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2019.5.1
昨天溜达菜市场,不经意间发现卖草莓的改卖野菜了。
好家伙!真全啊!除了常见的苦碟子,起茉菜,蒲公英,小根蒜,居然还有野芹菜,刺嫩芽,笔管菜,山鼻子,大耳茅!开心之下,这些嘎咕的野菜,每样都买了一些。这接下来的一周,每天都能吃上新鲜的山野菜,想想都流口水!
要说我们东北的春天,不太随着节气走,温度总是要在五一节前才能洋洋得意起来。这些野菜的种类和南方没法比,但是口感真的很牛气!它们就生长在山上坡下林间溪前地头沟里,对肥腴的土壤反而不屑,仿佛刻意为了吸足这些地方的劲风余寒骄阳残月似的。正是这些独特的“肥料”,才让这些野菜的口感充满原始的神秘,让人着迷的微微苦涩。冲击味蕾的感觉非常“煞口”!(东北话,就是在吃起来的感觉非常有冲击力,比如茴香薄荷之类)。
我是城里长大的,但是天生就对乡间山野里的一切感到着迷,对这些野菜的很多印象来源于岳母的口中。岳母老家是辽东山区里的,偶或会有亲人来城里窜门时,带一些晒干的野菜给我们尝鲜儿。那口感已经可以瞬间把城里常见的蔬菜打入冷宫了。岳母就是懂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像位猎手一样在露天农贸市场里偶尔能捕获到一些这样的野菜。都是一些进城卖菜的农民在家那边随手采摘的,数量极其有限。懂的人视若珍馐,不懂的人一掠而过。岳母给我讲这些野菜的名字和样子的时候如数家珍,仅听听这些名字就如还原了整个山野风光在眼前了。我查不到,也不愿去究其植物学名。就这样非常好,张口说一下它们的名字,就是世间最鲜活的生机!
现在很多农民已经不淳朴,种的瓜果粮菜都添了这,加了那。市场常见的一炒一焯,立码就缩了水。但是这野菜真是经得住考验,沸水焯完后,依然油绿饱满,几乎不缩水。码上一碟蘸熟酱吃,绝对清热败火,执着地给肠胃生猛地刮油打腻!一小碟下去后,什么微量元素维生素,也都源源不断补到身体里了,那才叫舒坦。现在这些野菜可绝不像几十年前那样上不了桌面了,能摆出这菜才是真正上档次。
其实我喜欢野菜的愿因,还有一个是因为它们有脾气,不听摆布。“我就是我,什么花椒大料桂皮十三香,都离我远点儿!”大有不食人间烟火的气势!还别说,老餮们就是喜欢究其本味,容不得各大菜系的手法。基本上都是焯熟蘸酱,再顶多用葱姜蒜爆下锅,配些肉丝借借味儿。肉反而被它们配得清爽鲜香。这就吃出淡泊名利的口感了!
如果你撞见了这些野菜,别犹豫,下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