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看展日记(上) - Klimt 克利姆特
一份极其业余的私人看展日记 之 Klimt @ 维也纳 Leopold, Belvedere 及 Kunsthistorisches美术馆。
注:本文用图除特殊标注均为自己拍摄,可能光线不足,如果想更加仔细的看这些画,可以使用文末的美术馆官网链接或Google Arts and Culture。
在维也纳短短两天的时间里,我们有机会去到立奥波德博物馆(Leopold Museum), 美景宫(Belvedere),以及国家艺术史博物馆(Kunsthistorisches Museum)。因2018年是奥地利艺术家Klimt去世100周年,幸而参观到很多Klimt的展览。本文则是对Klimt展览的一些感受,如果对这些博物馆其他展览或者维也纳其他感兴趣的童鞋可以移步我的维也纳游记:维也纳36小时。



背景
在反对Gründerzeit style 以及 historicism之前,Klimt自己也从14岁起受过古典传统的艺术教育。在1883年,Klmit更是和他的兄弟成立了一个工作室 Künstlercompagnie (Artists’ Company) ,服务于维也纳传统的中上层阶级,并经营的十分出色。其中最著名的项目,便是为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1887–1891)画柱间的图像。这次在Kunsthistorisches,我们正好赶上了有关这个项目的临时展览Stairway to Klimt - 博物馆在中庭搭起了阶梯使得人们可以登高,近距离的欣赏这些画作。共有八幅画绘于博物馆中庭宫门夹缝中,其中最有名的一幅,是配合馆藏的埃及文物。



1890年代中期,新一代的艺术家们在Künstlerhaus(类似于传统的artists society) 内部成立了一个新的小团体,以反对保守封建的传统,倡导一个新的用于国际化和现代艺术运动的展览空间。1897年,反叛的小团体独立于了Künstlerhaus,在Klimt的带领下成立了分离派,致力于更面向未来的艺术概念,将艺术融入与生活。他们的motto即是 “To every age its art, to art its freedom” 。1897年三月,第一届分离派画展举行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1894年,Klimt 受教育部的邀请,为维也纳大学的礼堂创作三幅壁画。第一幅Philosophy未完成版展于1900年第七届分离派画展,第二幅Medicine展于1901年第十届画展,最后一幅Jurisprudence于1903年展于第十八届画展。这些faculty painting展出后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因其风格完全与传统的historicism背道而驰,并充满情欲的色彩。经过十年的巨大争议,Klimt终于决定退出这个项目并退还了定金。这三幅化作便转为私人收藏,最终在战争结束前被烧毁。

1905年起,分离派内部因为对于画作买卖发生分歧,一派是以Klimt为首的“stylists”和另一派“realists”。之后Klimt便独立于分离派。1907年Klimt认识了Schiele并成为了他的老师。1918年一战结束,奥地利帝国没落,维也纳现代主义的先驱Klimt, Schiele, Koloman Moser 也都在同一年去世。
展览
Leopold 的Artist of the Century 展览涵盖了 Klimt 的绘画经历: 从被 historicism 占据的 Gründerzeit 经济兴盛时期开始,直至1890年代为维也纳大学纪念堂创作的Faculty Paintings 草稿引起争议为标志的风格转变,以及最终创立维也纳分离派,形成并确立个人主义绘画风格。作为分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画作内容主要包括了生与死的探讨,一系列于Salzkammergut的夏日风景画,以及为维也纳贵族所作(前期)或是充满性与情欲暗示的(后期)女子肖像。本次展览也是以这三个题材为主题呈现的。从Klimt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强烈的象征主义和对于装饰的运用。
生与死的轮回
这个主题的画作在本次展览的结尾,单独展于黑色墙壁的独立空间。自 Faculty Paintings以后, Klimt 创作了许多有关生与死,探讨生命轮回及生命各个阶段的作品。在他生命最后几年,受个人经历的影响,Klmit开始创作了Death and Life (1910/11, reworked in 1915/16) ,呈现了单独个体在生命每个阶段的形态。The Virgin (1913) and The Bride(1917/18)这两幅作品则是经过了无数草稿准备后作成,让观众看到了他创作的整个过程。
Death and Life 是一幅经典的象征主义作品,探讨的是中世纪以来经典的Dance with Death的主题。这幅画不同于其他画被展出在以白色墙壁为背景的展览空间,而是同The Bride一起被悬挂在一个单独的黑色墙壁的独立空间,没有自然光源,画在黑暗中被旁的灯光烘托出来。这种布展设定就已然渲染出了一种探讨生命以及死亡的沉重感,并使得画面中黑暗的部分显得更加阴沉,颜色轻快的装饰部分更加绚丽。同时,明亮的装饰色块让画面显得更平面,更现代。

Death and Life 画面左侧的死神以藏蓝等深色为主并装饰以十字架,让人联想到坟墓。死神的眼神十分猖狂戏虐,仿佛可以压倒性地主宰右侧一切生命。其周围黑色浓雾氤氲开来,整幅画面都被笼罩在死神阴森压抑的氛围中。相反画面右侧的生命颜色五彩斑斓,并伴有Klimt标志性的装饰图案。生命的个体包括婴儿、男性、少女、老人等的各种阶段,代表着生命的轮回。这些生命的肢体语言还是相对沉重,一层叠于另一层之上,有继承的意象,也有走向不知名的方向的感觉。画面中眼睛张开的只有死神和生命中画面最左侧的少女,面对死神威胁戏虐的眼神,少女的眼神却像是陷入了臆想。其他几个女性的面部表情也相对平和、释然,大部分人的眼睛闭着,似乎处在一种无意识或潜意识中,仿佛面对死亡的威胁仍保有泰然和些许无视。比起同期蒙克和席勒类似主题的作品,这幅画留给人更多的空间和希望 - 死神与生命谁输谁赢似乎并不确定。
紧挨着Death and Life展出的是The Bride - Klimt在去世前未完成的一幅画。画面左侧的丈夫被许多女性环绕,眼神似乎指向画面左下方的半裸女性。画面右侧的新娘倚靠在丈夫肩膀,双眼微闭,神色平和幸福。她的身体赤裸,右侧画幅并未完成,但可以看出Klimt计划在右侧私密部位继续画一条装饰性极强的裙摆。这幅未完成的画让我们看出Klimt的创作是分区域进行的,同时也是一层叠一层的画:尽管之后他打算画一条裙子盖住身体,但被盖住的部分他也进行了整个身体线条连续的勾勒,而不是直接画上裙子。比起Klimt在很多画作中对于女性erotic,provocative的描绘,这幅画中的性元素显得更加celebrative,更加正面。有人说这幅画也许是Klimt在晚年对于自己与伴侣Emilie Flöge关系的思考:虽然Klimt私生活十分混乱,却一直与Emilie相互尊重,Emilie也某种程度上是他的引领者和启发者。

风景 - 阿特湖的夏日巡游
一部分为了躲避Faculty paintings的巨大争议,之后的十六年,Klimt每到夏天便与伴侣Emilie Flöge一同在阿特湖休息并寻找灵感。Emilie Flöge与Klimt1891年相识,并陪伴他度过了大多数的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时光,被外界看作是Klimt的缪斯。Flöge自己也是一名有影响力的服装设计师。
风景画占Klimt所有画作的大约四分之一,大部分是他于大自然中创作,小部分是根据照片和明信片在维也纳的工作室完成。他致力表现一种独立于人的,自然的,静谧的气氛。通过这些风景画,他对象征性,稍纵即逝与永恒的主题做了探讨。
下图美泉宫风景是Klimt参考照片所化,近距离看会发现笔触和梵高很是类似。

萨尔茨堡附近的艾格尔湖, 描绘的是黄昏时平静的湖面中倒映着树林与白云,同样颇有印象派的风格。

The Large Poplar II (Gathering Storm) 描绘了阵雨降至前夕的白杨树,给人非常阴郁的感觉。这是Klimt在阿特湖度假时所画两幅白杨树中的一幅,少有地利用云表现自己的情感。整棵白杨树似乎使用类似印象派的Pointillism的画法表现树叶。背景的天空颜色单一,却十分富有层次,营造出雷雨前片刻宁静的氛围。躲过此次雷雨后,这棵树在后来的一次阵雨中倒下了....


在美景宫 Lower Belverdere 中,有一个展览 Say it with flowers! Viennese flower painting from Waldmuller to Klimt,涵盖了各种Viennese flower painting相关的作品。在这个展览里我们也看到了Klimt对于风景的描绘:

Sonnenblumen这幅画看起来和Klimt所描绘的女性也似乎有很类似的地方,一整棵向日葵像一位站立的女性,画面下方的彩色小花们颜色跳脱出整个画面的绿色背景,起到了很强的装饰性作用,就如The Kiss中画面下方的装饰花。

Landhaus am Attersee这幅,尤其是画面上半部分,是不是也多少有些梵高的感觉?下半部分也如上一幅一样有很强的装饰风格,像是不仅是如实的记录花田的样子。

女性
提起Klimt,大家的第一印象恐怕就是对于女性的描绘,并且这些描绘尤其是在最著名的画作中,均多为情欲、迷乱的表现,亦或是妩媚挑逗,神秘妖冶,充满神性。其实Klimt 也非常善于描绘上流社会妇女的肖像画,尤其是初期,在确立个人风格之前。Leopold这次展览中首先就展出了一些他早期的赢得上流社会肯定一些肖像画作。


舒伯特演奏钢琴的这幅画是受人委托所作,当时的场景并非真的舒伯特在演奏,很有可能是Klimt自己想象所画,但据说对舒伯特的描绘确实和真人相差无几。画面左侧的是Klimt的情人和孩子的母亲Marie Zimmerman。画面中的人物衣着也舒伯特所处的时代现代时尚非常多。


Portrait of lady with red background 似乎作于Klimt个人风格形成的过渡时期,是一幅尺寸相对较小的画,呈现了一位十分时尚穿着的年轻女子,尤其是帽子,以当时的标准看来十分流行。女主人公整个人的身体形态依旧很符合传统经典的侧身肖像画,但是人物的眼神和打扮却更加的摩登,气氛更轻松,没有那么严肃。

The Sisters 这幅画的长宽比例也是少见于除了Klimt以外的其他画作中。整幅画被右侧女子的黑色外套所填满,唯有角落有一些装饰性棋盘花纹。两位女子的眼神均没有与看画的人有任何接触,左侧一位向其右侧望去,右侧这位的眼神似乎透着一种无谓,恣意,甚至试探的意味。虽然整体被巨大的黑色色块所占据,画面却并没有显得沉重,反而有种很随意的轻快感。

展览结束前展出了一系列Klimt对于女子身体的study,大多为侧卧或平躺的姿势。

除此之外,美景宫(Upper Belvedere)的永久藏馆中有更多Klimt最著名的女子肖像。下面的这幅Sonja Knips是Klimt早期确立自己声誉的一幅重要作品。画中的女子是一位商业贵族的妻子。整幅画仍是非常经典传统的人像,然而笔触却更轻柔,给人以柔焦感,不同于写实派,深受美国画家 Whistler 的影响。画面中主人公与她的高领紧口连衣裙及背后的花卉形成了一定的紧张感。正方形的画面中女子三角形裙摆的构图也显示出Klimt已经成熟的绘画技巧。

里德勒夫人像这幅画似乎和上图Sonja Knips有着非常类似的构图。不同的是,这幅后期的画作更凸显的几何形状,及金银色亮片装饰。背景被直接切割成金色,棕色,橙色和地毯蓝色四个近乎长方形的色块。主人公的百褶(ruffle)裙呈阶梯的形状,更强调了这种几何感。总体看来背景更强调了扁平感,从而突出了人物的立体。
整幅画将写实的人像辅以想像的装饰,女主角看似坐在一把椅子上,然而椅子却被一系列排列有序的,眼睛类似的装饰图案所替代。里德勒夫人脸旁边的半圆形马赛克图案更加把观者的目光聚焦于她的面部。面颊的红晕凸显出她的高颧骨,嘴唇的颜色也十分亮眼。

朱迪斯与赫罗弗尼斯的头讲述了朱迪斯利用自己的美貌拯救家乡免于战争的圣经故事。相较于Caravaggio等人的同主题画作,Klimt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描绘成了一个充满欲望和性暗示的女子,因此就算画框上清楚的印着Judith,大众仍旧在相当长时间拒绝接受这就是Judith,而认为是圣经故事中的另一个女子Salmone。Judith俯视着观众,嘴唇微张,脖子上的装饰将身体一分为二。她的手触摸赫罗弗尼斯的头发的方式和整个人的神情,很难让人分辨这之中的欲望与暴力- 不像是为家乡除去敌人的女英雄,倒像是压制性情人走向了极端。背景中金色的橄榄树呼应着圣经故事的情景,金色的画框使作品更有一种荒谬和古怪感。

接着便是最有名的《吻》啦!太多的文章都已经非常完整的介绍过了,在美景宫里看到时,更是被三个韩国旅游团团团围住无数人和他自拍....画面左侧侧的男性以直线条,右侧的女性则是用曲线和圆勾勒。整幅画的intensity和剧情感非常震撼- 男性的急切,女性的被动,当下一刻时间停驻的抽离感,以及金色背景烘托下近乎神话的效果...真的站在这幅画面前时,确实有种很强的视觉冲击。

在1915年母亲去世后,他的作品的颜色开始使用更深的色调。两张Klimt在去世前未完成的作品:


最后,附上Leopold马路对面的国家艺术史博物馆里的Nuda Veritas。画上印着诗人席勒的名言: If you cannot please everyone with your actions and your art, you should satisfy a few. To please many is dangerous. 这也是Klint自己一生的写照吧。

参观完Leopold museum和美景宫,想起一年前去的纽约Neue Galleries的临时展Klimt and the Women of Vienna’s Golden Age, 1900–1918。那是我第一次知道Klimt,看到原画还是被深深的震撼了一下。无论是在维也纳或是纽约的童鞋有机会都可以去看看哦~

十分感谢你的耐心读到这里,附上维也纳主要美术馆的清单:
Leopold Museum Museumsplatz 1, 1070 Wien, Austria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Wien Maria-Theresien-Platz, 1010 Wien, Austria
Österreichische Galerie Belvedere Prinz Eugen-Straße 27, Vienna, Austria
Museum of Applied Arts Stubenring 5, 1010 Wien, Austria (没有来得及去,希望下次有机会)
相关: 纽约 Neue Galerie 1048 5th Ave, New York, NY 10028
Reference:
[2] Leopold Museum Kimit 展览 Schiele 展览.
[3] Gustav Klimt. Artist of the Century.
[4] Artist of the Century, painitng list.
[5] 美景宫美术馆馆藏 (可看画作高清图)。
[6] 不只是金色的克林姆特。
[7] The Bride.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订阅号,以及其他看展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