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朴树有100个理由,但我只看重这一个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的?
早高峰拥挤的地铁、996的工作节奏、琳琅满目的橱窗、鸡零狗碎的家务……日复一日的重复之下,似乎忘记刚刚踏入这座城市时,想成为世界之王的豪情壮志。
更可怕的是,当一群人在朋友圈po出18岁的照片时,才发现自己的18岁是如此灰暗苍白——当年不敢和喜欢的人表白,现在不敢拒绝无聊的相亲;当年睁眼闭眼满脑子考试成绩,现在睁眼闭眼满脑子银行卡余额……
原来自己,一直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人物。
但那些迷茫、焦虑、矛盾、愤怒的感觉或是平和、喜悦、欣慰、期待的心情,并不因为自己的默默无闻而减损半分。
如果有哪个歌手,把自己作为普通人的感悟与思考、迷茫与期待、焦虑与希望写进歌里,那一定非常动人——而朴树,就是这样的歌手之一。
2014年以一首《平凡之路》复出之后,朴树收获了大量的溢美之词,什么“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什么“深入下滑、干净如树”、什么“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其实哪有这些有的没的,朴树最打动我的地方,是他的音乐,音乐背后的才华、以及他身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啊!
《我去2000年》:出道即巅峰
1999年1月,朴树推出第一张专辑《我去2000年》,一炮走红,《白桦林》和《那些花儿》传唱大江南北。20年过去了,这张专辑在豆瓣上依旧有9.1的高分,而且听起来一点也不落伍。
整张专辑以英伦气息十足的《new boy》开场,节奏明快,旋律昂扬,朗朗上口,乍听之下,满满洋溢着对新千年的期待,但如果仔细研究一下歌词,就能发现朴树早已埋下了阴郁的质疑、困惑与迷茫。
“我要把自己打扫/把破旧的全部卖掉/哦这样多好/快来吧奔腾电脑/就让它们代替我来思考”;
“打扮漂亮/18岁是天堂/我们的生活甜得像糖/穿新衣吧剪新发型呀/轻松一下WINDOWS98/以后的路不再会有痛苦/我们的未来该有多酷”
没有人会永远18岁,2019年了,代替思考的电脑也没有出现,长大后的生活不仅不酷、还非常痛苦。
1999年的朴树已经26岁了,天堂般的18岁离他越来越远。大学肄业、在家啃老两年之后,被老妈赶出去才开始认真写歌唱歌。事实证明,他有足够滂沱的才华去表达他复杂的内心世界,也有足够敏锐的触手去窥探幽深的情绪感悟。
所以,在这张专辑里,除了耳熟能详的小清新校园民谣《那些花儿》、《白桦林》,还有致郁阴暗的摇滚风作品《妈妈,我……》、《活着》;有表达软弱迷茫的《别,千万别》、《九月》;有追问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哲学思考《旅途》、《召唤》;还有对未来的期待和勇敢面对的信心《在希望的田野上》、《召唤》。
先说两首口味比较重的歌,《妈妈,我……》和《活着》。
《妈妈,我……》被放在专辑的第二首,足见朴树对它的重视。满满的质疑与愤怒从前奏扭曲的电音中宣泄而出,随后是急促的鼓点以及吉他贝斯揉搓出的沉闷沙哑的旋律,然而最叫人咋舌的还是惊世骇俗的歌词——
“妈妈 我恶心/在他们的世界/生活是这么旧/让我总不快乐/我活得不耐烦/可是又不想死/他们是这么硬/让我撞他 撞得头破血流吧”
“Ooh,baby,baby,it`s a wild world/It`s hard to get by just upon a smile”,很多年前,英国民谣歌手Cat Stevens就给年轻人提出忠告。挣扎于成年人世界的朴树,看着街上冷漠的人、看着菜场里关心粮食和电视的人、看着无所事事空空如也的人,觉得自己和他们格格不入,因为“我是金子,我要闪光的”。再一次次撞得头破血流后,他愤怒地唱“我活得不耐烦,可是我不想死”,的确是中二少年的牢骚,但谁又没有过那段心比天高的轻狂岁月呢?
到了《活着》,那种反抗无果沉闷愤怒的情绪愈发强烈,在歌词中,朴树编出了一个“隔壁老张”和自己对话。
“年轻时我和你一样狂/天不怕 地不怕 大碗喝酒 大块地吃肉/后来摔了跟头 老了 就变得谨小与甚微/就忘了梦想只乞求能够平安地活着”。
而且那时候,现实已经给了他很多闷棍了,无论是考取北大附中失利,还是沉迷音乐不被家长理解,“这种现实只能接受/能干干着/不能干看着”。吃了闷棍的朴树虽然唱着“我们都是很微小的动物 不足道/如果想要快乐一些/就要忘掉世界的辽阔”,但实际上还是很害怕自己变成隔壁老张“活得像条狗”。这种愤懑的心态经过两首歌的发酵,变成了某种挥之不去的焦虑与恐惧,最终变成自暴自弃的呐喊“这么看着 这么干着 这么凑和/这么快乐的活着”。
相比起前面两首歌激烈的情绪与表达,《别,千万别》和《九月》温和多了。
《别,千万别》中,他督促自己快快长大,快快习惯成年人世界的各种法则,不要像隔壁老张哀叹青春荒废——相比起狗苟蝇营的柴米油盐、艰险世道和人情冷暖,朴树更害怕的是鸵鸟一般蜗居一隅,一面退缩不前,一面自我感动的喟叹当年多英勇吧。
罗曼·罗兰说: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也是一种英雄主义。1999年的朴树已经决定,要做个热爱生活的英雄。
不过Flag立起来总是容易的,真要面对鸡零狗碎的生活,朴树心里还是慌得一批。《九月》里,他则像个脆弱的孩子,一遍遍重复“can you help me?”真叫人心疼。
《旅途》和《召唤》更多表达了朴树对一些哲学问题的思考,比如人生的价值、亲情与成长、爱情与陪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他看来,命运是一条长长的旅途,飞走的气球是无法挽留的童年,高山湖泊森林沙漠是成长中的一件件或大或小的事情。一路上会有艰难险阻,也有爱情陪伴,步履不停的动力,则是远方未知的呼唤。
所以总体而言,对于即将到来的新千年,朴树还是期待着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火车开往冬天》,都找回了《new boy》中的勇气与期待。
作为一张处女作专辑,词作、编曲都很成熟,并隐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传递出的情绪也是层次分明、鲜活丰满的——30万盒磁带的傲人销量,真让我感叹,有才华的人不想出名都很难!
《生如夏花》:触及灵魂的诗意表达
2003年11月,朴树推出第二张专辑《生如夏花》,并凭借该专辑第10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内地最佳男歌手奖。给丰田威驰写的广告歌《colourful days》在中国歌曲排行榜上榜9周便取得了蝉联6周冠军的成绩,还获得了最佳音乐录影带奖、内地最佳歌曲奖。除了拿奖拿到手软,50万盒磁带的销量也证明了市场对他的认可。
但其实,《生如夏花》是一张不太容易理解的专辑。无论歌词还是编曲,都更加晦涩朦胧、含蓄又唯美,甚至连传唱度最高的《生如夏花》,也无法从歌词中解读出具体的故事和情绪——所以,《生如夏花》这张专辑在商业上的成功,某种程度上可以归功于艺术层面的动人心魄,就像看到壮丽的晚霞或绚烂的樱花时忍不住落泪一样。
专辑的第一首歌的歌名就充满自嘲——《傻子才悲伤》。
前面说到过,《我去2000》是朴树立的一个flag,大张旗鼓昭告天下说“我要做个普通人、体会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并发自内心地热爱普通人的生活”。过了4年,他对普通人的生活有什么体会呢?
“或许短暂/或许难堪/生活本该这样/喜怒无常/hey 有大家在/每一个人都是一样”。
“只想和你们一起分享 baby/相互依偎着度过这儿的每一天 right/只想和你们彼此爱恋 baby/别让我独自沉入悲伤之海”。
事实并没有他想象的美好,他依旧无法微笑着面对这个世界,他很孤独,很悲伤、需要理解、需要陪伴。一个30岁的男人还这么玻璃心,似乎有点矫情,但他是朴树,他把他的孤独悲伤,也是你的孤独悲伤,写成婉转的旋律,在你耳边浅吟低唱,还有什么不能原谅呢?
这首歌也奠定了《生如夏花》的基调:向内探索、深挖内心,吟诵灵魂深处的悲伤与喜悦。
接下来的《我爱你,再见》编曲很有意思,加进去的弦乐让整首歌多了点慵懒的爵士感,让我想到了上海滩摇曳的灯火和纸醉金迷的悲欢离合。
《傲慢的上校》歌词无论怎么看都是中二病晚期患者的作品。
“人如鸿毛/命若野草/无可救药/卑贱又骄傲/无所期待/无可乞讨/命运如刀/就让我来领教”。
这样的歌词,只怕给龙霸天、霹雳玄尊之类的网络小说做同人歌也不为过。不过朴树唱出来依旧不讨人厌,他的声线本就带着点磁性的沙哑,副歌部分压抑的唱腔处理显得愈发动人。
而且,中二病之所以惹人厌是因为“自以为是而不知”,《傲慢的上校》传递的情绪则是“我知道我现在的样子很惹人烦,但我就想这样做!”认清自己,再follow your heart,已经是很酷的事情了,你说对不对?
2016年,朴树的新歌《Baby ,До свидания》上线,编曲依旧凌厉,唱腔依旧无赖,我不由长舒一口气,这么多年起起落落过去了,朴树还是那个朴树,恃才傲物、中二不羁,一点都没有变!
《来不及》和《苏珊的舞鞋》则带着浓浓的Psychedelic Rock感觉——当然,朴树自己的音乐特点依旧鲜明。听这两首歌时,我总有种灵魂出窍的感觉,仿佛有另一个自己随着音乐飘在半空中,看着篮球场上挥汗如雨的伙伴、看着舞池里的推杯换盏,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今夜的滋味》、《她在睡梦中》这两首歌是语焉不详的朦胧情歌,虽然不知道他是写给谁的,但字里行间和旋律中对爱情、对陪伴的渴望已经呼之欲出了。
吉他小调《且听风吟》有点对标《那些花儿》。《那些花儿》中的“她们”已经够含糊不清了,《且听风吟》里的“你”更叫人遐想万千。“你”在追赶什么?“你”为什么放开“我”的手?生命中的过客来来往往,飞鸿踏雪、哪复计东西?面对亲友的渐行渐远,留在原地的朴树落寞又伤感,既然有些情愫无法寄托,不如随风散了吧。
艺术家之所以能创造出打动人心的艺术品,不仅是因为他们有比常人更敏锐的感触,还因为他们更勇敢地直面内心。《生如夏花》是一组音乐诗歌,也是一捧怒放的夏花——为了开出这朵花,朴树已经呕心沥血。
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厌倦了镁光灯、舞台、记者的话筒和接二连三的商演的朴树选择了沉寂,并在2007年彻底淡出大众的视野。伴随他的讨论却依旧没有停止,有人说他江郎才尽了,也有人说他只是蛰伏着养精蓄锐——直到2014年,他带着《平凡之路》高调回归。
《猎户星座》:未完待续的传奇
2014年以《平凡之路》复出后,朴树以龟速接二连三地出了几首新歌,大多数是给电影做的宣传曲片尾曲,包括《厨戏痞》片尾曲《送别》、《刺客聂隐娘》宣传曲《在木星》等……时过境迁,自媒体时代的舆论语境已不同于10年之前。立“人设”做宣传之类的操作比比皆是,朴树作为中古时代知名“文艺青年”,自然也逃不过,被贴上“文艺”、“认真”、“真性情”、“才华”等各种标签——至于标签背后的东西,who cares?
不过好在朴树自己没有受到这种浮躁的舆论环境的影响。2017年的新专辑《猎户星座》,依旧是熟悉的配方和味道!
已经到了隔壁老张的岁数,但朴树并没有成为隔壁老张那种只会抱怨无力改变的人,并坦然接受了青春不再的现实。
“嘿 记得吗/我曾说过的那些傻话/嘿 知道吗/原来他们全都是真的”。
兑现了自己认真生活、直面人生的诺言后,他质问自己,如果再来一次,你还会这么过吗?
显然,这个问题的答案没有意义,因为人生是一条不会逆流的河,这一次不后悔,就已经足够了。
他也坦然面对中年人才有的困扰,《Baby ,До свидания》和《No Fear In My Heart》都是中年危机的真实写照。《平凡之路》更是他人到中年、沉淀多年后的心声——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问遍整个世界 从来没得到答案/我不过像你像他 像那野草野花/冥冥中 这是我 唯一要走的路啊”。
20多岁时对未来、对平凡人生的焦虑与恐惧,也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消失了。虽然世界变化太快、虽然疯狂的事物会把我们都埋葬,但依旧不妨碍他摔杯为号、恣意骄傲。在重新填词的那首《Forever Young》里,他比20年前的《new boy》更少年意气:
“Just 那么年少/还那么骄傲/两眼带刀/不肯求饶/即使越来越少/即使全部都输掉/也要没心没肺地笑”。
也难怪那么多人说他“阅尽千帆,归来人是少年”。20年的岁月慢慢淘去了他性格里文人的矫情别扭和傲慢清高,只留下一派澄澈的少年心性。
一般来说,人到中年都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很难再接受新鲜事物,而中年的朴树反而敞开了胸怀,开始尝试很多他年轻时抵触的事情。
他对着镜头坦然地说是为了钱,也会在翻唱《送别》时失声痛哭,说自己若能写出这样的词死也无憾。在《奇遇人生》中,一开始他宅男属性暴露无遗,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抱怨这个抱怨那个,傲娇又烦人,到后来玩得不亦乐乎,成为笑点担当,被网友戏称“朴真香”。
他哪只会对游戏说真香啊,未来的他,一定会对这个世界说“真香”的!不信?那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20年过去了,朴树一直在忠诚地记录着他敏感的内心世界和深层次的思考,并用自己卓越的才华包装起来。因为足够精准、足够细腻、足够接地气,所以足够打动作为听众的你我——这样的朴师傅,你能不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