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谢宇精神病分析
文|金尚
一、为什么避而不谈作案动机
三年前震惊国内的“北大学霸弑母案”嫌疑人,于2019年4月20日在重庆江北机场落网。吴谢宇被捕后,关押在福州市第一看守所,十多天以来,警方一直试图让吴谢宇交代作案动机,吴谢宇始终避而不谈,只谈一些与案件无关的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等。
吴谢宇避而不谈核心内容,愁坏了一众网民。而网民也基本上分为了两种态度:一种是认为其性质恶劣,必须斩立决;另一种想知道吴谢宇背后的心路历程,想知道吴谢宇是否有精神病,希望给这个可怜的孩子一条生路。
个人认为,吴谢宇之所以避而不谈作案作动,有以下几个原因:
1、吴谢宇认为自己没有生的希望,一心求死。从高高在上的宇神,沦为了阶下囚,并且没有了至亲、没有了心爱的女人、没有了事业、人生没有了价值和意义,吴谢宇的灵魂已经死了。就算改判无期,吴可能会觉得死亡来得更痛快一些。
2、吴谢宇有抑郁症倾向,估计觉得死亡会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活着却是一场受难。早在大学里的时候,吴就看过学校心理医生,并且对同学孟川说过,“抑郁,想自杀”。

3、吴谢宇不打算原谅自己。弑母后,吴谢宇一直还在仇恨VS愧疚中痛苦焦灼,随着时间的流逝,仇恨慢慢的在减少,而愧疚却越来越强烈。到了最后,发现最大的敌人竟然是自己,因为自己不原谅自己。

二、是否有精神病
嫌疑人归案后,鉴于吴谢宇作案动机、细节、过程的种种不合理性,各精神病专家纷纷进行了一系列的心理分析。也是分为了两派:一派认为吴作案时思维缜密、计划周全,没有精神病;另一派认为吴有精神病。
个人认为吴谢宇确实存在精神病,具体是多重人格障碍和躁郁症,两病共存。
1、综合新闻报道,吴谢宇的奶奶结过两次婚,与第一任丈夫所生的子女中,有一个女儿精神失常;与第二任丈夫所生的子女中,有2个女儿患有严重的精神病。也就是说,吴谢宇有精神病易感基因。
2、 刘锡伟教授说:“吴谢宇剩余杀人、残酷杀人、滥杀无辜,有独创性、特立独行性、偶然性、破绽性、情感冷漠性、小激大应性。又是杀自已的母亲,讲不清不共戴天的理由。具备了精神病杀人的诸多特征。” 剩余杀人:就是指正常人杀人,一刀把人杀死了,就会打止,而精神病人杀人,把人杀死了,还会接着杀数十刀,或者接着周边把无冤无仇、无缘无故的人杀死。本案中,吴同学把母亲杀害了,还买来那么多刀具、钜子,继续加害于尸体,有异于常人。 有独创性:就是杀人的方式,极少见,或者之前没有。本案中,吴同学杀害母亲,把母亲层层包裹,并使用活性炭等方式,还装摄像头等,只有其一,没有之二。 特立独行性:就是作案前后,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犯罪行为任何人都想不到,出乎任何人的意料,任何人不知道他为了什么,从哪来,到哪去,所做所为,犹如外星人。本案中,吴同学原本是在校大学生,莫名其妙杀人,并且从此与任何人失联,人间蒸发。 偶然性:就是一生中偶然所为,犯罪行为并不经常重复。到目前为止,只听说吴同学做过这么一次,并无加害别人。 破绽性:就是表面上很严谨,天衣无缝、无隙可击,但实际上此地无银三百俩,只要案发,谁都知道作案的是哪位。本案中,母亲的尸体被发现之日,即是锁定犯罪嫌疑人之日。 情感冷漠性:就是违反人伦常理,对最亲、最近、最爱、最恩情的人下毒手。 小激大应性:就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石破天惊,社会反响热烈,造成恐慌。 讲不清不共戴天的理由:就是残酷杀人的目的不明确,毫无逻辑。
3、 “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谎言,而且都称之为理想;一个人从生到死都呼吸着这些谎言,谎言成为生存条件之一;唯有少数天生的奇才经过英勇的斗争后,不怕在自己那个自由的思想领域内孤立的时候,才能摆脱。” “我们每一缕的思想,只代表我们生命的一个时期。倘使活着不是为了纠正我们的错误,克服我们的偏见,扩大我们的思想与心胸,那么活着还有什么用呢?”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吴谢宇在2014年的一篇作文!各位看官,你能读懂吴要表达的意思吗?这里面有“思考的乐趣”吗?事实上,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了思维紊乱和思维断裂的轻微症状。
4、“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案”,存在着不合情理的地方:2015年6月底,吴谢宇在回福州前,购买了刀具、防水塑料布、防油桌垫、干燥剂、防潮剂、抽湿器、防霉包、真空压缩袋抽气泵、隔离服、医生护士服等,其中仅刀具就购买了剔骨刀、菜刀、手术刀、雕刻刀、手机贴膜用刀、锯条等多种。正常人杀一个身边的至亲,需要做这么多准备吗?杀一个身边朝夕相处的亲人,有100多岁悄无声息、永不被人发现的方法:比如伪装失足坠落、食物中毒等。
5、吴谢宇在逃亡初期,曾经在百度知道上匿名问过一个问题:父亲病逝,母亲被儿子故意杀死,受害人的亲属有权向其儿子提出民事诉讼 这个问题是有毛病的:作为一个北大学霸,吴谢宇怎么可能连这点常识都没有,即便受害人家属不提起诉讼,犯罪人也要承担刑事责任;并且,高智商的他,怎么可能连刑事、民事都分不清楚;还连最后的标点符号都没有。

鉴于吴谢宇在杀人前能够正常生活,在逃亡期间也能够正常工作和人际交往,可排除精神分裂症。然而经过我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和详细分析后,发现吴谢宇患有两种精神病:多重人格障碍和躁郁症,两病共存。
1、人格分裂: (1)吴谢宇在逃亡期间,与一个网名为“人之初”的女孩聊了十个月,广州律师胡朝晖可以作证。 吴谢宇所有的网名“迪亚戈”、“谢天琴”、“Uncle雷锋”、“vuleisue garlagiya是什么意思? ”、“Amanda”等,确定都是吴谢宇。而这几个网名中的聊天记录中,又体现着不同的人格。 具体聊天记录和分析,可@微博广州律师胡朝晖。

(2)吴谢宇的微信签名为:VENI VIDI VICI venimus,vidimus,deus vicit 前半部分:VENI VIDI VICI 是凯撒大帝的格言:"我来,我看见,我征服";后半部分:venimus,vidimus,deus vicit 意为“我控诉这无尽的管控,像个男人一样的拿回自己生命中的一切”。我们看到这两个意思是矛盾的,前半句展示的是宇神人格,后半句展示的是杀戮人格。

(3)吴谢宇逃亡期间,使用多个小号在“吴谢宇”贴吧里自问自答,其间可见其人格分裂严重。我经过认真分析后,至少发现了吴谢宇有四个分裂人格。当然我还没有与吴本人面谈过,不排除还有其它人格的可能。
宇神人格:在父母面前、在老师面前、在亲戚朋友面前完美的、无所不能的神一样的存在,带着无数的光环,展现的全是“优秀”、“完美”。
杀戮人格:在万众光环下,在一个人深思的时候,每天想的是恨谢天琴恨到刻骨铭心。特别是在2015年4月,被谢天琴棒打鸳鸯之后,每天夜深人静时,想的都是如何杀了谢天琴。
备战高考的学生人格:吴谢宇的知乎帐号,年龄写的是16岁;而在逃亡期间,多次与一个网名“人之初”的女孩聊天时,在使用“uncle雷锋”帐号时,聊的都是备战高考;并且透露出来的信息是,第一次高考失败了,然后目前是复读,重新冲刺高考。所以,吴谢宇成了嫌疑犯,他的潜意识理解为“高考失败了”;能不能重新开始一个新人生,吴又理解成了“重新参加高考”。
16岁小妹妹人格:吴谢宇的知乎帐号amanda,性别写的是女,年龄写的是16岁;而在重庆夜场工作时,每每做自我介绍时,都会说自己有一个16岁的妹妹。这就可以想见,吴谢宇有一个16岁的需要保护的女性人格。

据我分析,吴谢宇至少存在着这四个人格,不排除还有其它人格的可能。
那么问题来了: 1、这四个人格中,谁是主人格? 2、这四个人格,彼此知不知道其它人格的存在? 3、一个人格做的事情,另一个人格会知道吗?
以下是我的分析: 1、私以为,吴父去世后,事实上,吴谢宇的心理年龄就停留在了16岁。并且,在与“人之初”女孩聊天时,吴的身份一直都是一个备战高考的学生。因此,我大胆推测,吴谢宇的主人格,应该是一个16岁的备战高考学生。
2、这四个人格,知不知道其它人格的存在?根据“吴谢宇”贴吧里,吴多个帐号的自问自答:(1)宇神人格不知道其它任何一个人格的存在。(2)杀戮人格不知道宇神人格和16岁妹妹人格的存在。(3)16岁备战高考生知道所有人格的存在。换句话说,宇神人格和杀戮人格互相不知道对方的存在。
那么问题来了,吴谢宇在弑母时,是哪一个人格做的?
这句话是废话,当然是杀戮人格做的。那么杀戮人格通知主人格和宇神人格了吗?
这个时候,杀戮人格只通知了16岁妹妹人格,而直接无视主人格和宇神人格。
这个结论有争议,会引起很多人的不认同。我解释如下: 1、杀戮人格在杀人时,已经不再是“神”,而是“渣”;既然是“渣”,就“渣”得彻底一点,成“魔”。这就是很多人说的,你们一直把我当神,但我当不了神;我飞上了高山,但是我不会飞翔,我就只有堕落。成不了神,那就干脆成魔。所以,杀戮人格在杀人的时候,并没有通知宇神人格。
2、杀戮人格在杀人时,还知道自己是一北大在校生,还没想要放弃学业(杀人后还曾经去学校询问挂科补考事宜)。因此,这时候,还没有出现16岁备战高考生,当然更无法通知到这个还没有出现的人格。
3、杀戮人格在杀人时,只通知了16岁妹妹人格。因为,吴谢宇因为母亲的打压和控制,在性方面极其压抑,认为自己“不像男人”;而只有"像个男人一样拿回自己生命中的一切"才能够精神勃起。因此,吴谢宇特别需要一个观众,以欣赏他的成就和杰作。
2、躁郁症
除了人格分裂,吴谢于还患有躁郁症的共病。所谓躁郁症,学名叫情感性精神障碍,也叫双相障碍,其实是抑郁症当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躁郁症有一个特点: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循环出现。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吴谢宇在身患精神病的情况下,还能正常工作。
吴谢宇在作案前几个月,曾对孟川说,“抑郁,想死”,那个时候是处于抑郁的状态;后来,从2015年6月开始,吴就开始为杀母做很多准备工作,那个时候吴处于躁狂状态。所以,杀母准备阶段,有缜密的思维和计划,有行动力,还能维持外在的“正常”状态,是因为那段时间,吴谢宇已经陷入了躁狂的状态。
吴谢宇在逃亡期间,也是抑郁和躁狂交替出现。当处于躁狂状态时,可以有正常的工作状态、正常的人际交往,甚至比正常人还思维灵活、精力充沛,所以可以“白天当教师,晚上当男模”。当处于抑郁状态时,就痛苦、悲伤、失眠,然后就整夜整夜地不睡觉,与“人之初”聊天;在夜场“替人挡酒”、“非常能喝”,因为可以麻木自己、减轻痛苦。
三、吴谢宇的作案动机 1、关于作案动机的各种猜测:因为吴谢宇一心求死,拒不交代作案动机,于是广大网民脑补了各种可能的作案动机。 (1)吴父出轨,对小吴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吴谢宇发现自己患上了癌症,觉得活不长了,想要放纵一下。 (3)吴谢宇吸毒了。 (4)想要出国,吴母不愿出钱,为钱杀人。 (5)想要出国,但吴母死活要跟着儿子去。 (6)妓女敲诈吴谢宇,名声不保,吴陷入财务危机。 (7)吴谢宇聊入校园贷,几千块钱利滚利变成了几十万。 (8)吴母高控制性、高要求,把吴谢宇管得死死的,完全扼杀了吴谢宇的意志。在这份母子关系中,只允许谢天琴一个人的意志存在,不允许吴谢宇有自己的思想、意志、选择、决定。

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得出结论: 根本原因就是吴母的高控制性、高要求、独裁、专制。 而引发事件的直接原因(导火索),则是吴母为了让吴谢宇好好读书,出国留学、棒打鸳鸯,拆散了吴谢宇的初恋。
注意这里,吴谢宇的初恋并不是什么性工作者,而是与吴同学多年的白富美,是吴的至爱。
吴谢宇弑母案件发生后,其前女友余季(化名)曾对媒体坦露,吴母希望吴谢宇可以好好读书,以后好好照顾母亲、让母亲大富大贵。这在高智商、高认知的吴谢宇看来是不可理喻的:
我并不想留学,不想按着你的规划走。为了你的光芒和理想,我努力奔跑了20年,现在我只想喝一杯水,而你却把我唯一的杯子打碎了。因为这一打碎,吴谢宇甚至萌发了放弃学业的念头。 这里,吴谢宇说的“想喝一杯水”,指的是谈恋爱。高中时为了母亲不谈恋爱,大学了只想谈一次恋爱,对象是自己的至爱。吴谢宇说的母亲“打碎了他的杯子”,指的是因为这件事后,吴失去了生命的动力、失去了活着的意义、失去了爱的能力。









吴谢宇多次在贴吧里说,他有一个最心爱的玩具,他因为玩具不去上学了(指的是留学),然后吴母就把他最心爱的玩具摔碎了。这里的玩具,指的是他最爱的女朋友,上学指的是留学。吴母为了让吴去留学,拆散了吴的初恋。
后来,吴又多次在贴吧里指出,玩具指的是一种精神寄托、一个自己的梦、一段感情、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你喜欢的东西,别人再怎么样不屑,在你眼里都是宝贝;你不喜欢的东西,别人再怎么样自以为是,你都不屑一顾。
就像留学,吴母以为那是终极梦想,但那不是吴谢宇想要的;而和最心爱的女朋友在一起,吴母认为浪费时间,吴谢宇却觉得那是人世间最珍贵的,值得用生命去交换。
这里有一个问题:新闻上爆出的性工作者是怎么回事? 吴谢宇在贴吧里自问自答:确有其事。 吴谢宇在杀害母亲后,看到母亲的尸体,整个人都崩溃了,并不像人们所说的“像没事人一样”(这个时候吴谢宇进入了抑郁状态)。为了缓解压力和痛苦,吴谢宇上网找性伙伴,然后认识了一个河南的女网友,之后相约在上海见面。 吴谢宇在贴吧里写道,网聊的时候,并不知道对方是性工作者。见面之后才知道对方真实身份,两次生意之后,两个人似乎有了感情。一个失恋,一个失足,两个人惺惺相惜。与性工作者恋爱,只是聊以慰藉 罢了。至于传闻中所说,用十万彩礼提亲,只是吴对失足女说的一句大话而已,作不得真。男人与女人在恩爱的时候,说的话,又有几句是真话呢?

四、逃亡期心理历程
吴谢宇在逃亡期间,四个人格交替出现,躁狂和抑郁循环出现。
杀戮人格告诉他:自首吧。
宇神人格说:我还从来没有做过自己,从来没有得到自由,从来没有按着自己的意志活过。
16岁高考备战生说:来年我还要备战,我应该还能考上心爱的北大。
16岁妹妹人格说:我还没有体验过男欢女爱。
躁狂状态时:就这样醉生梦死吧,每次在夜场中灯火迷离、觥筹交错时,我就会忘记痛苦。
抑郁状态时:我他妈的真想自杀。
整个逃亡期间,吴谢宇也思考了很多:
如果原谅了自己,就活下去;如果不原谅自己,就去死。死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
如果当初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自己的事情,不管妈妈会不会哭、会不会闹、会不会疯、会不会死,只按着自己的感觉去做,也不至于走到今天这一步。毕竟,妈妈自己的情绪,只能由她自己负责;妈妈自己的快乐,也只能由她自己负责。
可惜那时候,自己被妈妈意志入侵的厉害。很多时候,已经分不清正在做的事情,到底是妈妈的意志,还是自己的意志。只是感觉生不如死。
好像作案那会脑门上冲,感觉只有把妈妈用层层塑料薄膜包裹,才不会伤害到自己的意志。
如果一切可以重来,会不会有什么不同?
妈妈能对她自己负责,
我就可以只对自己负责了!
六、以下是我剪辑的部分吴本人在“吴谢宇”贴吧里自问自答的自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