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5.9听明朝
1.朱元璋经历(4):至正二十四年正月,朱元璋即吴王位(此时韩林儿还是名义上的皇帝——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历史上为了将他与张士诚的吴区分开来,称这个政权为西吴,张士诚为东吴。
至正二十五年,朱发兵进攻东吴,朱军先后攻取了江苏一带的大片地区,如徐州、盐城、泰州等,甚至还包括张士诚原先的根据地高邮,张士诚被赶出了长江以北,缩在江杭(今苏州和杭州)一带。至正二十六年,朱率领全部精英,以徐达常遇春为主帅讨伐张士诚。朱元璋没有听取常遇春和徐达先攻取平江的建议,而是先分兵进攻杭州和湖州,最后历经八个月于至正二十七年九月攻下了平江(苏州)。
至正二十七年十月(1367年),朱元璋派遣大将徐达、常遇春挥师北伐,这次北伐是有着特殊历史意义。在燕云失陷四百年后,朱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由南向北的统一战争。朱军仅用三月时间就占领了山东,随后常遇春、徐达从山东出发兵分两路攻陷河南。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宣布继皇帝位,定年号洪武,国号为明。
洪武元年七月,徐达军攻克通州,直逼大都,并于八月二日正式包围大都。此时,元朝皇帝已经逃往上都(内蒙开平),历史上称为北元。
徐达、常遇春在攻下大都后,分兵两路,常遇春南下保定,从北路进攻山西,徐达的部队进军漳德,从南路进攻,预备在太原合击王保保。王保保利用徐达前锋汤和孤军深入的机会,连夜集合大军在山西韩店偷袭汤和,明军惨败,徐达军陷入困境。后徐达利用王保保举兵进攻大都而太原防守较弱的机会,一举进攻太原,在太原守将作内应的情况下取得了对王保保的胜利,顺利攻占山西。在攻占山西后,徐达带领军队继续攻陷了由地主武装李思齐和张良弼等人镇守的陕西。
洪武二年六月,常遇春出兵开始北伐(常最后一次出征,胜利班师经过柳河川时,暴病而死)。与常一同出征的是李文忠,两人先攻锦州,后攻全宁,又进攻大兴州,渐渐逼近上都,元顺帝被迫逃到应昌。
洪武三年,在朱元璋的精心策划之下,四路大军同时出发,接连攻克东胜州、朔州等地。洪武三年四月,徐达率兵击败王保保的十万大军,王保保逃到和林。
洪武三年,李文忠攻克应昌,元顺帝病逝,其子逃至和林,同王保保会合。
2.公元十世纪初,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将北边险要之地燕云十六州(北京、天津北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割让给契丹,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权感受威胁持续长达16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