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地我的家
每一个工地,都有一群可爱的人。他们工作与生活在这里,用辛勤的双手为您筑家,《我的工地我的家》讲述鹤立师傅们与“家”的故事。

徐州男人帮:邱勇阳、张志刚、王壮(从左至右)
这是一个由三个男人组成的工地之家,他们都来自徐州,70后师傅张志刚和90后徒弟一待就是近一年的时间。作为瓦工,他们大量的时间与黄沙水泥打交道,稍显单调的工作中仍旧充满乐趣。他们“既是师徒,又是兄弟。上网问题我请教他们,瓦工活儿他们请教我。”
师徒三人中,邱勇阳厨艺最好,做饭的活儿自然被他包了。遇到开心的事时,师傅也会带着他们下馆子搓一顿。他们晚上的时光基本依靠电视来度过,“最喜欢看江苏卫视了。”
张志刚是两个孩子的父亲,17岁就开始了自己的瓦匠生活,与家人总是聚少离多。“白天忙,到晚上安静的时候非常想念他们。每天都打电话,丫头特别喜欢和我聊天,如果中秋节时间允许的话,还是相当想回去的。”提及自己的妻子,张志刚说她的辛苦他都记在心里,“哪天我不干了,一定尽力的去补偿你。”
虽是90后,但邱勇阳已有了宝宝,所以对家的牵挂又多了一分。最小的王壮还不满20岁,自己本身还是个孩子,时刻被父母惦记着。中秋节快到了,“都挺想回家的,但要看工期安排了,如果回不去,我们就一起吃顿好的,喝点酒。”

鹤立装修张志刚。

鹤立装修邱勇阳。

鹤立装修王壮。

千里走单骑:张宁
张宁来自徐州,是名油漆工。用“千里走单骑”来形容他,非常的准确。其一,他曾经在河北、内蒙等地工作,兜兜转转一大圈,最终选择南京,他说最重要的是离家近。其二,与一般组合不一样,他一个人在工地上,不过他早已习惯了这种生活。
儿子八岁,女儿五岁,都是老婆在家带着。同龄人中,老家像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80后的张宁,描述起现状来总伴随着他爽朗的笑声。张宁一个人的工地生活有些独来独往,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干活,“有时累了就出去吃”。
今年中秋节,张宁准备回家,提及何时出发,他说马上就想走,因为非常想念家里人。张宁每天都会和家里通电话,“其实也不说些什么,就是听听孩子的声音,听他们闹一闹。”虽然每次回家只有几天,但张宁基本都是“陪陪老婆,带带孩子,逛逛街,买买东西”。说到这些,张宁已很知足,孩子们看到爸爸回来更是特别开心。

鹤立装修张宁

南通夫妻档:龚学平、姜黎丽
在很多工地上,夫妻档是个常见的现象。龚学平是名瓦工,妻子姜黎丽和他的工地生活已有七八年的时间了。姜黎丽一边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一边帮着做做小工,而她最牵挂的还是家里上高三的儿子。龚学平不善于表达,所以说起儿子,他更多的是乐呵呵的笑着。
虽然南通和南京只有三百多公里,由于实在太忙了,所以他们每年回家只有两三次。对于儿子的想念,他们更多的是通过QQ来传递,“高三学业很忙,每天在他下晚自习后,我们会聊聊QQ,九点半后短短的十几分钟很珍贵。”
我们答应他开学前回去看看他,一忙就错过了,所以中秋节我一定得回去。”说起这个承诺,姜黎丽显得有些愧疚。龚学平夫妇俩最大的希望是儿子顺利考上大学,能够找到一份轻松的工作。
在龚学平家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那就是常年照顾孙子的奶奶。“非常对不起我妈妈,这么大年纪了应该享福了,还要为了我们而忙碌。”说完,姜黎丽落泪了。

鹤立装修龚学平。

鹤立装修姜黎丽。

龚学平夫妇每晚通过QQ和高三的儿子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