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可以怨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李义山的诗向来是以绮丽婉曲、韵高词丽而被后人称道的。且不说那首朦胧的《锦瑟》,是悼亡抑或是自伤,历来众说纷纭,俨然已经成为诗坛上一段公案;也不用说那一组又一组含情脉脉、催人泪下的《无题》;单是这首小诗,短短四句,却能抒发出“言已尽而意未已”的哀愁,真让人爱不释手。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排闷强裁诗”是诗人们一贯做法,但真正的大诗人其实没有哪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几乎每一句轻描淡写的背后都有着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李义山在晚唐牛李党争的漩涡中进退维谷、寄人篱下,以致于“憔悴欲四十,无肉畏蚤虱”,这当中的辛酸岂是一句“不知身世自悠悠”所能道尽的?记得以前去听诗词课的时候,老师有两句精辟的总结是让我到今天都还记忆犹新的:“一部文学史就是一部文人的辛酸史”;“文人的不幸恰恰是文学史和读者们的幸运”。的确,贫穷、失恋、落榜、左迁、入狱乃至短寿、杀头历来都是诗人们的常态;古往今来的大诗人中如贺知章那样仕途坦荡而又能善始善终、“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恐怕真还找不出几个来。诗人们想必也早已意识到了这个尴尬,无奈之余,感慨解嘲的诗句俯拾皆是。记忆所及,拈之如下,以俟再补: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杜工部《古柏行》)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杜工部《醉时歌》)
“圣朝亦知贱士丑,一物自荷皇天慈。”(杜工部《乐游园歌》)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杜工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杜工部《咏怀古迹》)
“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杜工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工部《梦李白二首》)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杜工部《天末怀李白》)
“曹刘不免死,谁敢负年华。文士莫辞酒,诗人命属花。”(孟东野《招文士饮》)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惟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韩昌黎《调张籍》)
“可怜荒陇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白香山《李白墓》)
“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白香山《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白香山《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不教才展休明代,为罚诗争造化功。”(白香山《答刘和州禹锡》)
“谁知我亦轻生者,不得君王丈二殳。”(杜牧之《闻庆州赵纵使君与党项战中箭身死》)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杜牧之《送隐者一绝》)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温飞卿《过陈琳墓》)
“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方城若比长沙路,犹隔千山与万津。”(纪唐夫《送温庭筠尉方城》)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李义山《春日感怀》)
“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李义山《有感》)
“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李义山《骄儿诗》)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尝开。鸟鸣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崔梦之《哭李商隐》)
“少陵失意诗偏老,子厚因迁笔更雄。”(梅宛陵《依韵和王介甫兄弟舟次芜江怀寄吴正仲》)
“诗人况又多穷愁,李杜亦不为公侯。公窥穷厄以身投,坎轲坐老当谁尤。”(王荆公《哭梅圣俞》)
“诗人例穷苦,天意遣奔逃。巨笔屠龙手,微官似马曹。”(苏东坡《次韵张安道读杜诗》)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苏东坡《石苍舒醉墨堂》)
“诗人固长贫,日午饥未动。偶然得一饱,万象困嘲弄。”(苏东坡《次韵李公择梅花》)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做水曹郎。”(苏东坡《初到黄州》)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东坡《洗儿诗》)
“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黄山谷《戏呈孔毅父》)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黄山谷《病起荆江亭即事》)
“志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陆放翁《病起》)
“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陆放翁《溪上作》)
“看渠胸次隘宇宙,惜哉千万不一施!后世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嗟咨!”(陆放翁《读杜诗》)
“濯锦沧浪客,青莲澹荡人。才名塞天地,身世老风尘。”(陆放翁《读李杜诗》)
“言诗匡鼎功名薄,去国虞翻骨相屯。老眼天公只如此,穷途无用说悲辛。”(元遗山《喜李彦深过聊城》)
“书生命薄还同妾,宰相怜才不为官。”(王百谷《谢袁相公问病》)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赵瓯北《题元遗山集》)
“由来炊火绝,穷死一黔娄;天道古如此,知之何晚欤!”(龚定庵《哭郑八丈》)
“平生所学供埋骨,晚岁为诗欠斫头。”(陈寅恪《丙申五月六十七岁生日》)
“儿勿学家家,无能性复痴。词赋工何益,回车遂改路。”(沈祖棻《早早诗》)
“腰折粗官五斗米,身轻名士一文钱。同妾语传王百谷,哀矜命薄我犹怜。”(钱锺书《有感》)
“才名薄俗宜遭贱,世味贫家最识真。”(钱锺书《甲申元旦》)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李义山的诗向来是以绮丽婉曲、韵高词丽而被后人称道的。且不说那首朦胧的《锦瑟》,是悼亡抑或是自伤,历来众说纷纭,俨然已经成为诗坛上一段公案;也不用说那一组又一组含情脉脉、催人泪下的《无题》;单是这首小诗,短短四句,却能抒发出“言已尽而意未已”的哀愁,真让人爱不释手。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排闷强裁诗”是诗人们一贯做法,但真正的大诗人其实没有哪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几乎每一句轻描淡写的背后都有着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李义山在晚唐牛李党争的漩涡中进退维谷、寄人篱下,以致于“憔悴欲四十,无肉畏蚤虱”,这当中的辛酸岂是一句“不知身世自悠悠”所能道尽的?记得以前去听诗词课的时候,老师有两句精辟的总结是让我到今天都还记忆犹新的:“一部文学史就是一部文人的辛酸史”;“文人的不幸恰恰是文学史和读者们的幸运”。的确,贫穷、失恋、落榜、左迁、入狱乃至短寿、杀头历来都是诗人们的常态;古往今来的大诗人中如贺知章那样仕途坦荡而又能善始善终、“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恐怕真还找不出几个来。诗人们想必也早已意识到了这个尴尬,无奈之余,感慨解嘲的诗句俯拾皆是。记忆所及,拈之如下,以俟再补: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杜工部《古柏行》)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杜工部《醉时歌》)
“圣朝亦知贱士丑,一物自荷皇天慈。”(杜工部《乐游园歌》)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杜工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杜工部《咏怀古迹》)
“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杜工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工部《梦李白二首》)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杜工部《天末怀李白》)
“曹刘不免死,谁敢负年华。文士莫辞酒,诗人命属花。”(孟东野《招文士饮》)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惟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韩昌黎《调张籍》)
“可怜荒陇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白香山《李白墓》)
“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白香山《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白香山《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不教才展休明代,为罚诗争造化功。”(白香山《答刘和州禹锡》)
“谁知我亦轻生者,不得君王丈二殳。”(杜牧之《闻庆州赵纵使君与党项战中箭身死》)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杜牧之《送隐者一绝》)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温飞卿《过陈琳墓》)
“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方城若比长沙路,犹隔千山与万津。”(纪唐夫《送温庭筠尉方城》)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李义山《春日感怀》)
“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李义山《有感》)
“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李义山《骄儿诗》)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尝开。鸟鸣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崔梦之《哭李商隐》)
“少陵失意诗偏老,子厚因迁笔更雄。”(梅宛陵《依韵和王介甫兄弟舟次芜江怀寄吴正仲》)
“诗人况又多穷愁,李杜亦不为公侯。公窥穷厄以身投,坎轲坐老当谁尤。”(王荆公《哭梅圣俞》)
“诗人例穷苦,天意遣奔逃。巨笔屠龙手,微官似马曹。”(苏东坡《次韵张安道读杜诗》)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苏东坡《石苍舒醉墨堂》)
“诗人固长贫,日午饥未动。偶然得一饱,万象困嘲弄。”(苏东坡《次韵李公择梅花》)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做水曹郎。”(苏东坡《初到黄州》)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东坡《洗儿诗》)
“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黄山谷《戏呈孔毅父》)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黄山谷《病起荆江亭即事》)
“志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陆放翁《病起》)
“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陆放翁《溪上作》)
“看渠胸次隘宇宙,惜哉千万不一施!后世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嗟咨!”(陆放翁《读杜诗》)
“濯锦沧浪客,青莲澹荡人。才名塞天地,身世老风尘。”(陆放翁《读李杜诗》)
“言诗匡鼎功名薄,去国虞翻骨相屯。老眼天公只如此,穷途无用说悲辛。”(元遗山《喜李彦深过聊城》)
“书生命薄还同妾,宰相怜才不为官。”(王百谷《谢袁相公问病》)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赵瓯北《题元遗山集》)
“由来炊火绝,穷死一黔娄;天道古如此,知之何晚欤!”(龚定庵《哭郑八丈》)
“平生所学供埋骨,晚岁为诗欠斫头。”(陈寅恪《丙申五月六十七岁生日》)
“儿勿学家家,无能性复痴。词赋工何益,回车遂改路。”(沈祖棻《早早诗》)
“腰折粗官五斗米,身轻名士一文钱。同妾语传王百谷,哀矜命薄我犹怜。”(钱锺书《有感》)
“才名薄俗宜遭贱,世味贫家最识真。”(钱锺书《甲申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