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
查看话题 >婆婆半生坎坷,愿往后岁月温柔以待
偶然在豆瓣看到#我妈#的话题,看到有人写婆婆,于是也想写一写我的婆婆。
五一前,婆婆去社区医院做免费体检,b超医生看到她的肾积水很严重,建议她赶紧去大医院复查。当天我们就挂了省医的号,但是b超要排到8号。
昨天先生带婆婆去做复查,B超的结果是右肾几乎坏掉了。但是医生并没有下结论,又开了一个ct的单子,说等ct结果出来再说说看怎么治疗,ct的检查又要排到周六。而且听说ct的结果并不能当天出来,周日又要再去一趟医院拿结果挂号给医生看。
一个检查来回跑三趟,真的是不容易。
昨天回来,婆婆轻描淡写说了一些看病的情况(早在下午先生就在微信和我说过了),公公和小叔子、小姑子都打电话过来询问,她也是很平常地说。
晚上,弟媳妇问我,妈心情如何?怕她太担心了。
说不担心是假的,就算她再坚强,面对着身体出现这样大的问题,多少肯定有些难过。我们都和她说不用太担心,还好左肾并没什么问题,看看右肾能不能挽救一下,就算不行,现在医学昌明,做手术也不用太担心。
晚饭后,她没像往常一样看电视,不到九点就回房间躺床上了。
我婆婆今年65岁,年纪大了身高缩水,一米五的个头,但是壮得很,力气比我还要大。平时也身体也没有什么不舒服,就是有点高血压,每天按时吃药。前年底,我们带她做过全身体检,当时除了轻微的高血压之外,什么问题都没有。现在想起来,去年初有一阵子,她老是说腰酸背痛,还去看了骨科医生,拿了很多膏药回来贴,大概那时候可能就是肾脏积水引起,但是我们都没往那想。去年,我们俩家陆续添了二宝,婆婆照顾完这边又照顾那边,带孩子料理家务,一如往常,没想到一查出来竟然已经是这么严重。
昨晚我查了很多关于肾脏摘除手术的资料,看到有些说年纪大的有可能会引起尿毒症之类的,心里还是挺难受的。
想起我婆婆一生,艰难异于常人。可以说是我认识的人中最坎坷的top3。
我和先生是大学就恋爱,但是直到他毕业后,我才第一次到他家,那次去是和好几个男女同学一起去,也没挑明女朋友的身份,但是他们大概都知道了。
他们家在农村,父母都是非常淳朴的农民,和我想象中倒也没有多大差别:热情好客,也不大会说话,满脸笑容。婆婆长得慈眉善目,年轻时应该挺好看的。
结婚前我去他们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每次也都是一起吃个饭,也没怎么说上话。
关于我婆婆的身世,以前也有听先生和我说过一些,但直到生了孩子后,婆婆过来帮忙带,才听她讲得比较全面。
婆婆出生的时候,他们家境况还不错,曾经是地主,解放时被没收了一些家产,但是也有些家底在,她父亲(外公)是家中独子,结婚的时候还和外婆一起去广州度蜜月,在50年代的乡下,可以说是新潮的年轻人了。但是好景不长,婆婆一岁多的时候,外公竟然患病,20多岁就去世了。
关于外公的病,后来我听婆婆说是肺结核,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婆婆说,是因为外婆和一个唱戏的人有暧昧,气得外公病情一发不可收拾。这个事情是婆婆的奶奶告诉她的,我相信她也没去和外婆求证过。
外公去世,家里留下三个女人,年迈的老母亲,新婚不久的妻子,还有年幼的女儿。
后来,外婆改嫁,还好是在同一个村子里,她带着婆婆一起嫁过去。再嫁之后,外婆又生了一个女儿,第二个丈夫就不愿意婆婆待在他家里了,无奈之下,婆婆只能又回到她奶奶家里,当时大概五六岁。
从此开始了将近20年婆孙相依为命的日子。
听婆婆说,小的时候,头发长满了虱子,没人管,后来又被宗族里一个长辈剃光头了。八九岁的女孩子,光着头被小伙伴们嘲笑,心里应该很难受的吧。有一次,她生病了,病得很重,赤脚医生来看了,还有很多宗族里的亲人也来了,他们以为她活不了。她还说她奶奶经常生病,身上很多地方烂,她上山去找草药来给她敷,有一次奶奶病的很重,她借了一个两轮的板车,拉着她出去镇上看病,边拉边哭。而更多的日子,她是在捡柴火、捡菜叶的日子中度过的。
不过虽然日子艰苦,婆婆却也有上学,也认得很多字,现在基本上阅读没问题,她回忆起当年去她妈妈家要学费,很难堪的一段经历。应该也是这个原因,到了五年级就辍学在家干农活了。
她说以前发过誓,长大以后若是有一天奶奶不在了,她有多远走多远,再也不要回到村子里。
但是命运却总不随人愿,到了二十四五岁的时候,村里突然来了一个外乡人,是个木匠,那就是我公公。
公公比婆婆大三岁,他爷爷也是地主,解放后家里变成了一穷二白。再加上老家那边地少人多,根本吃不饱,十四五岁的他就离开家乡出来跟着师傅学做泥水,做木工。
有媒婆见他单身,就介绍了我婆婆给他,我公公第一句话就问,姓什么的,如果不和我同姓就不用去相亲了。
公公还是有点传统中国男人的思想,觉得就算当上门女婿,也要让他的孩子跟他姓才行。
正巧,他们俩还真的是同一姓氏,于是见了面,也都对上了眼,就结婚了。
即使同姓,公公的父亲对于儿子给人入赘也是非常反对,所以,他们俩结婚之后,很多年才回去老家一次。我先生的爷爷,也几乎没来过他们家,但是在我先生考上大学那一年,爷爷自掏腰包在老家摆酒请客。
结婚之后,家里多了一个男性劳动力,婆婆总算有了依靠,加上我先生的出生,给这个家带来了欢乐,年迈的奶奶看到了曾孙的出生,毫无遗憾地离去了。
后来婆婆又生了二儿子,小女儿。
带着三个孩子,同时也打理着家里的几亩地,还喂猪喂鸡,日子过得非常的辛苦。但这和她结婚以前的那种辛苦不同,孩子带来的是希望。
我先生上小学之后,公公为了一家的生计,骑着单车出去谋生了,买卖干货、香烟,帮补家用,而婆婆则自己一个人在家带着孩子,照顾家庭。
听她说起以前生三个孩子,几乎都没有坐过月子,都是过几天马上下地干活,而且什么屎尿布都是自己来。
虽然如此,但是我和弟媳妇两人生孩子的时候,坐月子时婆婆却照顾得非常好,不会因为自己当年没得到照顾就嫌我们矫情,她懂的,时代不同了。
公公出去谋生,也没有赚多很多钱,我先生考上大学的时候,家里也为他的学费发愁,向亲戚四处借钱才凑齐。其实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我先生报的是师范专业,只要交一半的学费,一年的学费好像是1900元,而且还有一些补贴可以拿,可见他们的家庭多么的捉襟见肘。所以大学期间,先生一直都在当家教赚零花钱。
还好我先生的弟弟和他相差四岁,他弟考上大学那年,他正好毕业了,他的工资可以维持弟弟的学费和生活费。妹妹成绩不好,读到初三考不上高中就辍学去打工了。这个时候,家里终于不再那么艰难。
我们结婚的时候,因为反感婚礼仪式那一套套的繁文缛节,我和先生说,要不旅行结婚就好了。但是他回去和他爸妈说了之后遭到坚决的反对,原来在他们村里,结婚摆酒的人不收礼金的,婆婆说,“我们白吃白喝了人家这么多年,轮到自己儿子结婚了说不摆酒,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的,再穷再难,借钱也要摆酒的。”
中国人的婆媳问题似乎永远都是难题,很庆幸在我们家不是。
我和婆婆真正住到一起是直到我生了孩子那天,她过来照顾。
她是广府人,我是潮汕人,生活上很多观念,我们都不一致,但是不会起冲突。当然,刚开始也会有一些摩擦,但是我觉得先生说的一句话很对,“要知道,大家出发点都是好的。”
她几乎从不吃海鲜,但是每天去买菜的时候她几乎都会买上一条我爱吃的海鱼。
我喂奶的时候吃东西点醋,她说不应该这样,小孩子在长牙,会让他们的牙齿变软的。我和她说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她就不发言了。
很多事情,比如在育儿上,她有她的看法,但是她经常会被我说服,就算心里不服,她也不再纠结,她知道,谁的孩子谁说了算。
她不会看不惯儿子对儿媳妇好,在家里我先生做再多的家务,她也不会说什么。不过婆婆非常的勤劳,一般她在家里,经常包揽了全部的家务。我承认我比较懒,很少和她争着去做,但我先生有时候会让她休息一下,和她抢着洗一下孩子的衣服或者洗碗。
因为婆婆太勤劳了,所以两个儿子家都争着要她去帮忙,后来我们达成了默契,婆婆在每个儿子家待三个月,婆婆不在的时候,就公公过来。公公也是非常勤劳的,小孩也带得不错,但是说实话比起婆婆还是有点距离,尤其是在厨艺上。
婆婆做得一手好菜,而且她特别会挑食材,会买菜,我自己去买菜发现总是比她买的差远了。
婆婆平时的生活非常节俭,一件衣服穿十年也舍不得换,第一年母亲节,我给她买了两件衣服,她嘴上虽然说不用,怎么买这么贵的,但是其实她心里挺开心的。逢年过节拿钱给她,她都说不用,我用不到啊。
这些年来,一直很感激婆婆牺牲掉自己的时间来帮我们带孩子,所以我们出去旅游也都经常带着她一起。但是乡下的人,最喜欢看的是高楼大厦金碧辉煌,有时候带她去一些乡间民宿,她会嫌弃脸说这地方有什么好看的啊。
婆婆也不是没缺点,和大部分人的妈妈一样,她比较啰嗦,爱唠叨,而且性子比较急,我发现我拍的宝宝小视频里,经常都听到奶奶的声音在充当画外音,我儿子很调皮,每天都被她念念念。可能因为这样,她和公公两个人碰到一起也经常吵吵闹闹,不是真正的吵,就是她看不过眼要说,公公又不让她说,所以打嘴仗。但他们俩之间的感情其实挺好,平时分开两地带孩子,但是经常通电话,关心对方。
婆婆爱看电视,看厨艺的节目,她说可以从上面学到很多,也爱看社会纪实栏目,八点档狗血连续剧,有时候讲给我听,带着一些自己的观点,嗯,我觉得她的三观很正的,而且心地善良。
婆婆还爱唱歌,爱跳舞,有空的时候会去公园和其他老人家一起跳广场舞,在家也会唱歌给宝宝听。看到她这么豁达乐观的样子,完全想不到她是有着那样童年的经历的一个人。
后来回去乡下,有时候会遇到外婆(婆婆的母亲),她很疼爱孩子们,先生一家都对老人家也是恭恭敬敬的,每次回家都会喊外婆过来一起吃饭。有一年重阳回去扫墓,婆婆他们都去山上了,我和弟媳妇带着孩子和外婆在家,她突然和我们说,xx(婆婆的名字)她很劳气(粤语,容易生气的意思)的,你们不要和她太计较。我们都说不会啊,外婆又自言自语说,我几个孩子就她一个人这样劳气,也不知道为什么。
我心想,婆婆和外婆的另外几个孩子成长的经历根本就不一样,又怎能相提并论呢。
我婆婆和我妈这代50年代生的人,都是从小在家里得不到什么温暖,然后结婚生子之后都要靠自己带孩子,得不到上一辈的帮忙,等到了当上奶奶的年纪,却义无反顾地帮忙带孩子,把自己完全奉献给了子孙,这是时代的烙印。有时候我都在问自己,等我们到了她这个年纪,能否做到像她一般的无私奉献。每当有身边朋友和她们婆婆闹矛盾的时候,我总是让她们多互相体谅。因为这一代人实在太不容易了。
这些年来,婆婆对生活都感到挺满足了,孩子们生活上过得去,对她也孝顺关心。
但愿往后岁月,能善待我婆婆。为她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