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配色在制作中起到什么作用?
电影在现如今的娱乐消遣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电影雏形慢慢到现在逐渐成熟的电影产业,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如何做电影更吸引到许多对此热爱的学生,电影制作是项分工明确的工体,今日带各位了解其重要组成部分——电影配色。
1872年的那场打赌标志电影的形成,“马奔跑时会不会四脚离地?”摄影师爱德华·穆布里奇用12架相机拍出了12张奔驰的骏马。

(电影雏形 证明有四脚离地瞬间)
1895年在法国巴黎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放映了影片《火车进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卢米埃尔兄弟因此被称作“电影之父”;《火车进站》成为世界最初的电影。

《火车进站》
这些最初在荧幕上播放的电影,都是黑白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彩色电影渐渐兴起,许多电影人对影片中色彩都十分着迷,甚至可以让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关键的主题上。

电影画面,电影原声,电影故事,这些是一部影片吸引观众最直接的元素。电影画面中的色彩可以轻易营造出和谐或者紧张感,色彩是除了原声之外对电影故事推进的另一种解读方式。甚至已经迅速融入到观影不可或缺的体验之一,国内外许多知名导演在他们的作品中,对色彩的搭配有着明显的偏好和依赖。

色彩设置电影的基调,不仅可以很好地引起观众的心理反应,并把重点放在重要细节上。而且可以为创造某种特定的情绪,来反应人物的性格和行动的变换。接下来带领小伙伴们好好去寻找那些偏好色彩的电(hao)影(se)制(之)作(tu)者们吧~
色彩蒙太奇是电影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影片《辛德勒的名单》运用色彩手法在电影界堪称佼佼者。《辛德勒名单》真实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

《辛德勒的名单》中色彩配置为黑白加彩色,以黑白为基调,因为黑白色具有压抑、深沉、凝重感,用黑白来表达这段令犹太人不堪回首的历史。影片中运用彩色与黑白交叉配置,不仅简单地用以打破时空和形成对比,而是在表现残酷的战争年代的黑白基调中配置彩色,让彩色作为一种戏剧动机出现,巧妙地发挥刻画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


影片中被经常拿做教材的一幕场景就是“登高望景”这场戏,辛德勒和妻子骑着马在高地上瞭望克拉少夫城的屠杀,看到一个穿着红色毛衣的小女孩(这里的红色特别显眼),随着镜头的跟随小女孩穿走在人群中。这里辛德勒对小女孩命运的关注,小女孩同时也牵动着观众们的心。这么单纯可爱的小女孩命运将会如何呢?

这时小女孩的那抹红色不仅仅是颜色意义上的“红”,更重要是表意所指的“红”,辛德勒人性被小火种照亮,内心发生变化。在《辛德勒的名单》这部影片中色彩奠定了主题基调,同时也是情节的转折点,虽然没有丰富的运用色彩,却微妙的营造了影片的氛围,牵引着观众们的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