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记录
流行于极简主义者之间的一句话:我是我自己,而不是我的东西。或许极简主义是对物化世界的一个积极反抗。
我是我自己,所以我也不是我的说说,朋友圈,微博,豆瓣…
我是我自己,所以我也不是我写的文章。
我写东西有一个习惯:想到什么说什么;害怕自己的想法一下子被忘记了。
害怕遗忘,所以我不停地拍照,直到手机没有内存。
我真的需要这些照片吗?
智能手机流行以前照片还是有纪念价值的东西。现在的我,看着几千张图片,觉得索然无味。
进一步,我们为什么要“回忆”?
我看到一个漂亮的落日,就想拿起手机,记录下来。但我会去看这些照片吗?照片拍不出我眼中的景色。(有些照片也远比现实中的景色好看。特别是人文景观)
我一闭眼,就能想象到壮丽的日出,彩虹(几天前看到过倒彩虹),阳光洒在书上,等等。用不到照片帮我回忆。
我想要一个丰富的“我”,而不是手机相册。
我是不是长大了。
或者说,根本不是长大不长大,而是某种改变。从a到b。
我为什么要“回忆”?我不喜欢回忆,我喜欢现在,现在就是一切过去的总结。看过的一次展览,某次心灵的震颤,无法挽回的遗憾,……一切经历都被很好地放进了你的生命之中。就算没有这些 票根,照片,游记,你的过去也造成了一个现在的你。
提起过去,好像就只是遗憾。我们可能记不住快乐的事情。只是遗憾的事比较容易梗在心头。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就落了下来……”
所以我就算保留着什么,它们也无法带来快乐的心情。
反而,看到快乐时光的远去已不是更让人难过?
想像冯至那样,拿一个水瓶,把住一些把不住的生命。
但我不希望是一些碎片的事物。
他用诗歌。
我也会 努力 尝试 找到合适的方式。但我目前不想用这个东西。
就是这样。
2019/5/14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