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主体检beta1.0
昨天发了一版。其实是beta0.1 后来咨询了更多意见,觉得还是太贸然了。下面一版,做了实质性的修订。
但经过一些咨询,也能看出各人(包括专业的医生)的个性化判断和选择,相关的经验只是参考,最后决断还是靠自己(和运气)。
分享一些我作为看病人群的经验,也咨询了一些体检行家和医生(但总归由我负责),请批判地阅读。
主要适用人群大概是私企,公司制度灵活性高的情况。如果贵单位反正就是有常年的体检模式/合作方也无所谓什么性价比,甚至有自己的医院,那
宗旨: -不搞体检套餐 -人人都应该定期检查、护理口腔 -根据个人身体状况、既往病史和家族病史选择项目 -有用的项目都不贵;基本项目可以选 肝功能+腹彩超+血糖血脂+血尿常规+洗牙(+碳13吹气测试),主体都归消化内科管。 -对于想买大病保险的人,先买保险再检查,规避拒保的可能。
1.为什么体检
1.1 主要是给自己开始健康生活方式的决心加点砝码
什么是健康生活方式我们都知道:规律作息,适量饮食,合理膳食结构及不挑食,戒烟戒酒,不喝烫水,多运动,适度晒太阳……但我们是社畜,过的是现(反)代(人类)职场生活,需要非常手段来续命。尼古丁,酒精,烧烤,咖啡因、熬夜happy……(苯丙胺if possible……)。一般来说强大的人体都能扛住很久的,而这些东西回报都很快。
恐怕只有我们知道了自己已经脂肪肝、15mm肺结节、严重骨质疏松……的时候,才有更大决心养生。而如果发现自己指标一切正常,那恭喜你,老天给了你继续通过放纵来延续工作积极性的资本……
1.2 当然也为防止“中大奖”
一般而言,特别是年轻人,大病概率很低。但特定人群,或者有一些迹象,还是不能掉以轻心。比如三高人群、酗酒者、长期服药者等等,要定期监测自己的血脂、肝功能;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可以早龄时候就观察癌症指标——特殊人群需要自己有觉悟;甲减者、肺功能衰退者、过敏者等也有针对性的定期检查。
但是也存在半年前才体检(老年大全套)一切正常结果半年后就消化道癌症死掉的情况。有时候就是命……
2. 为什么不要固定体检套餐
2.1 基本理由:便宜的没用;贵的不值
最基础的,往往有身高体重血压、胸部X光,查视力、耳鼻喉、外科触摸甚至早饭……这些项目实质上全部没有用,但是都要花钱……最野鸡的慈铭那种,最基础的套餐也将近1000块,基本都花在这些东西上了。而医院开个胸正位X光全价也不过80块,腹部彩超90。这还不说自费门槛达标后报销70%。
而贵的体检,真三甲医院体检中心(中医院、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算了),有用的项目都有了,但没用的更多,不能定制,动辄一两万块。
2.2 增加尊严和体贴性
体检套餐,特别是便宜的,都跟赶牲口似的……有些人会因为这种低尊严感而弃项,白浪费钱。而单项的彩超,很舒适的,一定让你穿好衣服再叫下一个。
或者你就是特别特别怕抽血,宁死不抽,那也有权利选择就不抽。
3. 自主体检的项目、费用、科室
大原则是:
-口腔都可以查,甚至开始你的第一次洗牙
-权衡。比如要不要买商保(毕竟都毛衣战了,all we have is now),看到个结节或者血管瘤是不是想得开(因为确实经常也不说明什么),抽血厌恶有多强,自己是不是属于可以少查一些的健康人群……
3.1 消化内科
(1)上面说的超重、迅速发胖、酗酒……等人群,可以查肝功能、血糖、脂全,二三百?如果你是个瘦子,也没有腹部肥胖问题,也许单纯肝功就可以(一百多?)。另外可以选个腹部彩超,看看有没有脂肪肝及其他病变,90块。
乙肝项目不同于肝功,根据家族史即可,乙肝携带其实也没大事——但如果既往确定是携带者,可以测一下肝弹性(E超),防止莫名硬化。
另外,如果平常很少去医院,感冒发烧腹泻等的都靠自己顶,也可以顺便查个血常规(感觉这样的人需要查很多项目……),相当于白饶的项目(20块),看看自己比如是不是贫血,有没有慢性炎症之类的提示。另外尿常规也可以在消化科(很多科)开,看看肾功能有无潜在问题。
(2)如果已有胃部病变,慢性胃炎、溃疡等,建议做碳13吹气,200块左右。筛查幽门螺旋杆菌引发胃部病变乃至癌变的可能。这种菌其实携带的人不少,但造成病变的不多,具体危机度有多高,似乎还有争议。检查前需要停服抗生素等一系列药物,印象中是停一个月。
(3)特定人群筛消化系统癌,主要还是靠胃镜(虽然痛苦吧)、专门查结直肠、肝等;“肿瘤标志物”对健康人群不靠谱,假结果太高。、
3.2 口腔及五官其他
(1)口腔一定定期查!我目力所及,好些人牙龈出血、牙结石堆积甚至牙根侧边龋缺……尤其烟酒人士更要注意。
口腔科难挂,三甲挂不到可以选一些可靠的二级。该洗牙洗牙(200左右一次,累计在医保额度),甚至有人需要龈下刮治也不要惧怕;该补就补,有黑点的要定期监测。不要等到杀神经做牙冠,花这种大钱。学习巴氏刷牙法和牙线的使用——视频网站都搜得到。也可以考虑买水牙线,居家基本清洁口腔之余还可以洗眼镜……
(2)其他:眼底 眼压 听力 等等其实一般人不需要查(高血压、糖尿病查眼底),需要查一般都会自己先感觉到问题;咽炎鼻窦炎等问题不大的话也都可以go with it。鼻中隔偏曲的话,如果影响呼吸,耳鼻喉的大夫(外科大夫)都会建议手术但其实也未必需要——外科医生都喜欢让你切这个切那个。所以知道不知道又怎样。买点薄荷油,可以偶尔(一定只是偶尔)点一下有助于通气,一瓶就几毛钱?
3.3 呼吸内科
(1)肺功能。主要是对过敏、吸烟人群。100多吧。检查前需要停服相关药物及咖啡因几天。如果疑似哮喘,后续可能需要做激发测试确诊。
(2)低剂量胸部CT平扫(简称低胸),可以有效筛查早期肺癌征兆,还可以看到主动脉是否有钙化,支气管血管束,纵隔淋巴结,心影心包胸膜……辐射量低,费用也低(300多)。医生建议55岁以上、每年抽烟超过10包的人常规检查。但这年头谁抽烟只抽10包啊,加上空气污染,还有人没到55岁就肺癌死咗……也有的建议是40-60岁这个不稳定年龄上,危险因素越多的人越可以考虑照一下。北京的话不是每个医院都能单开。我了解的,朝阳医院呼吸科可以。不过很多时候照出来结节,不大于8mm也没啥问题,也未必会发展(当然也未必不会……),不想照出来吓唬自己或者被拒保,也不是非要照。
普通X光辐射不高,但一般是看重感染病变,真的有,你不可能没感觉;如果X光能看出来肺癌,那就是没治的阶段了。所以说没用。——当然也能看心影是不是异常,但估计看出来问题的时候是不是已经憋死了……但也避免正常剂量CT,辐射太高。有些医院一年给照两三次正常剂量,其实两年内不应该超过一次。
肺部有霉菌感染的话需要气管镜探查。一般人遇不到这种情况。、
3.4 心内科
依症状选择,咨询医生。比如心慌可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胸痛可以心电图+心肌酶等。后续一般到心彩超、平板(全称忘了)也就够了。冠脉造影/CTA对一般壮年人群也几乎没有必要,辐射量也大(3年当量)。
有明确心血管问题的人群,尊医嘱备硝酸甘油和阿司匹林、特别是阿司匹林,防猝死(但无关人群可别没事瞎吃)。这两种药都非常便宜。就有30几岁的壮年男性,陪女儿看儿童医院的时候,在儿童医院心梗猝死了……
3.5 内分泌科
就是甲状腺、糖尿病的科。
甲状腺从来没查过的话可以查甲状腺彩超和甲状腺功能。单项也是100左右。如果是甲功造成的消瘦或低动力,那治疗起来明确很多。从来没查过甲状腺的感觉彩超一下看看有没有结节也无妨。轻度甲减也不少见,没有明显症状也不用担心。
如果已有糖尿病,那这个科应该还有一些别的项目。
3.6 其他
我知道有50多岁的人前列腺癌的。
乳腺癌宫颈癌更是高发癌症,女性朋友们真是艰难啊。可以,say,每三年一次hpv筛查,有性生活可以考虑每年一次tct(液基细胞学检查,也是针对宫颈癌),还有妇科各种彩超,特别是乳腺超声——但是乳腺肿瘤据说也是很难发现的项目(所谓“暴风雪中找雪球”),也有点考验运气。
过敏的话就看各人需求了。一般食物自己都知道,季节性的就注意物理防护,备一些管用不贵的药。
以上有些项目附带的免费测身高体重和血压。或者血压,门诊时候让护士量一下就行。
万一哪些项目有问题,再顺藤摸瓜就好。定期跟踪,不用慌也不要扔一边。所以口腔建议大家都上心,是因为口腔不可能完全没问题。
【小结】
肝功+腹彩超+血糖血脂+洗牙+尿常规(+碳13)[这一套全价大概500多(700多),和开头的太长不看有点差异],主要的挂号科室就是消化内科(洗牙当然口腔)。再搭配点必要的男科妇科什么的,基本需要就满足了,其他专项按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