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广人说广州事之“一线城市”的爱恨纠结
让我来评价广州这座大家眼里的一线城市的话,只要用一个词语就能概括——“人情味”,吃的在乎人情味,住的在乎人情味,出门在乎人情味。关于广州的一切疑问,你都能用人情味找到答案。
【吃 / 之 / 人 / 情 / 味】
比起现在新兴网红餐厅瞎编的开店故事,不管是基于小时候吃到的味道,旅游尝到的新口味,想要在繁华城市里的找到安静休整角落,这些开店故事离不开我们不会割舍的人情味。
在老城区小街小巷开了十几年的小吃店,在热闹景区坚守的老字号食肆,在城中村里热气腾腾的小摊,有新有旧有好吃有难吃,我们会为了人情味继续去吃,我们也鼓励来广州旅游的人去打卡这些街坊美食,而不一定非网红店不可。
在德政北路的“祺祺美食店”,卖着粥粉面饭的日常餐,以前高中下课后赶着坐地铁去补习的路上,会在那里点上一煲滚烫的啫啫牛腩猪肠粉,加上一大勺辣酱,用筷子将猪肠粉戳开吸取牛腩汤汁,冒着热气塞进嘴巴里,拍着暖暖的肚子继续奔赴学习数学的道路,总觉得这就是读书仅有的乐趣了。


十年了,还是一样的味道,一样的分量,部分价格也不过是上涨了不到3元,但美味依旧,做街坊美食的坚持依旧,连员工的快手快脚也未变,这就足以令人感动。
时至今天,祺祺美食店依然包揽着街坊的胃,每到饭点总是里里外外坐满了人,吃着煲仔饭,肠粉,粥,萝卜牛杂,猪红汤,甚至是最简单的一碗面,那也是有着人情味的街坊美食。
【住 / 之 / 人 / 情 / 味】
楼上楼下,左邻右舍,路过见到总会打一声招呼“吃咗饭未?”、“咁夜先收工?”、“今日好天呀,晒衫晒被啦!”。从来都是有事就会帮,做不到坐视不理的广州人,这也是人情味。
短头发同事说,自己搬家遇到下暴雨,房东老太太在一楼帮忙照看着行李接近一小时,这不是义务,这是住在同一屋檐下的人情味。
【行 / 走 / 江 / 湖 / 人 / 情 / 味】
坐公交车时,羊城通不够钱,总能找到人愿意给你换现金(现在带现金出门的都是好人啊),不用担心会被迫下车。这段上车没零钱被迫下车的经历,我可是在另一个南方城市有遇到过,一直找不到人(小商店拒绝换钱,除非购物)换零钱,看着要坐的公交走了好几辆也没办法,心生绝望!
路在嘴边,随口就能问到。虽然广州城市发展得特别快,每隔几年就能凭空冒出很多条新规划的马路出来,但是一般问问路人或者沿街商铺都能找到对的方向,大多数人都会耐心给你指路。



【其 / 实 / 人 / 情 / 味 / 是…】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印记和记忆点,嗜折耳根为命的贵阳,3D折叠红红火火的重庆,挖耳朵要巴适的成都,忙忙碌碌吃件菠萝油的香港,赶着上班也要吃一碗热干面的武汉,还有想把人情味藏在你脑海里的广州。
其实人情味是什么,谁能说得清呢,只有真正感受过处处人情味,自己又有点人情味的,才可能感受到“哦,广州真系有人情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