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日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俗称“正月十五”、“灯节”,过节称“过十五”,是继春节之后第一个重要节日。据文献记载,民间灯彩最初是由皇宫灯彩发展而来的,肇始于汉代。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记载,汉代祭扫天神太一,活动从正月十五黄昏开始,通宵达旦,张灯结彩,夜游观灯。自此,留传下来每至正月十五日夜的燃灯风俗。南北朝时,元宵节张灯已渐成风俗,南朝梁简文帝目睹元宵张灯之景,写下了著名的《列灯赋》。 隋唐时期,灯节活动更加兴盛,唐韦述 《两京新记》记载:“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池禁,前后各一日以观灯。”这时,灯节已从汉朝时的一天增加到三天,长安的灯节热闹非凡。为了方便市民观灯,元宵夜取消了宵禁。文学家张说在《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辞》中描述了兴庆宫前观灯起舞的盛况:“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艳,鸡踏莲花万岁春。帝宫三五戏春台,行雨流风莫妒来。西域灯轮千影合,东华金阙万重开。”无独有偶,“文章四友”中的苏味道也写下了一首《正月十五日夜》来描绘长安元宵节的盛况,诗人笔下这一天的长安城极尽繁华,流光溢彩、歌舞升平,处处笙歌,这首诗中描绘的元宵节的热闹场景,仿佛穿越千年,在我的身边重演复现。 夜色方起,玉盘渐升之时,彩灯次第放出光芒,京城被装点得金碧辉煌,五彩缤纷。三街六市,亭台楼阁,奇光明灭,耀彩飞虹,娇人与星辰争美,花灯共明月齐辉。一个“合”字,将天上地下融合成灯市花海,流光溢彩,人间仿佛成了天上的街市,平时夜里紧闭的城门开启,顶盔贯甲,面如寒霜的金吾卫消失了,护城河倒影着点点明灯,宛如天上的星星散落人间。人流如潮,平民百姓,达官显贵,如花美眷,鲜衣怒马的少年郎。月光如水,满城都浸在溶溶的月色里。游乐的歌伎白衣胜雪,风情万种,丝竹袅袅,笙歌盈耳,她们也情不自禁的且行且歌,梅花落的曲调悠扬曼妙。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在我的家乡——大理一个小小的村落,在夏天的时候,整个世界都是绿色的。人们穿着蓑衣插秧忙,天空中飘着小雨,水天一色,波光粼粼。远处的小山包,像极了一个个绿色的青团。暑假的时候,到山上采蘑菇,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体味山林野趣,忍不住附庸风雅,感受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绝妙意境。而到了秋天的时候呢,山林里落满了厚厚的松毛,松树针叶变得黄绿交错,在树叶的缝隙中投下一束束细碎的阳光,给松树又镀上了一层金色,分外好看。一垄垄的稻田,玉米地都变成了金黄色,一个金黄色的秋天!到处响着打谷机的声音,仿佛在吟唱着丰收的喜悦。大人们忙着收玉米,割稻子,而小孩子们却在稻田间跑来跑去,忙着捉蚂蚱,要知道,油煎蚂蚱可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啊!要是我在家,肯定是其中的一员。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在我的故乡,要是在落雨的天气,家里定会围上一大群人,喝茶,聊天,喝上一碗新酿的米酒,再或者,打上几场扑克,笑语盈盈,其乐融融。得半日之闲暇,可抵上十年尘梦。 这么说起来,故乡仿佛像一个羞答答的小姑娘,安安静静,不动声色,宁静祥和。可是到了七月的火把节,她就变了一个样子,展现出她热情奔放的一面来。 “又是一个把你双眼点燃的七月,又是一个把你心灵点燃的七月,骑上你的骏马穿上美丽的衣裳,小伙姑娘一起走进爱的火把节 ……”伴随着这一首欢乐的歌曲,白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火把节!火把象征红红火火,用火把来驱逐家中和庄稼地里的鬼邪,以保人畜平安祝愿谷穗长得像火把一样粗壮,喜获来年丰收。节日前夕,除了村村寨寨要竖大火把的集体活动之外,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佳肴美食,各种节日用品,嫁出去的姑娘都要被接回娘家团聚。节日当天,每个村寨都要竖起一根高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山上砍来的树木制作而成,由当年有新生婴儿的人家去山上选木材砍回来,成为火把树。火把树,通体用柴火或竹子捆扎,插满五颜六色的小三角旗,红香,再挂上梨串、苹果、海棠等,称之为“火把果”。当夜幕降临,人们不约而同的聚集在大火把下面,虔诚的等待着庄严圣神的祭火神仪式的开始和大火把的点燃。 火把节的高潮是耍火把,男女青年各持一个火把,见人就从挎包里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就会发出耀眼的火光,为对方除去身上的晦气。燎耍过后,青年人成群结队,举着小火把来到田间地头,向火把撒松香粉,给健壮的谷物照穗驱虫辟邪。鞭炮声噼里啪啦,不绝于耳,大家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唱啊,跳啊,伴着歌声,围着火把树一起欢欢喜喜来打跳,一首接着一首,今年做东的人家依次向村民们敬酒献茶,准备精美的点心,各色瓜果,供人们尽情享用。火光照耀着人们的脸颊,开心的笑容荡漾在人们的脸上,劳碌了一天,在这个欢乐的日子里,一切的辛苦仿佛都烟消云散。而在这时,烟火升上夜空,点亮了漆黑沉寂的夜空,夜先是错愕,继而暗自欣喜,一圈一圈,涟漪散开,散在夜空里,将这个夜晚欢乐的气氛推向了又一个高潮……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描绘的元宵节正如白族人民的火把节一样的狂放、热闹。虽然隔着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可是那种狂欢之夜的欣喜却何其相似啊!可是都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每一次狂欢过后的安静,会不会让人感到丝丝怅惘呢?感慨着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从今往后又要开始过宵禁的生活,晚上不能出门,只能安安静静的呆在家里,今夜的繁华热闹,流光溢彩仿佛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可是,谁知道呢,今朝有酒今朝醉,往后的事往后再说吧,我只知道:今晚,注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