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成事三法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寥若星辰,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
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晚清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已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至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不愧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那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1.勤
“治军以勤字为先,实阅历而知其不可易。未有平日不早起,而临敌忽能早起者;。。。。。。吾辈当共习勤劳,先之以愧厉,继之以痛惩。”
“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弛缓。。。。。。”
“欲去懒字,总以不宴起为第一义。”
带兵练兵要勤,不能懒,一懒生百病,纪律就会松懈,临战、做事就会迟钝,没有战斗力。用兵一时,贵在养兵千日。平日不勤练兵,不能吃苦耐劳,战时就不行,就会有灭亡之灾。
不仅仅在练兵上,曾国藩很勤,而且在读书、写信上,同样很勤。不恋床,不睡懒觉。勤于自省,在弱冠之年,给自己改号“涤生”,以求改过自新。于此“日三省吾身”,十年终于有成。
2.忍
“若遇棘手之际,请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
曾国藩的忍多体现在为人处世、修身养德,忍耐是做事的首要修养。既然要成事,就要做事,做事哪有不烦的。既然要做事,就要耐烦,就要忍。
但是,忍不是退让,是另一种成事的策略。曾国藩起于民间,要想成就一番大事,必然要遇到很多困难和阻力。比如说曾国藩办团练之初,在湖南与湖南士绅闹翻,到江西又遇到钱饷困扰……在第二次出山之后,为人处世的风向为什么变了?
学会忍了,减少做事的阻力,事就会好做了。
3.实
“阅历世变,但觉除得人以外,无一事可恃”
“观人之道,以朴实廉介为质。有其质而更傅以他长,斯为可贵;无其质,则长处亦不足恃。”
在管理中,“人“永远是第一位的,有人才能有事,得人才能干事。那如何选人呢?曾国藩说选人就要选质朴、踏实、廉洁、耿直的,朴实、不贪是核心。有了朴实,再有长处,可以用;没有核心,有长处也不能用。这个人朴实、诚实、实在,才让上级放心,才可以委以重任。而且这样的人,一般来说不容易贪。做事情抢在前,争利益躲在后,重事实、说实话、不做假、不拍马屁,这样的人永远是稀缺的。
曾国藩自己是这么做的,也是这么教育他的家人、幕僚、门生、部下,言传身教。所以才会有更多的人投靠他,曾国藩也从中发现、提携一批批诸如胡林翼、李鸿章、刘铭传等这样优秀的名臣。
纵观曾国藩的一生,不管是在低潮还是辉煌时期,曾国藩一直保持着修身养德、屡败屡战的“呆”办法,“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故能成事,连续成事,连续成大事。
斯人虽远,精神犹存,愿人生在世,都能成事,必须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