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非遗 | 纸 第十六课:各地名纸之宣纸(三)


大话非遗|纸
第十六课 各地名纸之宣纸(三)
说到宣纸的制作工艺,首先要从原料入手。宣纸之所以为“宣”,是得名于产地隶属宣州的泾县。而它的选料和原产地泾县的地理与植物特性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宣纸原料:
宣纸的主要原料是青檀树,而青檀树是泾县当地主要的树种之一,所以青檀树皮便成为了宣纸的主要原料。
还记得关于宣纸的民间传说吗?
蔡伦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
最终以一棵古青檀树的纤维制成了宣纸,
为师父画像修谱。

传说虽不可考,但却从另一方面证明了青檀原料的优异性。
檀树分为黄檀、紫檀和青檀三种,三者都可以用来造纸。青檀似楮,也似桑,多生长于山间,高丈余,多枝。

宣纸辅料:
①沙田稻草
除了檀皮外,宣纸的主要辅料是沙田稻草。初期宣纸用的原料里并没有稻草。后来,在皮料加工过程中,用稻草填衬堆脚,发现也能成为洁白的纸浆,以后稻草也成了宣纸的主要原料之一。
稻草中又以泾县优质沙田长秆籼稻草为最佳,这是因为这种稻草比一般的稻草纤维性强、不易腐烂、容易自然漂白,所以自古便有这样的说法:“宁要泾县的草,不要铜陵的皮”。
至宋、元之后,原料中又添加了楮、桑、竹、麻,以后扩大到十余种。
②杨桃藤
在制浆过程里,还要在纸浆里加入杨桃藤汁。因为里头含有胶质,可以让浆液更加均匀,捞出的湿纸便于叠放,提高出纸率。于是,杨桃藤也成为宣纸不可缺少的原料。
制造宣纸的主要步骤:

①取青檀皮、雁皮等树皮为基础原料,捣碎,加入草木灰后蒸煮;
②将蒸煮过的树皮等原料放在朝阳的山坡上日晒雨淋,使之自然炼白;
③把加工过的原材料碾碎、浸泡、发酵、打浆,加入杨藤汁等黏合剂,调和成制浆。
④用抄纸竹帘将捣好的纸浆手工抄制成纸张(捞纸),并将抄制好的纸张放置在阳光下晒干或放在烘炉上烘干。
事实上,中国传统宣纸制造过程极为复杂,生产周期也很长,从剥取青檀皮到做成成品,一般要经过18道工序。分别是:榨皮、榨草、择皮、择草、打皮、舂草、切料、做料、漂洗、袋滤、缸漂、捣槽、捞贴、榨贴、晒贴、考贴、浇贴、焙贴、验看、剪折、榨捆成件。这些工序又需要上百道操作,全过程约需300天才能完成。
生产过程中,除了以上三种主要原料外,还得添加石灰、碱、漂液等原料,除经过浸泡、灰掩、蒸煮、漂白、制浆、水捞、加胶等多道具体操作外,还要结合天气完成日光漂白,按照老一辈的说法,有“水火相济、日月光华”之功。这也是宣纸制造需要历经一年之长的原因。
如今,在安徽泾县大大小小的宣纸作坊里,每一道工序仍然是手工劳作,犹如古书《天工开物》所描述的劳动场景一样。因为如果不手工劳作就不能生产出上等品质的宣纸。
宣纸的用途:
①用于做工笔画;
②书法时墨迹留在宣纸上会渗入到笔迹之外,有苍劲之感,这是普通白纸做不到的;
③由于宣纸的吸水和渗入性,中国画才能体现出层次感;
④宣纸可以用来装裱;
⑤宣纸的抗破坏性比人民币好得多,上等的宣纸可以在空气中保存上百年。所以我们今天才有幸看到古人的墨宝。

还记得我们说墨的时候介绍的工序吗?一套完整的墨制作下来,最起码也需要七个多月的时间。相比之下,宣纸的历时还要更久。
小编又要感叹工匠们的不易,传承非遗的艰辛了。好在如今,国学渐兴,书法课也进入中小学课堂,宣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于生产宣纸的匠人们来说,不失为欣慰的好消息。
【温故】

-
咪呜咪唔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12 10: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