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着飞机去校园
老兵的杂货铺
2019年5月15日 开着飞机去校园
近日,在北京某小学的科技节上,一学生家长,因为其孩子的科技节课题,在科技节当天亲自将直升机开到校园内展示,其孩子也因此获了奖。该事件引发了热议。

事件发生在5月10日,当天恰好为北京市海淀区枫丹实验小学的科技节活动日。
这位开直升机来的家长表示:“课题是抽签决定的,我家孩子所在组抽的是‘重力’,家长们一研究,这可以和‘升力’结合着做,加上我也是从事飞行行业的,就做了。
重力,为什么人站在地上?扔出去的铅球为什会落地?这不都是重力吗,可以选择的方式并不少吧。
客观讲,小学生近距离观察直升机的机会也不多,无论是看视频,还是老师讲,这都和亲眼所见完全不同。
尽管一再强调这是“公益科普”,可一些人还是坚定的提出质疑,这是开豪车送孩子的升级版吧,炫富!
你看,涉及到孩子、涉及到教育,很多朋友的内心就会变得非常敏感,甚至脆弱。
而事实呢?这位家长,人家的职业是从事直升机观光、培训。这架直升机并非私人座驾,他本身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何来炫富?
可惜,在刻板印象的惯性思维下,媒体断章取义的标题里,很多人完全不去考虑信息的完整性,第一联想就是“嘚瑟”、“炫富”。
显然,事实并非如此。
只是家长为孩子们做出的贡献。
关键词:家长
单从活动效果来讲,可谓非常理想,动用真实直升机的校园内的科技节是不是空前的操作呢?我想大约是吧,否则也不会这么轰动。
可是,这发动机、螺旋桨的喧嚣里,没有什么值得反思的吗?
一场以“重力”为主题的科技节活动,就要开一架直升机到场,这逻辑顺延下去,要是讲浮力,潜水艇不太好操作吧?若是要讲解火箭怎么办?马斯克,请把你娃转到我校来!!
这么再看直升机亲自参加小学的科学节——确实显得太过隆重、太过煞有介事了。

可也会有人说,家长有这个资源,也是自愿的 ,你多什么事啊????
好吧,即便,我说即便是家长自愿配合,学校就可以欣然接受吗?直升机飞一趟,要耗费多少成本费用、占用多少社会资源,一场校园科技节匹配吗?
一直以来,学校对家长私人资源的某些征用,被包装在“配合学校教育教学”的说辞下,每每为学校提供无偿服务。
因为孩子,面对学校提出的“请求”,很多家长往往是无法拒绝的。
关键词:同学们
请注意,那位家长的孩子最终是获奖了。
评价的标准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我希望不是因为他爹那架直升机。但,会不是吗?
这就是我担心的,这种选择的标准会不会在其他同学心中产生巨大的无力感,感受到不平等?能找来直升机的是绝对的极少数,那下一次,需要什么点子才能拔得头筹呢?很多小朋友是不是只会变得冷漠,远远的离开这个本该属于他们的舞台呢?
资源的贫富是现实存在,没必要刻意回避,用假大空的大道理去粉饰。
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项功能就是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早早确立对财富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三观啊。
就这件事而言,家长的举动肯定有好的一面,但如何留下好的一面,尽量减少负面影响,是必须在事先要考虑的事情,有想过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