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自由
也不知道是不是喝了香港奶茶,整晚兴奋得睡不着觉。也有可能是看完了《爱和自由》这本幼儿教育著作,内心非常兴奋,像发现了新大陆。这本书就像一张地图,让我对很多事物有了全新的深刻的认识,也将指引我去理解和认识今后的人和事。
《爱和自由》的作者孙瑞雪,蒙台梭利教育先行者。改变了我四个维度的认知:
一、初次理解幼儿教育
幼儿0—6岁时期需要父母提供无条件的爱和充分的自由,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才渐长安全感。对这个世界不恐惧,才会有心思去发展内心,去发展自我。我认可其提炼的四个关键词: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这与《正面管教》的理念不谋而合,和善而坚定!一脉相承!以爱的情感唤醒儿童成长的积极性;以自由的空间确立儿童的创造热情和自我意识(不要阻止孩子各种尝试);以规则的内化形成儿童的社会秩序和内在智慧(蒙氏自有七条必要的规则如不打骂他人,不打扰他人,请归位,学会等待,做错事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学会说“不”.....规则之外的TA全有权利做.);以平等的关系引导未来社会的和谐和文明(学校老师、家长和孩子关系是平等的)。
二、更理解现在的教育工作
有时候会生气,为什么学生这样做不好,那样也不理想。一方面教师不免控制欲强,想学生事事完美,不可能。一方面,没有领悟到世间最美好的词“爱和自由”的力量。孩子主要靠爱和自由去发展自我,那么当班上学生表现一般的时候,我们要尝试理解在他0—6岁关键时期所受的创伤,并且要从现在开始给予孩子全新的生长的机会。给他们爱和自由,每个孩子天性都是乐于向上发展的。给足爱和自由,他们闹腾够了,就会想安静下来寻找自我,寻求发展。所以,何必恼怒呢?今天的课堂让学生画思维导图及互相做学生出的考卷,可见成效。给予自由,学生会给我们带来一份又一份惊喜。
三、更理解爱情与伴侣
“爱和自由”真是美好的词,当我们爱伴侣,给予足够的爱的安全感,给予规则下的自由,伴侣就能去发展自我,成为最好的自己呀!怪不得说一个心理发展完全的人对伴侣是“顺从”的,因为自己获得爱和自由,同时爱对方给予对方自由。这让我猛地想起大学特爱的一本书《我需要你的爱,这是真的吗》。虽然我才看了第一章,但是我觉得已经不需要再阅读了,因为个中的内容与《爱和自由》的思想是一致的。直到今天,我才觉得“爱”、“自由”简直是世间最美好的词!
四、更了解自己
我回忆自己的童年,我的家庭默默地提供了蒙氏教育。我有充足的爱和自由,被放养的自己获得了许多生命的体验,也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去发展自我追求自我。但是今天自己的人格和行为却有点不统一,有点畏惧位高权重或经济地位高的群体。为什么呢?幼儿时期的我经历了什么?让我有一丝经济地位上的自卑?我还不太会和长辈群体自在相处?也许小时候接触的相关情境不足?今后尽量真诚做自己(内在人格思想与外在行为统一)!谦虚向学(不卑不亢)!多少能弥补一些吧。
五、更理解他人
每个人生来带有精神胚胎,后天接触人事环境大不一样,所以深刻的理解尤为重要。不强求得到别人的理解,对他人也一样做到“爱和自由”,内心必定是幸福的。
这本书如按图索骥般今后将带领我走进并观察更多孩子的世界,甚至每一本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皆可用书中的知识来去认识。
最后摘录书中令我认知改观的一些语录:
与国际先进的教育思想相比,我们落后了一个世纪。我们一直认为孩子是由我们成人教育出来的,可上个世界初这个教育观点在国际上已经开始了变革:儿童将依靠自己的内在精神发展自己。可我们今天依然认为,教育是以发展孩子智力、掌握知识为首要任务。上个世纪初,人们已经提出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差别在于,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发展生命,极大地发展人性和开发人的潜力。
教育概念三段论“猪” “哪个是猪?这个” “这是什么? 猪”。简洁、明白。
儿童的审美高于成人,勿说卡通。
汉语拼音上面的图案,让孩子概念更模糊。孩子一出生记忆力没有发生任何故障,不需要画蛇添足。那样反而分散他的注意力,破坏记忆力。
权威分两种:外显权威和匿名权威(利诱成分或激励法而忽视孩子内心真实人格和个人自由)
自由是指儿童的行为、心理、意志、情感、精神不受外力的支配和压迫。怎么样保证你的自由不受侵害呢?这就是我们讲的“规则”,不把自由的权利掌握在成人手里,而是由制度来保证自由。
每一次活动时儿童都被成人用另一个东西引诱走。这种不断引诱,把儿童内在的精神胚胎逐渐地蒙蔽起来,儿童也不知道他的内在到底要他做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就出现了一个最致命的弱点:好动,不断地动!当他的内在指导他去做那件事的时候,一个外力不断诱使他去做另一件不符合他内在的事情。蒙台梭利说,这种现象就叫心理能量跟运动不能成为一体。
尊重孩子的选择,包括让他自己剥番薯、选事物、挑衣服。
如果儿童尚不能顺从自己的意志(会逐步走向顺从,当能力足够时),那就更不用说顺从别人的意志。意志发展的最后阶段是顺从(自我控制的能力,如顺从某一种社会环境)。孩子爱你,最后会顺从你。
孩子是在安静?还是在假装安静?(强制孩子,他会为了保护自己,假装安静)
掌握知识(背诵诗词几百首)不重要,重要的是发展心智。
人的发展应该是全方位的。人与人的差别在于对世界的感觉,你的感觉越细腻、越丰富,你的生命状态会越好。你的感觉越粗糙、越简陋,你的生命状态会越低。
孩子心智达不到说,只能靠哭来解决问题。
更专注于内心世界,而不是应对应付外面世界(人情世故,卖笑大闹),这样的孩子心智发育更成熟。
人只有在爱和自由中追求自我发展,实现了个人价值,到中年才会想着去实现社会价值。
附上封面及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