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串有感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事在人为,局在人组。
想撸串的我终于拉来了静和雪作陪。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静选了一个只有羊肉,鸡肉的摊,吃完一轮就没什么可吃的了。而且因我一上来问了个问题,把天聊死了,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尴尬的气息。当时内心一阵后悔,我最怕这样的尴尬,还不如一人在家对着电视机吃。所幸,我们塑料友谊还在维系着……
一直有种静和雪并不合拍的感觉,事实证明确实如此,雪走了,我和静的聊天才真正开始。其实和她好久没聚了,上一次相聚的时候,她被家里的各种事情拖着,奶奶还是外婆走了,然后还有一人切了胃住在医院,她每天5点起床去医院照顾,工作日要上班,周末要来丽水上课。光听她说我就觉得压力很大,而且我也无从安慰,在生死与病痛之下,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后来再见她便是同学聚会,那时候有种她离我很远的感觉,饭桌上和老师开着一些玩笑,K歌时自己唱自己的。没什么机会深聊,便匆匆分别了。然后便是今日。她说,本来今天并不想来的,只因是我叫她,她才愿意出来,因为她把我当朋友。
我说:“好像一段时间没见,你的棱角越来越分明了,我现在很担心我叫你出来你内心其实并不愿意,或者觉得很无聊”。
她说:“她不想再为别人活了。以后她都要为自己活”。
以前她上大学时,常做兼职,工作以后基本上所有的钱都补贴给了家里,有一次和她聊起才知道她工作三年自己一点存款都没有,然后她还给她弟弟买了辆车。和她比起来,我算自私的,在家人面前我也是有所保留的。大概是她付出了太多,换来的却是她弟弟把车钥匙给了她女朋友,两人一人一把,好像和她完全没关系。那时候一定是很心寒的吧。再加上她以前的那个网点,和我现在的单位一样,下了班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完全没交集,她也是孤独地只能自我相处。尤记得那时候她非常赞同我去支教,也十分欣赏我的所作所为,她也常看书,有种沉静的感觉。
可现在的她似乎变得锋利,变得我不知道该怎么聊下去,她说在同学会上看到我非常在意别人的想法,总以她人为先,忽略自己的感受,让人有点心疼。她说她以前也是这样,现在她才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想,她想吃什么就点,想说什么就说,想唱什么就唱。当你强硬起来,反而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我说:“我很孤独,我需要人说话,我想谈恋爱,所以家人或朋友给介绍的相亲我都会尝试了解”。
她说:“别随便把自己嫁了,条件真的不能差太多,除非自己很喜欢,否则条件一定不能差,因为婚后的生活如果一旦出现矛盾,一定是在钱上”。
其实很多时候,我知道她说的没错,可是我的内心总有个声音告诉我,这个朋友好像变得让我不太认识了,她好像变成我不喜欢的那种人。尽管我十分理解她的际遇,也十分明白她的转变从何而来。
我问:“你觉得现在的你开心吗?你现在真的不会觉得孤独了吗?”
她说:“不会,我现在觉得自己开心就好,其他什么都不管。”
我想,这样也好。人活着不就是要自己开心嘛,其他的管什么管。
回来后我想了想,好像明白了一些,因为我是场依赖型,我的妈妈就是一个非常会照顾别人感受的人,她就是凡事以他人为先,然后才考虑自己的人。我在这样的家庭长大,自然也就成了这样的人。但是我已经意识到了,有的时候自己确实被压抑着,所以在慢慢改善。而且我是需要在和他人交流中获得能量,并激发我思考的。可是也许她是不需要的,她是独立型的。在长期的付出和受到一些伤害之后,她长出了棱角保护自己,而这样的棱角也让人无法接近,除非她看到了想接近的人主动收起棱角,否则肯定扎的对方体无完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