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这个我们本该最了解的国度,我们却对她有太多太深的误解!
为什么说印度本该是我们最了解的国度?
印度是我们的近邻,地处南亚次大陆,在亚洲这个地方,印度人口和中国人口加起来超过世界人口三分之一,又是唯一一个和中国人口体量差不多的大国。照理说我们应该对这位邻居非常熟悉,但由于连绵不断的喜马拉雅山脉阻隔,印度在实际上和我们的隔绝程度还是令人非常的瞩目。
马克思曾经讲过:印度不太关注自己的历史。
印度没有严格编年史的传统,没有明确的时间概念,它不像中国哪怕皇帝今晚找哪个妃子都会严格记录。
所以我们对她不了解。
但是我们不要忘记美丽的恒河孕育出了一个非常伟大的文明。
古印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无论是在文学,哲学,还是科学领域都为全人类文明宝库做出了巨大贡献。印度创造了逻辑学,在文学领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光辉灿烂的作品,在科学领域,我们熟悉的阿拉伯数字1-9,加一个非常重要的0,这个0和前面1-9的写法就是古代印度发明的,从印度传到阿拉伯世界再传遍全世界,可惜的是很少有人知道它诞生在印度,我们叫它「阿拉伯数字」。
但这并不影响她的伟大,印度民族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民族。
和每个印度朋友都会说起中国人不喜欢印度这个话题,有个在孟买酒店餐厅工作的小孩的反应是:我知道,因为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好朋友,巴基斯坦和印度关系不好,所以中国人不喜欢印度。当然不是,我在班加罗尔的同学说了一句:印度,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很不喜欢,没有中间。我表示赞同,并且我属于前者。
为什么中国人不喜欢印度,因为脏乱差,因为温度太高,因为吃的东西不对我们胃口,因为看了【厕所革命】我们认为印度没有厕所,因为铺天盖地的印度强奸案新闻,我们觉得印度遍街都是强奸犯……
其实我们误解了太多。
我第一次一个人去印度是印度强奸案闹得最凶的时候,所有人都警告我——不要去印度,注意安全!我都反问他们,你去过印度吗?当然,他们都没去过!我也没遇到认为危险的情况,大部分印度人都很友善帮忙,除了旅游、商业的地方的人英语可能好点,很多人特别是北部英语不好甚至不能说,就算说口音也很重,但是他们都极力想帮助你只是表达不出来。
在国内会觉得我是奇葩,其实走出去以后,我会发现我并不是一个人。
毕竟,继伊朗和古巴解禁以后,全世界唯一要翻墙的国家只剩下朝鲜和中国了,原因不去深究了,也不是我们能够讨论的,我想说的是舆论是有导向的,不管我们看到什么,也只能是我们能看到的,愿意给我们看到的,这里存在信息不对称,我们不能全方位地去了解得到一个相对客观真实的看法,其实我们是根本不了解,这个我们本该最了解的国度。
因为太喜欢印度了,我有太多的问题想知道,每次和印度的朋友、同学碰面,我会一股脑地抛出我的问题和他们讨论,不管什么方面,他们也毫无忌讳地对我解释。从种姓制度、不同的宗教信仰可不可以结婚(最典型代表就是阿米尔汗是穆斯林,他老婆是印度教),印度男人可以娶几个老婆(一夫一妻制),可以离婚吗(现代的印度离婚已经非常流行),印度有多少政党,是怎么选举的,他们对莫迪是什么态度,到印度的电商产业,珠宝产业,旅游产业……等等。
还有你们关心的在国内看到什么「一个印度男人娶了39个老婆,生了上百的孩子,修了一栋楼全部住进去,对老婆进行管理,一些负责做饭,一些负责洗衣服……并且这样的案例在印度有80多起」这种都帮你们问了。我找到新闻给他们看解释给他们听讲的什么,他们全部哈哈大笑,说完全不可能,倒回去几百年有可能。
关于强奸案。每次谈起这个话题的时候,印度朋友就会说,全球强奸案最高的国家是美国,前十大国家里有大家最喜欢移民的美国和加拿大,有大家喜欢去旅游的欧洲国家英国、德国、法国、瑞典,最后还问我,你们中国有没有强奸案。当然,我们这里不是五十步笑百步,比谁多。只是说明自身安全的考虑和预防是在任何地方都要注意的,并不是只去印度才考虑,并不是国内或者欧洲发达国家就不用考虑,这个很多时候跟自身的行为和警惕有很大关系,你非要半夜一个人穿得很性感出门溜达,那很大可能在哪儿都有人撩你。我的经验一般犯罪率高、不太平的地方往往是首都,不管是恐怖袭击还是什么才能造成轰动效应,前几年巴黎的事件不算少了吧。我有个嫁去德国,长期在德国生活的女朋友告诉我,去年她和老公去希腊旅游,因为酒店离卫城较近,就走路前往,出酒店路边到处躺着吸毒的人,她不敢穿拖鞋出门,因为怕被针头扎到,穿了个短裤出门感觉所有人都盯着她大腿,我听起来觉得比印度可怕。
关于温度。印度温度最高的地方基本就是德里、斋普尔了,4月已经30几度,5月开始会逐渐最热,但是南部没有那么热。我有个印度朋友每天晚上都有朋友来他家天台喝酒,他说接下来两个月会停一下,因为太热了。这个温度真没办法,地理气候因素决定。
关于吃的。印度的菜基本可以归纳为各种馕(Indian bread)蘸各种汤汤菜,菜单里没有牛肉和猪肉,印度教不吃牛肉,穆斯林不吃猪肉,还很多素食者。但是关于这点,印度朋友悄悄告诉我,他不吃牛肉的朋友出了国还是会吃一点而且居然很爱,但是在国内不敢吃。很多东西都在改变……就像我们国内很多回民特别是年轻人被汉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也吃猪肉了。很多人受不了咖喱味,但这个没办法,民俗习惯。很多老外一样受不了我们的辣、受不了火锅、受不了吃内脏。这个只能互相尊重。
关于厕所和印度火车。我在印度真没遇到过厕所问题。说到这个,不得不提印度的火车,很多朋友都会问我,在印度有没有看到挂满人的火车呀。我还真没看到,顶棚上坐有人的巴士见过也没有那么夸张,挂满人的火车还真没见过。可能只有特别的节日才会出现这种空前的景观吧。这个还有待我继续去体验……我在以前写到过印度的火车,印度火车的实名制比我们早很多,印度自1853年开始拥有火车以来,已经推行了100多年的火车票实名制。实名购票完全是一种常态,人们可以到火车站买票,也可以找代销点或旅行社订票,甚至可以到经过授权的网吧交钱购票,现在更方便,网页或者手机APP都可以网上购买支付。票有AC的,不同等级,AC3和AC2差别不大,AC1是包厢里左右各一组上下铺,都有床单白色干净的,棕色的毛毯是搭在白床单上,因为越热的地方室内空调真的可以冻死人。厕所有Indian style和Western style。Indian style就是蹲便,没手纸,用铁链拴着个小铁杯放在地上,用水冲屁股的;Western style就是马桶,有手纸。老实说,印度火车上的厕所挺干净的,也没异味。有印度小工一直在打扫,非常忙碌。早饭前会发放零食小饼干,然后早饭,中饭,晚饭,饭后发冰淇淋,每道餐都会给纸杯、茶包、送开水壶,所以印度小工会一遍遍送又一遍遍收。白天又会把所有的床单、毛毯回收,晚上前再把干净的放好在指定位置。
我最开始喜欢印度是觉得印度人很“弹”,很好玩,真的是开挂的印度人,他们真可以在国庆阅兵上表演一个摩托车挂几十个人,印度人、斯里兰卡人都是摇头表示“yes”,一边说话一边不停地摇头,不是像我们左右转脸摇头,是左右上下摇,特别逗,我在印度玩久了我也这样了,曾经和印度朋友聊天还笑过他们这个,他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从喜欢研究他们人,到研究他们的习俗,他们的宗教,他们的历史,他们的文明,他们的起源,是一件让我超级有兴趣的事。
印度是个色彩很斑斓的国度。这点上我想的是,我们都有小时候上台表演的经历,每个小朋友脸会化得像个猴屁股,说妆化得不够浓,上台灯光照着就面色惨淡看不出来,长大我们就知道了,舞台妆要化得浓些。所以可以类推吧,因为印度阳光太强烈了 ,生活中也必须有个舞台妆,所以他们会特别喜欢鲜艳炫目的色彩。大家都知道泰国有泼水节但是知道印度胡里节(也就是洒红节)的人就没有那么多。
关于旅游。去印度旅游的中国人比较少,大部分背包客,其次就是去做生意的人,匆匆验个货就走,然后去班加罗尔出差公干的,也是几天时间就走,因为以上那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内印度旅行团很少也不怎么推并且相比泰国那些费用有点高。中国人旅游一般是要去享受和购物的,所以不会太爱印度。但是没有过度开发的地方我会觉得更原始质朴。其实印度的旅游资源很是丰富,除了看各种palace、fort、temple以外,有长长的海岸线耍海滩(比如Diu Beach,果阿那些),靠近斯里兰卡的地方有潜点,还可以Safari去看老虎、豹,他们生态很好,猴子、松鼠都是路边看,还可以去亲亲大象等等,还有博物馆名人故居,Teresa修女故居去体验做义工。旅游线路也很多,从4天的金三角旅游,到7天,半个月,1个月,3个月的线路都有,五星级酒店到民宿、青年旅社也有。虽然中国人去得少,但是西方游客很多,所以印度国内的旅行社也是很完善的。我在鹿野苑也碰到过台湾、泰国去朝圣的佛教徒团,专门去印度呆一阵练习瑜伽的。
最近几年国内影院有上映印度电影,而且基本都是阿米尔汗的,很多人就认识了阿米尔汗,其实他们还有更老牌的很多人也知道的沙鲁克汗,现在老了但是当年非常漂亮的卡琳娜卡普尔,能民族能现代,能正经能喜剧的Akshay Kumar(最近印度上映的民族大片【Kesari】的主演)……印度的音乐不止宝莱坞金曲,还有Arijit Singh,Hritick Roshan……印度有个最快键盘手Adnan Sami,还有个钢琴家叫Hasit Nanda……
每一次去印度都是全新的认识和更深入的认识。带着兴趣,回来后我又会深入地再研究,更想弄清楚那些现象产生的原委,是怎样的地理环境、历史和经历造就了这样一个神奇的民族。
我们有些人会叫印度人阿三,韩国人高丽棒子这些带有歧视的称呼,以前西方妖魔化中国,现在印度也有点被妖魔化的感觉,我们觉得他们肤色黑感觉脏,在欧美的华人在白人世界里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的。
网上看到一句话:人难道不是应该按善恶,而不是肤色、民族、国籍来区分吗?
© 本文版权归 lastNOexit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