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名字掩盖的好电影
查看话题 >从《飞驰人生》到韩寒:你长大后追求的梦想,多半都是年少时,深入骨髓的热爱
对于80后来说,韩寒是一个全才,他以三种不同的身份陪伴了这一代人。
少年时认识韩寒,他是一个作家;青年时知道韩寒,他是一个车手;中年将至,再见韩寒,他已经是一个导演。

从主线散乱的《后会无期》,到镜头成熟的《乘风破浪》,再到如今令人热血沸腾的《飞驰人生》,韩寒的蜕变,就像他日渐增长的体重一样,逐渐稳妥起来。
《飞驰人生》演绎的不是远方,而是满身风雨,仍然热血未泯的少年。
张弛驾驶赛车冲出悬崖的一刻,也是电影的最后一幕,阳光,大海,让整个镜头充满了的诗意。
张弛对待梦想的那种纯粹,让人想质问自己,什么是我所热爱的一切?

-1-
张弛说:从第一次看到拉力赛起,我就知道,这是我一生热爱,我将为此一直奋斗。
在韩寒投影下的张弛,是一个为了梦想,不惜卑微的人,炒饭,打架,拉赞助,穷极一切的为自己的梦想奋斗。
现实的韩寒也是一样,尽管在写作上天赋异禀,但为了当一个赛车手,不惜将写作来的报酬全部投入到赛车事业中。

如今做了导演的韩寒,作品也成为了韩寒的另一份热爱。在采访时,韩寒毫不吝啬的表达他对自己作品的一点小自恋。
卖身不卖艺,自己可以出台,但作品绝不能出台。
-2-
伴随着《灌篮高手》、《天马流星拳》的音乐,这部作品也着实唤醒了一代人的记忆。
那一代人对待梦想,有一种接近疯狂的执念。
看着张弛用锅盖,马桶搋子,来模拟开赛车,在这一代人看来有些啼笑皆非,但是笑过之后,内心总是怀着一种躁动。

只是说不清,意难平。
很多时候,如果你是一个曾经迷恋过韩寒的人,那你可能对他怀有更复杂的感情。
这个世界天才很多,韩寒却只有一个。

总有人把韩寒和郭敬明做比较,两个人的经历相似,都是从作家到导演,拥有同一个年代的读者。
但却同时也把那个年代的人,划到了坐标的两个极端,正如他们对待人生的态度。

一种是年少轻狂,胜者为王的姿态;另一种则是倾尽所有,奉献给自己热爱的一切。一种需要从别人眼里找到自己,一种是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那个女孩们刚刚开始理解世界的年代,大部分人会喜欢郭敬明,而想改变世界的女孩喜欢着韩寒。

看过风景之后,再重新审视郭敬明和韩寒,一个是在极力渲染、毫不掩饰自己对上流社会的渴望,另一个则是在拼尽全力地怀旧,用文艺的壳来承载自己的锋芒。
人们总是不喜欢看到太过裸露的野心,即使他们自己也是这样。
再多商业的PK也并没有让韩寒放在心上,韩寒就是韩寒,永远对自己怀揣着一点小自信。

-3-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韩寒的作家身份被人遗留在了一个年代。
但是在这部电影中,却依然能够找到他,作为一个作家的倔强。张弛再找到从前的车架子时,
“你呼应上了吗?”
“我好像也呼应上了”

那一刻,我才明白韩寒的 “飞驰人生” 和他的作家生涯呼应着,那部《春萍,我做到了》写的就是他的拉力赛车生涯。
电影中的张驰在拉赞助时说的一段话,就是书中的情景重现。无论作家还是车手,都在韩寒的生命中,相互呼应着。

《三重门》是韩寒出版的第一部书,也将他的名气一下打响, 但此时的韩寒欣喜的不是功成名就,而是终于有钱可以投入到赛车上。
这才让人恍惚间想起那个还年少轻狂的韩少,早就曾说过:他的梦想是作家、赛车手、导演。

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才是生活。
经历了数十年的岁月,和他同一时期成名的人已经渐渐暗淡,他却一直以一颗赤子之心,坚持着自己所热爱的事业。然后以一个更加性感成熟的灵魂回归大众面前。
当你辗转于柴米油盐,对生活感到麻木的时候,那个灵魂告诉你:
如果这辈子没故事,就去拥有一段故事;
如果这辈子有故事,就去给故事一段美好的结局。

如果没有遗憾,就不是青春了,但我们依然值得为了那些我们热爱的东西去努力,用热爱的充实弥补遗憾的空白。
这让我想起了那朵倔强的小花——赵丽颖。
没有好的出身,甚至不是科班学历,却从选定演艺事业开始,就一直不遗余力的在这条路上奔跑,七年的默默无闻,终究换来一朝成名天下知。
她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用每一个不同的故事来演绎不同的人,这就是我追求的梦。

与冯绍峰大胆宣布恋情的举动,更加印证了,她是一个会为所热爱的人和事,许下终生的人。只有和你爱的人爱的事在一起,你才是那个你最想要的样子。
韩寒曾在《飞驰人生》的的官微博上说:这部影片没有反派,只有对手。
但对我们来说,索然无味的生活,本身就是最大的反派。

如果你还年少,还保持着那种,对某一事物最纯粹的热爱,那么,请你一直保持。

你长大后追求的梦想,多半都是年少时深入骨髓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