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春怒斥复联四拍片过高!文艺片和商业片该不该分开讨论?
4月28日,新晋柏林电影节影帝王景春在社交媒体上怒斥复联4拍片过高,“必须100%排片啊!跪都跪还要什么脸呢?”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网友的口诛笔伐,“合着看外国片就算跪了???”“你拍电影为了赚钱 你赚不到就骂别人,狗急跳墙啊?”

最近,《复仇者联盟4》在中国市场火的一发不可收拾,24日零点首映时全国有300万人同时守在影院熬夜观看,上映不到4天的时间票房就突破20亿。自从上映以来,当日排片占比都在80%以上,其他同档期影片基本失去了竞争能力,王景春主演的电影《地久天长》甚至已经被迫下线。

要知道,在年初的第69届柏林电影节上,《地久天长》的两位主演王景春和咏梅可是包揽了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女演员的奖项,《地久天长》这部电影得到了欧洲影评人的高度认可,但为什么到了中国市场,与复联4的差距就这么大呢,显然王景春没有想明白,所以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泄了自己的怒火。
怒气消了之后,王景春也觉得自己的发言有点过激,所以他紧接着又发文解释称,自己确实有点酸,但酸的不是漫威和观众,而是环境本身,希望不同类型的影片有各自的空间。

当下的中国电影什么环境,其实可以分两点来说,一是娱乐性强。喜剧类、商业类、爱情类等内容相对浅显,节奏较快,吸引年轻群体的电影成为市场主流;而节奏较慢,意境深远的文艺片则相对弱势;这也难怪,如今大家的压力普遍较大,很难沉下心来去思考文艺片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

二是利润高。就像刚才说的,大家压力都不小,所以需要通过看电影的方式来舒缓压力,随着观影人群的扩大,电影票房持续攀升,2017年的全年总票房达到了559亿,2018年达到了609亿,今年更是有望突破700亿大关!预计到2020年,中国电影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巨大的市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现在一部电影的票房利润经常是成本的几倍甚至十几倍,比如《后来的我们》票房13.61亿,片方票房收入4.89亿,是成本的5倍以上;《超时空同居》票房8.32亿,片方票房收入2.74亿,是成本的5.8倍;《老师·好》的票房利润已经高达成本的16倍以上,《我不是药神》的票房利润也是成本的15倍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