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感悟
以下内容,源自于和一个朋友的聊天记录,本来是想写一篇关于感触、轮回、抑或宿命的文章的,谁想,聊着聊着自己就开始了总结,很好,倒也省事儿了。
Fadette:
倒也不是山水、人际的问题,怎么说呢,就是,国内有国内的糟心与桎梏,但也有国内的便利与享受;国外有国外的边缘与冷清,但又觉得舍不得这里的文明程度与任何人之间适当的疏离感。
Fadette:
哪里都一样,就是觉得看得越多,对这个世界的向往就越少,蛋糕吃着吃着就没了,就没什么意思了。
Fadette:
哈哈,咱俩恰好相反,你的角色太多了,要把太多的时间留给别人,而我留给自己的时间又太多了。
Fadette:
不过,也都是一些感触而已,在生老病死面前都太微不足道了
Fadette:
还是先留点儿念想吧,等你把想要的都得到了,你就该觉得人生无趣了
Fadette:
说实话,我现在没啥想要的
Fadette:
感情上:恋爱、婚姻已经历,目前还算知足,孩子不怎么喜欢,暂时感受不到无子的缺憾。
物质上:目前属于无欲无求阶段,衣食不缺,衣服包儿首饰,也有那么几件,够用了,虽然还有房贷,压力也还好。没有孩子,就没有大宗消费的恐惧,所以心里上的压力也没那么大。
事业上:有过一些经历,好的坏的,国内的国外的,帮助我更充分地认识了这个社会与人性,同时也了解了自己的局限。对职场仍然有需求,但已无幻想,吃饭的家伙而已,我又做不了官,何苦呢。
人际上:有那么两三个随时可以讲话的朋友(或家人),知足了。对于人间烟火,我有时会觉得温暖和向往,但也只是有时。
精神世界的探求和地理空间的游历:无止境,但也没什么太好奇的了。我的认知水平决定了我探求的高度与深度,所以,在能感受的范围内,我觉得,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人生是一个闭环,循环往复。至于超出了我的感受范围以外的东西,例如,对艺术的欣赏,对人文的关怀,已不在我此生追求的范围之内了。
总体感觉,人这一生,创造的太少,消耗的太多,能支配的太少,而索求的却太多。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希望自己跨越平凡就是痛苦的开始。其实,大多数的人从一出生开始,在社会上的位置就基本确立了,即便后天再怎么折腾,大概率的波动不会超过上下百分之十。所以,要努力,但只是过程而已,对于努力的结果,真不必太计较。
Fadette:
走了一些国家,感受到了一些触动与碰撞,但是,大家都是人,都要过生活,都要吃喝拉撒,都要勾心斗角、攀上比下,所以,只要较真了,无论身在何处,都是两脚泥。
Fadette:
也许,我太悲观了,或许是我经历的还是太少,总结得过于片面,不过,也没办法。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的局限,至少,在我37岁的时候,只能看到这些,世界大同,人世烦扰,还是留点儿念想的好。
再说说近来的一些感悟。5月2日晚,在武汉的最后一餐,去土家苑吃开胃鱼。是复合的味道,剁椒夹杂着紫苏。忽然觉得,对国内的食物也逐渐开始免疫了——这真是一个让人哀伤的发现。这意味着我对这个世界的念想儿又少了一个。重油重辣草莽江湖的蛮霸口味的确还是不能少,但是,已经逐渐从惊艳沦为庸常。人间至味是清欢,是有道理的。然而,如果没有千帆过尽,是不可能体味到何为清欢的,就像没有经过物质的极大丰富与满足是无法真正践行极简的道理是一样的。人,真是既贪婪又肮脏,蝇营狗苟,活在泥沼中,无法跳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