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结论”
我是一个间歇性敏感的人。 我对“例外”这个词很敏感。我会暗自盘算在一个陌生团体里我是否与旁人受到了一样的待遇。最好的结果是,只能多,不能少,毕竟没有人会讨厌被偏爱。我无法控制自己在一个陌生团体里去计算我是否受到了“公平”的待遇,哪怕是一个人讲完笑话后大家齐刷刷地哄堂大笑后的眼神交流。虽然我在一个陌生的团体会努力地表演,希望自己看起来和大家一样,但是我很在意是否有陌生人关心我的回应,对于这样关心我的陌生人,我总是会涌出好感,一直想盯着他笑。 可我又是一个在朋友交往过程中不敏感的人,具体来说是,不会回应敏感的人。我很害怕剧烈的情绪,比如一场演讲中的大悲大喜。我更害怕别人在我身上投射出的蓬勃的情绪,不管是喜欢还是憎恶。所以我体会不到将一个人看作是自己所有物的想法而无法开始一段爱情,我也没有办法一直中气十足地生气,这诚然是消极的想法,但是就如同王小波所说,“消极地回顾自己的经历是不对的,悲观、颓废、怀疑都是不对的”(《沉默的大多数》),我也必须要学会从情绪中找到“积极的结论”。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