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非遗 | 纸 第二十三课:各地名纸之西藏藏纸(一)


大话非遗|纸
第二十三课 各地名纸之西藏藏纸(一)
我们在风景如画的彩云之南领略了两大少数民族
东巴与傣族精湛的造纸技艺后,
继续跟着见山学院的研学大巴一路西行,
抵达了文青们眼中的心灵圣地——西藏。

在这里,我们的藏族盆友也有独家绝活,要借着见山的科普,隔着网线秀一下他们的非遗文化精髓。这份绝活,就是藏纸。
藏纸,是一种传承千年、独具特色的藏族传统手工艺品。布达拉宫、大昭寺、萨迦寺等处收藏的各类经典所用的纸张大都是藏纸。
千年来,它默默地记录着西藏的历史,见证了西藏的文明进程。
2006年,藏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节课,我们先来说说
藏纸的历史与发展
它诞生较早,公元7世纪中叶就有了姓名,大家从它的名称也可以看出,这是西藏特有的文化产品。
谈到藏纸,有位历史人物不得不提,那就是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亲的文成公主。她入藏后,积极推动了中原文化,促进了两地交流,并且为藏地带去了造纸术。
在当地没有竹、稻草、渔网等中原造纸术所需原料的情况下,藏汉两族的工匠齐心协力,根据中原造纸术,经过9年摸索,生产出了工艺独特的藏纸。
小编觉得,
这也是汉少文化交流融合的伟大见证呢。

这份成果一直延续到上世纪50年代,藏纸依然还在西藏广泛使用。
然而,20世纪40年代以后,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机制纸张充斥市场,加上藏纸传统生产本身消耗劳力大、成本高、产量低等,传统藏纸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眼看藏纸要失传,
小编了解到这里,快自闭辽……

不过没关系,1985年,西藏自治区档案馆修复古籍,需要大量藏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雪拉村藏纸传承人次仁多杰重拾了藏纸制作的手艺。
这真的是拯救非遗技艺于濒危,
真正的民间英雄了。
瑞思拜。

2011年,在政府扶持下,次仁多杰成立了藏纸厂,造纸地点从雪拉村转移到了尼木县城。

接下来,我们来说一说
次仁多杰的故事
次仁多杰的祖辈都以做藏纸为生,并且把手艺传承给他。如今的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雪拉藏纸传承人。20世纪80年代,受新型纸张冲击、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雪拉村很多人选择外出打工不再做藏纸,次仁多杰也一度转行做了木匠、仓库管理员。
随后,西藏自治区为了修复古籍,找到次仁多杰并和他签订了长期藏纸供应合同。次仁多杰重拾藏纸制作的手艺:通过将狼毒草剥皮、去丝、煮烂、砸碎、搅拌等工序,将有毒的植物变成能承载记忆的纸张。

由于狼毒草是藏纸的主要原料,野生狼毒草采挖后需要5至10年才可以重新生长,且其生长之处寸草不生,为保护生态环境,在政府部门帮助下,次仁多杰开始人工试种狼毒草,如今已经初步解决部分藏纸原料问题。
狼毒草对眼睛刺激很大,做藏纸的人脸上会过敏长痘,但次仁多杰仍却坚持做藏纸。事实上因为这种有毒的原料,制作藏纸的过程对人体的损害也是较大的,此外藏纸的销路和价格都存在问题,所以次仁多杰的儿辈们都不想学这个手艺。但视藏纸手艺为传家宝的次仁多杰,唯一的信念就是把藏纸做得更好。
随着近年旅游业的发展,次仁多杰还创新研发了一些藏纸旅游工艺品,如藏纸灯罩、藏纸笔记本等,受到国内外游客欢迎。一些外国游客专程到他的藏纸厂参观藏纸工艺,购买产品。
次仁多杰这种执着传承、敢于创新的精神,
真的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


通过今天对于藏纸历史和发展的简要科普,大家是否对这种唯有西藏才出产的纸品充满好奇呢?狼毒草是什么样的原材料?藏纸又需要经过怎样复杂的工艺流程才成为今天的非遗瑰宝?反正,小编的求知之心已经饥渴难耐了。
莫急莫急,还是跟着我们的研学大巴进入下一站吧~我们下节课再见咯~
【温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