也会好好珍藏它们。
愿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