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半城烟雨
一城江水一城山,说的就是半世飘摇半世喧嚣的大武汉。长江水浩浩汤汤,穿城而过,龟蛇二山两两相忘。自古以来,人类依水繁衍生息,是先有了长江,才有了供人们歇脚和交易的沿江城邑。如今的武汉坐拥汉口、武昌和汉阳三镇,从楚文化在公元前春秋时期萌芽伊始,到后来三国鼎立时期的必争之地,再到民国时期成为辛亥革命首义之区,已历经半世风雨,武汉人站在荆楚大地的文明之上,安之若素,他们乐天、热情,大有小饮怡情的自我陶醉精神。
故地重游,是为记。
(一)楚天台

东湖磨山有楚城,还有依古楚国章化台“层台累榭”复建的楚天台,共345级台阶,掩映在层叠的绿荫之中,每日有编钟乐舞表演。听着钟磬和鸣的靡音,观长袖善舞,慨然于“惟楚有才”,也会有一瞬间时光倒流复如何的恍惚。楚人尚火,立火神(重黎/祝融),以凤凰为图腾。

火神?凤凰?莫不是旭凤曾在此历劫?作为资深的《香蜜》粉,不忘花痴一回。
(二)黄鹤楼

慕名前来参访黄鹤楼的游人络绎不绝,为登顶远眺,更不惜花数小时排队鱼贯而行。我爬到二层就被人流吓退,在商品流通处购得一套关于黄鹤楼诗文及典故的丛书,翻阅品读,甚慰,对是否登顶并不十分介怀。黄鹤楼因崔颢诗而扬名天下,因李白数次光顾而平添了许多倜傥的传说。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在李白那个时代,黄鹤楼是人人可以拜谒和参访的驿站,而如今却被画地为牢,购得数十元门票仍难以在一种精神的自由里正眼瞧上它一眼。后人忙着贩卖文化而谋生,不知李白怎么看?
(三)归元寺



归元寺大隐隐于市。佛教东渡后在中土应缘应机而生禅宗,共分五家七宗,归元禅寺属于其中的曹洞宗,寺名取自《楞严经》中文殊偈语“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归元寺是武汉佛教四大丛林之一,颇有特色的是它的五百罗汉堂,民间传说数罗汉可以问卜命运与吉凶,所以来此之人,一定不会错过“数罗汉”。
(四)汉口老建筑




汉口的故事是穿街过巷时不经意的邂逅,是刻在转角处一不留神就错过的旧址记号。二十世纪初,汉口是英、法、俄、日、比利时等国的租借,建有成规模的欧式建筑,至今散落在中山大道、沿江大道、江汉路等处,虽然饱经风霜,却还屹立不倒,记录着汉口曾经的辉煌,彼时作为东方与上海齐名的国际大都市的过往。民众乐园、东正教堂、江汉关大楼、德国巡捕房等都非常完好的留存下来,关于这些建筑,有人专门写书详细的记述过,如《武汉老建筑的故事》。
机动车在汉口的街道上拥堵着,外卖摩托和行人争抢通行权,盯紧脚下的路才不会被匆匆过客撞个正着。不经意抬眼看见一间腔调十足的私人订制店铺,名字和营业时间说明都只有英文,店门虚掩,只待熟客。在这个略显窄小的巷子,这个店铺的存在就像汉口在市井气息之中还屏着那一息傲娇,一个大家闺秀,纵是容颜老去,也是美人在骨不在皮。
(五)吉庆街与户部巷


吉庆街是烟火气的,武汉的“吃”文化在这里有一种原生态的样貌,大排档与民间艺人的搭配是这里的特色,原始、喧闹和脏乱也是一道风景。
和吉庆街一样名声在外的,还有“户部巷”,曾经是武汉人过早的好去处,今时再去已经封路大修,旧日人声和叫卖声都消散在铁锤敲击青砖红瓦的叮叮当当中。
(六)后记
一个城市庞大的机体,需要很多环节的联动来支撑,武汉有点疲惫了,还有些心有不甘。“惟楚有才”,寻常的烟火考验着今日楚人的智慧。长江水日夜无休歇,如果说可能有什么是永恒,唯东流的江水和高悬的明月。
张若虚曾仰天长吟: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节选自《春江花月夜》
2019年5月5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