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模式
作者:scott.cgi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6477079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思维模式A
这种思维模式,很多人都有过体会,甚至是耳濡目染。比如,要勤奋,要努力,要吃苦,不要输给邻居家小孩,不要和别人闹矛盾,要赢得领导老板的认可和赏识,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宁可吃亏不要出头,先求得生存再谋发展,稳中求进不要冒险,跟随主流切勿偏门,资源的获取遵循多劳多得,只有参与一个产品的制作过程才能获得报酬。
这种思维模式,有对同等阶级的竞争心态,也有对更高阶级的(被迫)服从心态,有对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盲目追随,也有对规避风险的保守心态,还有局限在自己现有能力范围内的认知思维定势。
显然,没有资源就需要竞争——此时是生存竞争而非创造竞争,且对于能给予资源的阶级必然需要服从,必然会选择跟随主流求得一个大概率的生存机会,必然不敢冒险担心死的更快,而在环境威胁(艰难生活)面前疲于应付,必然就没有时间跳出现有的视角,妄想(追求憧憬)自己所不能企及的未来(和美好事物)。
那么,资源匮乏,就是形成思维模式A的外因。并且思维模式A,还是一种始终处在不得不的压力之下的思维模式。
因为资源匮乏,所以就必须参与产品构建的某一个环节,同时也会被资源拥有者洗脑,被灌输多劳多得,能者多劳的价值观。
这个观点本身没有问题,但迷惑性在于可获得的,永远是不成比例中的小部分价值。而跳出框架来看,资源拥有者才是获得最多的,其次是风险和责任承担的越多,获得的就越多。
并且资源拥有者,甚至都不需要了解产品细节的任何技术问题,因为他们需要的是宏观上的决策质量,而非持续性的努力。
要知道,取得任何巨大的成就,都需要创新,这是一种主动创造,其背后是兴趣、天赋与激情,这样才能够高效地发挥才能,去完成从0到1的飞跃。那么被动劳动(不是创造),就只能完成从1到N的重复,不仅无聊还充满了被压榨剩余价值的剥削。(世界的本质关联:从0到1、从量变到质变、幂次法则、还有信息论)
另外,不得不的压力,除了勉强生存与维持现状之外,或许可以成为(磨练出)优秀(熟练工),但永远无法得到颠覆性的革命,其中之一就是阶级的跃迁。
思维模式B
这种思维模式,也有努力、勤奋与吃苦,但有个大前提,就是没有不得不的压力,更多的是个人主观意愿与主观能动性。
事实上,拥有资源,就拥有了更大的能力,对没兴趣的事情说不,从而摆脱不得不的压力。而掌握了资源,就脱离了生存威胁,就会更多的看到和得到——合作与共赢。
所以,拥有资源,就是形成思维模式B的外因。
显然,主观意愿带来的是高效(包括持续的努力和勤奋),合作带来的是互利互惠的格局。并且拥有了资源,思维模式B就会充满冒险精神、敢想敢做、有行动力、不怕失败、在试错中找到正确与路径。而没有资源就没有什么试错的机会,就会在潜意识里排斥和惧怕失败。
所以,人人都知道成功需要经历很多的失败与试错,道理很简单,但失败与试错,就是一个巨大的鸿沟,对于心理和物质上都是。
因此,思维模式B通常会有较大的格局和追求,体现在想要的是广泛的影响力、社会的认可、政府的支持与助力、资源的滚雪球效应、未来愿景的实现,改变世界,改变人们的生活,等等。
思维模式A与B
思维模式A——是在激烈的生存竞争,思维模式B——是在资源配置协作发展。这就像一个微观(生存竞争),一个宏观(协作发展)。
显然,生存竞争是丛林法则、适者生存,是零和游戏——服从二八原理、赢家通吃、马太效应,其结果就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且没有上升通道。而协作发展——内部团队,外部供应链——是合作、是共赢、是非零和游戏的资源创造(从0到1)、是人类文明诞生和发展的基石与动力所在。
那么,在思维模式B看来,资源优化、人脉互助、行业协作、政策支持,限制未来可能性的就只有想象力了。而思维模式A最不需要的就是想象力,因为对生存毫无帮助。
具体看来,思维模式B,想的是了解社会分工、确定方向、寻找人才、建立制度、优化资源分配、完善解决方案。而思维模式A,却总是想着身体力行,去完成产品制作的方方面面,而这是很难的,并且效率极低,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也远远比不上社会分工与行业协作的产物。
而同样是认可,思维模式A想要的——是小范围小群体(比如朋友圈与好友列表)的认可,思维模式B想要的——则是大范围大群体(比如社会与行业)层面的认可。
说到合作
由于思维模式A,天性喜欢竞争、打磨细节、埋头苦干、看中眼前利益的分配,就很难合作顺利与长久。而思维模式B,天性就是合作,一起共赢获利,从而得到更多的资源。并且这也是符合心理学上的观点的,即:资源越少分配越会斤斤计较,资源越多越容易达成共识。
说到竞争
思维模式A——是和别人竞争,思维模式B——是和自己竞争。
事实上,竞争的心态很重要,超越自己不断创新,是拥有无可比拟的力量的。所以,理想模式是追求自己的愿景,然后合作共赢。
那么,从某种角度来看,和别人竞争是一种被动竞争,最终会发现就算打倒或战胜竞争对手,也是会有其它竞争者补上的,这就永远处在了不得不的状态之下。
并且被动竞争是有天花板和瓶颈的,因为被动竞争是模仿、重复、追赶、堆砌,而非花时间打磨细节、追求至臻完美——这就很难有大的创新,至多只能有微创新。可是如果没有巨大的创新,被动竞争也就永远无法成为,垄断市场的领导者,并创造出从0到1的共赢局面。
而和自己竞争是一种主动竞争,此时竞争就成为了自我成就的一种催化剂——比的是谁先实现自己的愿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重要的是自己的不断进步,超越过去的自己。
可见,被动竞争是永远比不上,主动竞争所带来的革命性结果的,而这也就是思维模式A与思维模式B的差距所在。
总结
首先,思维模式没有绝对的好坏标准,能接受一种思维模式带来的结果就是好,不能接受就是不好。其次,思维模式是由诸多因素,如遗传基因、生活环境、成长经历等等,所共同促成的。最后,思维模式是可以调整和改变的,只不过比较难,改变思维定势需要付出时间、努力和决心。
那么事实上,思维模式A——就是所谓的穷人思维,思维模式B——就是所谓的富人模式。
显而易见的是,穷人思维是来源于资源匮乏,富人思维是来源于资本,并且富人思维的价值依赖于资本,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资本,有富人思维也很难有所作为。(资本的奥秘:运气、突破性收入与个人努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穷人思维不等于穷人,富人思维不等于富人,富人也可以有穷人思维,穷人也可以有富人思维。
那么,有没有人通过掌握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富人思维,然后就获得资本的?
答案是没有。获得资本的途径有两个:第一,是运气;第二,是继承。而继承在某一代,最终还是来自于运气,所以只有运气和虚幻的自以为是。
那么,有没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而发生阶级跃迁的?
答案是有。方法就是找到内心真正的追求,不断的努力逼近这个追求,最终在运气的帮助下,成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或说是成为了想在世界看到的改变。
最后,改变世界和不被世界改变,一样难。
-
甜甜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04 20: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