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伊散记(上)
一 司机
刚下飞机上了出租车就不愉快。
司机刚开出去两米,看到另外有一对情侣在等车。于是跟坐在副驾驶的直男说:“你等等,帅哥(河南味)”,直男还没来得及表达抗议,司机就下车就问那对情侣去哪里,并开始给他们往后备箱搬东西。
我小时候怂惯了的,后来发现不能怂,怂了更受欺负。于是直接开门下车拿箱子,跟师傅不卑不亢地说:“不好意思,您没有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不坐了。”
司机慌了,那对情侣也说:“也应该先问问人家啊。”就回去继续等车了。
车开出去司机就唉声叹气,说现在的年轻人啊,怎么就没点互帮互助的心呢。大中午的没车了,我就不能捎带人家一程吗,云云。
其实我们在那的两分钟来了五六辆车。
我和直男没搭话。
司机又在那叽叽歪歪,说你们也没什么损失啊,不就多上两个人吗,你们该去哪我不还是会送去哪的吗。
直男问,那车钱怎么算?
司机不说话,突然怒了,说,哎,我不跟你说了,没点同情心!
过红绿灯,司机拿出一个手串,开始疯狂大声盘串。
我悠闲地看着风景。
司机酝酿了一会又说:“怪不得中国人去了外国都被说没素质呢,你看看你们……”
直男觉得再沉默下去司机没完没了了,于是质问:“你说谁没素质?”
司机又沉默了。
过了n个红灯,司机疯狂飙车。我跟直男讨论着中午吃什么,有说有笑。
直男是洛阳人,对此处很熟,于是开始给我介绍:这里是炼钢厂,那里是王城小学,东南是新区云云。我俩还讲着笑话。
到酒店了,司机有气无力地说:“二十四块钱加一块钱燃油费,二十五。”
直男付钱我下车拎箱子。直男下车,带着胜利的微笑对我说:“我说要发票,他都没敢说啥,还多给我开了五块。”
二十五块在洛阳并不算少,能喝五碗初级版羊肉汤呢。直男给我算着账。
知道司机从市里空车开来机场不容易想多赚点。如果他好好说话,这个亏我们可能就吃了。毕竟是生活在上海的年轻人,心中的秤明明白白。
二 旅行
旅行的意义,在我这里是一个永久的命题。
我这人脑子超轴,钻牛角尖。读研的时候大家一起去别的国家玩,我就很爱追问为什么去这个景点而不是那个,为什么吃中餐而不是当地餐食。
曾经,旅行对我来说是穿上平时不敢穿的大胆的衣服去拍照。
后来,旅行变成提前买很多当地的书来看,然后按照书里的线索去游玩,回来之后布置给自己一篇很正经的游记。
我现在明白了,我既不是猫力,也不是三毛。
旅行的时间有限,景点无限,于是看到哪里吃到哪里,也许就是人和城市的缘分。我接受了自己有永远看不完的风景,就更加珍惜每一处看到的。就算有一点点收获,我都心下窃喜。
我也接受了自己的胃口吃不下所有的当地美食,于是该节制就节制,该吃沙拉就吃沙拉。
这样算算,来回的路费还是贵得离谱了,而我也没有像之前想象的,每一顿都喝羊肉汤回本。人生的妥协吧。
三 天子驾六
不知道为啥,来了洛阳超爱逛博物馆。以前明明觉得博物馆很无聊。可能是听不懂德语讲解也不懂德国历史什么的吧。
“天子驾六”的意思是周朝有等级严密的礼乐制度,但是当时大家都穷,于是礼乐体现在最基本的吃饭和出行。吃饭上就是鼎的大小和多少。出行就是可以坐多少匹马拉的车。天子就可以六匹,士人只能一匹。
天子驾六博物馆基本上是个大墓穴,位于洛阳最中心的位置,在发掘之前是一座中学。花二十块钱租了一个看起来是八十年代做出来的讲解器,里面讲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比如天子可以用九个鼎,还有规定是每个鼎分别用来盛什么(猪肉、鱼肉、牛肉什么的,分得忒细)。又比如当时挖出贵族用的很精美的勾带,是用来给当时穿的大袍子当腰带的,看起来像是木头做的黑色的一尾鱼。
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大长方的墓坑,里面埋了好多马和马车,给贵族们和天子到彼岸使用。马应该都是迷晕或者杀死了放下去的,排列很整齐,骨头已经跟土融在一起化成了石灰白。还有一些陪贵族玩的狗,可能是被活埋的,超惨,都躲在马车下面。有一只狗很奇特地处于墓穴的中心,旁边有颗鹅卵石,讲解分析是那只狗想逃跑,但在最后一刻被人发现用石头砸死了。
我反复跟直男感叹说,当时的器物真精美啊,怎么现在用的碗和餐具都那么普通呢;当时出行的礼仪也是那么井井有条。直男说,历史当然都是统治阶级留下的了, 你是平民你用的东西当然不如周朝天子用的。
我陷入了沉思。
四 市井
空气实在太差了。
买的一本书里讲了很多士人雅士写的美景诗,赞叹景色优美樱桃花缤纷什么的。樱桃虽然有卖,但是到处都是飘扬的柳絮和尘土。我出门戴口罩还是不停打喷嚏,早上拿起头一天的外套一股浓浓的尘土味。
而且超级干,我手上起倒刺起得我都要疯了。水也很硬,头发没有一天是柔顺的。
可能这就是没什么人来洛阳游玩的原因。
其实比起很多吹得很高的旅游城市(比如苏州),我很喜欢洛阳。这里的人民很质朴(前面那个司机除外),有很便宜的美食(羊肉汤五块起卖,免费续汤),而且博物馆和大佛让你看到饱。
我只去了三天,没看到邙山刘秀墓也没喝到刘秀羊肉汤,些遗憾(洛阳话)。但是我觉得很充实,光是冲着龙门石窟就够了。
洛阳其实非常繁华,坐公交车基本上看不到空旷的街道。路上永远都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装饰起来的各种小店。有许多小店在上海好像很难见到,比如治灰指甲的。街上永远人潮涌动,商业中心尤甚。晚上十点钟还是灯红酒绿,旅店楼下就是三家涮牛肚排挡,有许多人开私家车来吃,喧嚣直到半夜。
奇怪的是,洛阳的人比我在苏州见到的人多得多。但查了一下,洛阳七百万人口,苏州一千多万。难道苏州都是宅男宅女?
洛阳还有那种很传统的小店和超市,我去吃了一个国营小店,直男说他小时候就有了。买东西的时候售货员会撕一张票给你拿餐食,仿佛回到八十年代。我心心念念的酸浆面,一碗才四块钱!!下午时分,很多没事干的店员会坐着用方言聊天,有点想使坏告诉老板还有微信扫码点单这种神器。
超市的营业员会主动走上来推销东西,但不强迫,也就不讨厌。付钱的时候收银员问我送人还是自用,听我说送人时给我找了半天袋子,最后没找到,还有些不好意思。总之是很温情的存在。
五 待续
在洛阳只玩了三天半,但却是非常难忘的体验。
洛阳教会了我许多事情,包括怎样旅行,应该期待什么。它把它的所有毫无保留地呈现给我。
洛阳没有成为一线城市,甚至也不是二三线,很遗憾。在这种尘土飞扬的落寞中,洛阳人仍自在地过着自己的日子,喝着自己的羊肉汤,不赶潮流,不浮躁。我很喜欢。
龙门石窟和羊肉汤本身我就能讲一集。敬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