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来个读书会怎么样?
丽丽在香港 2015-09-03

碰到下雨天不能出去爬山的时候,总觉得窝在家里特无聊。我是一个喜欢扎在人堆里的人,俗气哈。
昨晚突发奇想,要不搞个读书会吧,可以带上自己喜欢的书,分享自己喜欢的书,或者带上自己思考良久的问题,跟大伙讨论。
1. 讨论有趣的问题?
是不是每个人都想过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
我这次去日本玩之前,就想知道一些:
为什么日本的AV这么厉害?占据好大一个市场,至少我了解的大中华男同胞都喜欢看?为什么这个国家的AV文化是这个样子?为什么不是中国或者韩国出很多AV女星呢?
为什么日本动漫这么牛呢?
为什么日本人做事这么专注认真?做个寿司做个拉面都那么好吃?
本来雄心壮志的想抱着一系列问题去探索发现日本,然后去了之后立即沦为观光游客,被好吃的征服了。
其实说这些也就是想说,可能有些问题拿出来讨论挺有趣的。要是不是我很怪,应该也有很多人在想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
2. 分享一些自己喜欢的书
比如因为职业关系我没事就一直在翻一本书《56号教室的奇迹》,关于教学的,当中我觉得有些讲得很好。
然后回家扛了本《卡拉马佐夫兄弟》,我只有在特别心静或者一些很奇怪的时间能静下来读这本书。但最近却对里面的“我“的视角很感兴趣。因为当年在浸会读书的时候,有个老师讲过《倾城之恋》里,作者“我”的视角,就只看得到女主白流苏的心里,看不到男主范柳原的心里。在没听到人提过之前,看一本小说,从来不会发现一个这样的角度来读书。可能那一次听了之后觉得特别新鲜,真正来看一本大长篇的时候,就发现《卡拉马佐夫兄弟》里面也有有趣的视角。他是以一个住在主角们村子里的身份的人写的。他用从别的人角度来讲故事。好像全是旁观,拿着镜头在悄悄记录那个家族发生的事情。然后“我”总会出来说,我不知道这些,但是怎么怎么样。有时候觉得写小说的人就像导演一样,拿着笔带着大家在向所有发生的一切推进,然后还要编排得到。当然我只看了开头的部分,不知道后来作者的那个视角有没有变化。但是想来看这些也觉得特别有意思。
有人这么看书么?
因为好些人推荐《跳楼者王自梅》,去看了虎皮妈好多小说。我在想一些问题,也许很傻白甜:第一,为什么现在的人也要写小说呢?因为写我们身边的事,熟悉的东西,大家都愿意看。毕竟俄国遥远的年代,离我们很远了,所以很难沉下心来。而讲剩女,讲都市爱情,讲股票沉浮的市井生活,大家都很熟悉。
第二,总觉得虎皮妈在描写上海的弄堂和那里的男女人生,有点点张爱玲的味道。然后我就想了想,为什么张爱玲在23岁的时候已经看透了这么多的人和人生呢?我怎么23岁的时候还是个傻子?现在也一直处在模糊状态。那人家虎皮妈好歹也生了两娃了,用笔在描绘年轻一辈的爱情故事,或是老妈妈老阿姨们的故事,好歹也看了这么多人的生活。
可能悟性不同。
拿起笔写小说,就像妙手师傅在拿泥巴捏小人,不经惟妙惟肖,然后还要给他们穿插生活,左右得当。然后作为读者跟着在那些人物件穿梭,还要觉得她不假,不造作。
这个百度视频排行的电视剧我都会过几眼,看上几集,知道国内现在流行啥。但所有的偶像剧几乎千篇一律的女主有男一和男二。女主统一善良至极。等等,这些模式,百拍不厌。看剧的人都傻么?可能一直在寄托看剧人的某些念想吧。
前天跟朋友说,我想了想,写小说挺好的。这个全民网络时代,多数人在网络背后都是喷子,很多想说的话,是不能说的。否则就被喷了。但是小说却可以把作者自己的想法借别人的口说出来。
总之很多都是工作看手机无聊之余的想法。有扯远了之闲。
3. 怎么个玩法
暂时想,感兴趣的小伙伴,私信我豆瓣,我建个组。
在某些有闲的周末或者假期,约在某个咖啡馆,或者吃鸡煲,喝茶,然后约上,定一些有趣的主题或者随便闲聊。就这样。
有人我三个人以上(包括我)就组织一次试试。没有就当这没事,突发奇想,自得其乐了,想想那以前的读书沙龙什么的,应该挺有趣的。如果遇到有一样想法的人。
-END-
(丽丽:香港海港城搬砖狗,80后狮子座,湖南人,湖师大本科,香港浸会大学硕士,在港七年,已婚妇女。公号:丽丽在香港,lilyinhong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