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征友大会
查看话题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谈情说爱能力不行了?
2019.5.9补充内容:
昨晚洗澡时就在思考,为什么现在年轻人单身的越来越多,找对象越来越难了?我想了想,可能是由于传媒语境嬗变带来了新挑战。现在人的交际都是网上三分钟热度,不像过去,过去更多依靠线下真实交往,这更能使我们在现实接触中了解一个人,更能发现人与人相处特别是异性之间相处的那种微妙关系,就像《花样年华》里的陈太太和周先生。有了这个基础,才会有爱情的萌芽成长。
而现在,手机仿佛给每一个人提供了独立生存的能力和空间,其实大家不过是生活在信息茧房里,孤独无依,试想一下,当我们放下手机的那一刻,有没有怅然若失的失落感?有木有?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屏幕上对影像化的爱豆以近乎舔屏的模式爱得死去活来,而却谨慎甚至不敢与现实中的人交往,这算不算互联网的副作用呢?
——————密封线内禁止答题——————
2019.5.6:
【征女票】
我在雄安等妳!
无聊的时候喜欢看看豆瓣征友大会,五花八门,有趁机搞营销的,但大部分还是来征友的,我只看小姐姐的,有些小姐姐还蛮有才的,写法、用词和思路令人耳目一新。
看了很多征友博文,我的总结是:大家基本对身高、体重两方面作了强调和要求,很少看到要求学历、物质条件的。
说下我自己,我是比较放飞自我的那种,属于一言不合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那种,而且自己选的,快乐也好、痛苦也好,我都善始善终,即使默默含着泪也要完成✅。比如我在高二时,看到前一届录取榜上有个人考上了暨南大学,我感觉这个大学的名字好奇特,后来我就考了这个学校。
毕业后留在一线的广州工作,但我觉得美好的青春应该属于自由,而不该被工作填满,想了很多路径,发现只有大学才是安放青春的最好的地方。于是,啪,打个响指,我又回到学校读书去了。今年六月就要毕业了,入学时和现在相比,许多想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更加务实更加看重实际。比如,谈婚论嫁,如果没有物质基础那就只谈恋爱好了,别谈婚论嫁,那样将会很痛苦。
小学课本上有一课叫田忌赛马,为了弯道超车,我决定逃离北上广,闯荡大雄安,我看好雄安,我认为到了雄安,不仅高待遇低消费的剪刀差可以让自己到手的更加充裕,而且还可以逃避做房奴的悲惨命运。这样,我就可以攒钱做车奴,我计划给自己买的第一部车🚗是丰田阿尔法。也是因为某一天看到这款车就被迷住,决定此生必须拥有她。此外,开一辆心仪的车,能每天带来好心情,而且车差不多是随身携带物品,比房子更能彰显个人品味。顺便说一下,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场游戏,要想做个勇敢者游戏,就必须理解规则,运用规则。是的,我在读研时,我就给自己定了目标:拿国家奖学金。这个目标已经落入囊中。所以,要在这世界上生活的顺心,就要理解规则。
不要说一谈物质一谈钱就好像很低俗一样。错!我们农耕文明和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还是有巨大的思维差异的,你看我们的语文课,常常教人视金钱如粪土,并把钱贬为铜臭,我以前深受其害。我觉得这是一种愤青心态,是一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其实金钱的属性因其拥有者而定,你可以用金钱做好事,也可以做坏事。金钱是工具。
对许多人而言,痛苦来自于心中希冀的诗和远方,与经济状况差的不平衡。金钱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愿望。
扯远了。
本科刚毕业谈了一段,后来分了。读研期间,又谈了一段人类爱情极简史,去年三月开始谈,四月已经决定要和对方结婚,还讨论生孩子取名字的事,到了五月底就出现分裂迹象,持续到八月,打个响指,啪,一拍两散了。这段极简史是有情感根基的,因为她是我的一个初中同学,十多年没有联系过,突然就在微信上聊天开始了。这给人一种恍然如梦的感觉。但我要感谢这个中学同学呢,虽然最后很遗憾。但是她却弥补了我的爱情学分,她情商极高,身高也比我高,她给我上了一堂爱情课,让我对爱情对人生的认识和思维都发生巨大转变。我以前真傻,真的,我怎么就只知道傻乎乎学习呢。爱情真的很美好!
我现在不明白为什么许多青年,宁愿单着,也不谈恋爱。是害怕?还是懒?爱情不是令人怦然心动的事情吗?错过了青春,要到哪里寻找心动的感觉?
我,在雄安新区。
妳,在哪里?
ps.我是1988年的,对妳的期待就是,在交往的基础上认识你。既然诚心来征友,虽然长得丑,但也无惧别人挑剔的眼光,放上几张图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