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同身受不过说说而已 | 19年4月读书
以写信的方式,梳理四月读的几本书。

老伙计:
我决定换一种方式,写信给你,说说我四月里读过的书,想过的事,也给我自己换换脑子。
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写烦了。从去年三四月写到今年四月,正好过去了一年。每月一期,写了十二个期。我从未如此清晰地感知到每一个月的来和去。如果不是因为写月读记的话,我哪里会深切注意,一个月又过去了,下一个月又来了。当你感知到时间的流逝,那无法把握的逝去,如此真实。
假定你是不存在的,也可以是新旧好友。四月,用艾略特的诗讲,是一个残忍的季节。我理解的不过是新生长的从去年冬日的积留里穿透而出。穿过去,撕裂之后,有了嫩芽,有了绿色,像是新朋替代了旧友,新欢替代了旧爱。四月里会长出很多花,你知道的,我不喜欢花,也不叫出多少花草的名字。
我不是是一个喜欢花的人。花凋落得太快了,盛开得有多美,败落得就有多凄惨。我钟情缓慢一点、长久一些的事物。因此就不爱看花,这多少有些自欺欺人,这是速朽的年代。
1。松本清张《绚烂的流离》
说到败落,和你提起的第一本书是松本清张的《绚烂的流离》。说起来有趣,我真是第一次读松本清张,以前我是瞧不上推理小说,觉得设计一个谜,然后假模假式地去解谜,属于说谎和欺骗的艺术。人都是自我的,也是固执的,除非自我觉悟,想要说服和改造一个人,真是妄念。
我喜欢的侦探小说家劳伦斯·布洛克和雷蒙德·钱德勒都算不是以谋杀诡计见长的作家。我喜欢的不过是他们笔下的侦探人物,比如布洛克的雅贼,和钱德勒塑造的酒鬼侦探马洛,是浸染着某种生活习性的人。俗语讲,人无癖好不可交。小说人物也是一样的,那些满身缺点却又善良的人,值得“读”交。
松本清张不一样,在这本书里,许多个短篇小说以一颗三克拉的钻石为线,通过时间河流的流淌,连缀在一起,写了很多杀人案和漫长的时间。老伙计,我喜欢松本清张的地方,是他笔下的乱世景象以及乱世中人。我们小时候痴迷的三国、水浒都是乱世。乱世很迷人的,因为命运不确定。

松本清张不迷恋设计谋杀的计谋和解谜的过程,凶手是谁他很大方地就告诉了读者。他迷恋的是生活何至于走到了杀戮这一地步。这点很高级,是纯文学的写法。当松本清张写了许多种谋杀,情杀、虐杀、仇杀、暗杀、溺杀、烧杀等种种死亡,并不觉得令人惊悚。反而替案件中的人感到叹息。松本清站了不起的地方,是他有自己的小说观。


老伙计,要是你有时间,真的建议你去看看这本书,然后我们一起聊聊。他写得很流畅,短篇小说读起来也快。作为颜值党的你会发现,这本书的设计也令人赏心悦目,封面采用的银荧光纸,有光怪陆离的效果。这是我四月看过的最喜欢的一本书了。问题是,你还有时间看小说么?
2。松本清张自传《半生记》
因为喜欢松本清张,就对这个家伙好奇起来。老伙计,你也有这样的习惯,所谓的追索读书法,还是好奇心作祟。为什么松本清张对乱世那么迷恋,对乱世中的窘迫那样得心应手?小说家默音建议我去读他的自传,便找来了这本《半生记》。读过以后,我便明白了松本清张的来路。
因为松本清张自己就过得窘迫无比,那个穷啊,写作时掉了铅笔都得走回头去找,因为实在没有钱买。乱世中的窘迫就是他自己的生活。在四十一岁之前,松本清张穷困潦倒,根本没有想过要当作家,只想多挣点钱养家糊口。开始写小说,也是看在奖金的份上,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稿的。后来的事情才变得美好了。如果没有获奖,松本清张大概还在为生计奔波。
这本自传并不励志,相反很悲苦,是生活本身的样子。这本自传完全不足以激励人坚持自己的梦想,因为松本清张的梦想不是写作,而是过得好一些,多赚一点钱。老伙计,看过这本小书以后,我很幻灭,人生都是意外,受苦是没有办法的事,如果像松本清张一样,生在乱世,父亲不靠谱,人还能干什么呢?大概只有煎熬着,是的,煎熬着,像当前大多数人一样,熬着。
在《绚烂的流离》里的许多故事背景,在松本清张身上都经历过。为了养活一家八口,他卖过扫帚,卖过铁丝,画过广告画,甚至画过橱窗,在朝鲜当兵的时候几乎无望,这些经历在他的小说里都有过。他受过的苦难,我们无法想象,也无法感同身受。
3。沈从文《从文自传》
老伙计,读过松本清张的自传后,我自然就想起了沈从文的《从文自传》,这本张新颖老师在《沈从文的前半生》一书中反复提到的作品。人的选择太不一样,又有很多的相似处,沈从文去北京,写文章谋生,是赌一把。松本清张的写作则是一个意外。
这本自传很重要,它说出了沈从文心里对好作品的标准,说来也简单,就是超越时间,或者说能够和漫长的时间河流在一起的,像那过去的一把线、一块石头、一片铜……散发神圣的德性。这当然是有野心的文学执念。事实也证明,不拘于一时的观念,或者说白了,看的远一点。
沈从文过了许多苦日子,有多苦,我们也无法假装设身处地。和松本清张一样,都是为了生计才开始的写作。不同的是,沈从文二十多岁开始写,松本清张到了四十一岁才开始。
4。普兰《秋季环游》
老伙计,继续吧。人到四十,做了一个梦,幻想成真,是松本清张的事。《秋季环游》这本书是出版社编辑顾舜若,快递给我的,一起快递的还有两本,一本是最近很火的《乌鸦》,设计很别出心裁,我还在看,以后可以聊聊。
《秋季环游》这本书,是一本小书,偏于生活类的作品,讲了一段爱情故事。有意思的事,也是中年男人的爱情。 一本宁静的书,一段安静的爱。书里这样写:两个人要是真的生就可以互相理解的话,他们不但应该喜欢同样的书和同样的歌,还会喜欢这些书或者歌里的同样的章节。
爱在这本书里成了。不过,老伙计,这本书里写了一个好玩的职业,几乎是我们梦想中理想的职业:流动图书馆的管理员。一辆车,一个人,一车书,上路,往各个村镇的读者网络送书,一路风景。
5。波伏娃《情迷莫斯科》
波伏娃写了两个退休夫妻的苏联之旅。在政治的纠缠事过境迁之后,这部中篇小说中,如今还能值得谈论和感受的,只有波伏娃倾心也可能是无意间写到的衰老,突然而至的衰老,由此而生出的虚弱、焦虑和消逝的耐心。
年代可以让酒变得更醇厚,赋予家具以光泽,唯独对生命而言,年代意味着衰老,激情不再,体能不再,老之将至。文学就是这样,会超越具体的时间。老年夫妻的情感还能叫做爱么?不过,老伙计,这本书也挺无聊的,书里头关于苏联的描述,关于两口子所谈论的事,真的过时了。
6。《解说疾病的人》
这本书是在上海的作家书店遇见的。被书名吸引了。
讲故事的一把好手。没有废话和闲话,典型的美式短篇小说,水准线上,少了些余韵,写人倒是精湛,人物都活了起来。好的短篇应在一个人和事,却又能击中普遍的超越时间的精神,所谓不过时才好。
我喜欢看短篇小说,原因很简单,自己的生活很沉闷,就想知道世间其他的生活,好的小说家可以提供一些丰富的生活,而差的小说根本做不到,只会提供虚假拙劣的生活。差的写作者太多了,是个鬼都可以写小说。

7。李黎《水浒群星闪耀时》
老伙计,这本书是意外的收获。关于水浒,被说得太多了,还能说出什么新鲜的来?李黎的这本书《水浒群星闪耀时》让我好奇,就在一点:水浒好汉的日常生活。
一百多个人,说书的一张嘴,表不了百家事。水浒的空白太多了。就如第一个出场的九纹龙史进,随后就消失了,半本书过去了都见不着。我时常在想,史进在干嘛呢?到处晃悠?他的日常生活怎样?还有林冲,上了梁山后,心情如何,平日里想什么?留下了很多空间,可以想象和虚构。
也许李黎的叙事让人觉得荒诞不经,的确有些荷尔蒙。也许李黎可以设想一下,不打仗的梁山生活,譬如《不打仗的时候,梁山好汉在干什么》,或许也很好玩。是的,尽管题目抄袭了卡佛,会很好玩。
8。科辛斯基《被涂污的鸟》
老伙计,这本书太残酷。不敢说理解,不敢说感同身受,不过是说说而已。设身处地、感同身受这样的词语太轻巧了,有些伤害和恶毒超乎想象,不可能感同身受,只会震惊。在伤害同类这方面,人类简直天赋异禀。有些伤害和荼毒无法被原谅,像鲁迅先生说的,主张宽容的人,离他远一点。
最后,老伙计,我得了一套书,是艾略特的文集,上海译文出的,等了很久,终于出了新版。上一张图吧,用艾略特的诗讲,残酷的四月,过去了。

同样残酷的五月来了,有些事情结束了就是结束了,留恋也没用,学会告别,学会尊重生活,就像岁月一样,留不住的,我要去做新的事了。
五月再见,老伙计。
【360天硬广】 《珀金斯的帽子》
一本阅读评论集,想说的无非是,忠于某些事实,忠于某些情感,也忠于幽暗的自己。

近期文章更
近期文章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