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快乐 你无法想象 ——0-3岁婴幼儿绘本分享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个超级爱看(买)书的人,而且非常痴迷于纸质版。怀孕后我就暗自希望将来的宝宝也能成为一个热爱阅读的人,于是在孕期通过app给他语音录了100多个故事,虽然现在找不到账号了,但我越来越确定,孕期的习惯和父母的行为将对孩子的未来基础产生无比大的影响(包括精力旺盛异于常人…) 。
买绘本,我也是从各类母婴类公众号、大V推荐等渠道获得的书单开始,逐渐过渡到认真观察、思索自己的孩子在某个特定阶段(襁褓中、视力形成中、有自主意识、有自主行为、学说话学走路等等)的个性化需求,最重要的是,培养和保护孩子作为独立且唯一的个体所产生的兴趣。
基于以上两点,我总结了小熊熊这两年多所有阅读的书籍材料,从形式到内容做了一个分类推荐,包括立体类绘本、好习惯养成系列、故事情节类、低幼色彩声音触感认知和知识启蒙技能培养五种。个人认为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购买的大多数绘本踩雷还是很少的,如果对各位新手爸妈有所帮助,我会非常开心;如果大家对如何给孩子讲绘本感兴趣,我也可以再写一篇相关文章。嘿嘿~
1. 立体类绘本
立体书是一种外在形式,主要通过花花绿绿的素材和或奇形怪异的图案或日常实物纸质化,让孩子有个更直观的认识,有了初步的兴趣,里面的内容——有可能是知识性的、故事性的、甚至是需要一起手工完成的——都非常容易被接受了。

车辆动起来&好多好多交通工具:内容基本相同,说不定谁抄谁的,入手一本即可。里面有大量不同工程车、公共交通工具等立体素材,色彩丰富活泼,每页一个主题,比如消防出警、马路救援、赛车、轮船、飞机、农场等,可以编成小故事,享受和小朋友一起寻找细微之处的乐趣。
超级小汽车&超级工程车:每页一辆车,立体折叠方式,印象里一本书中有六七辆车吧,每种车辆有几句话的简短介绍,对一两岁小朋友而言足矣。

好习惯互动翻翻书系列:重点推荐!!我先入手了吃饭和刷牙两本,当时针对我家熊这两方面比较困难,想让他不排斥、觉得有意思。每一本的封面都有一个用丝带系好的、可以取下的小朋友(有的正反面分别是男孩和女孩),然后放在书的最后一页,让小朋友自己试试看,给他们刷牙、吃饭、穿衣服、洗澡等等。
像睡觉、刷牙、拉粑粑、穿衣服,是很流程化的,我给小熊熊讲了一遍怎么自己上厕所,他就完全记住了,先脱裤子再坐马桶,然后擦屁屁提裤子,冲马桶后用洗手液洗手。非常清晰和条理化。
各种各样系列3d立体书—同事送的,在孩子半岁左右的时候已经开始给他看了,最喜欢房屋那一本,但我认为三岁以后看更合适。
小猪佩奇—家庭外出日:适合三岁以上孩子看/玩。打开后是立体的四象限,其实我还没琢磨明白怎么打开就被小熊熊撕烂了,入手太早也是大忌,浪费。
其中交通工具类是小熊熊最爱。我家孩子说话非常晚,一岁会叫妈妈后,再次开尊口几乎是到了两岁整。期间我也着急过,后来慢慢学会调整心态和期望值,顺其自然。这一年他的爱好从飞机变成了各类工程车、公共汽车,因此家里的玩具和绘本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车”这个主题进行的。
在咿呀学语阶段,亲子共读的重要性不必多说,孩子的语言和行为都是先从模仿大人开始的。大量的输入,才能有所输出,这与我们成人学知识是一个道理。
立体性的绘本让他能起码安静十几分钟,把每一个小机关摸清楚、搞懂来龙去脉,同时他经常会发现很多我注意不到的极小的细节。在他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总是“嗯嗯”地指着感兴趣的东西让我讲出来,于是我就不厌其烦的一遍遍的说、读,这就是前期的输入工作。
到现在,小熊熊已经能说出很多种车车的学名了。
另外,在长途飞行中,立体类的书籍(新购入的)也会避免孩子大声哭闹,让他在高空的轰鸣声中有个缓冲期,新鲜的绘本会让他暂时忘记了耳朵的不适和周遭环境的变化,可谓一举好几得。
2. 好习惯养成类绘本
每个爸爸妈妈肯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天使娃,吃饭刷牙洗澡吃饭,不用哄不用吼,自觉自愿。
醒醒吧,出厂设置全为空,都要靠后天好习惯培养呢~
首推还是上文所说的好习惯互动翻翻书系列,其次根据孩子的不同阶段需求,我选择了牙婆婆和肚子里的小人这两本。

牙婆婆是讲每个小朋友的嘴里都住着一位婆婆,在睡着后会出来帮你打扫牙齿,可是如果一直吃零食还不刷牙的话,牙婆婆就会生气啦,除了此刻牙婆婆一边在嘴里打鼓一边跳舞唱rap,还会请出假牙婆婆!那可不得了了,假牙婆婆会把你的牙齿全部敲掉,等你变成瘪嘴老头老太太只能装上假牙,后悔都来不及啦!
其实最开始给小熊熊讲这本书时,我心里有些忐忑。因为某些内容和画风我感觉有点儿吓唬的成分,后来发现是我自己玻璃心了。他一下就爱上了这本书,并且一发不可收拾,有一个多月天天上床睡觉前都要喊“婆婆婆婆”。
这本书的另外一个优点是非常生动和生活化。比如书里这位叫小真的小朋友爱吃零食不爱刷牙,有一个情节是“妈妈有时生气了,也会喊小真去认真刷牙; 妈妈跪在地上抱住小真的头强迫刷牙,小真喊‘不要不要’,妈妈说‘不要动老实点!’”小熊熊非常喜欢这页,因为和他非常相像。之前有一段他很排斥刷牙的时候同样的行为语言天天都在发生,目前他每晚要翻到这页书,一边拿着牙刷一边笑嘻嘻的喊“不要不要”,他让我扮演书中的妈妈呢!哈哈~
肚子里的小人是讲吃东西要养成好习惯,不能吃的太多太快挑食和让小肚子着凉,否则就拉不出好大便(其实这个逻辑我不是特别理解,因为孩子对粑粑好不好没什么概念)。可能因为小熊熊年龄还比较小,理解不是很深刻,但也算喜欢。

小猪佩奇—我有好习惯行为引导系列:顾名思义,每本一个故事,比如按时还书、遵守规则要排队、自己整理房间携带玩具要仔细看护等等。好习惯是潜移默化在每一个生活日常中的,寓教于乐就是这样吧。
小猪佩奇风靡全球,得到大小孩子的喜爱,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入手绝不会踩雷。
3. 知识启蒙+技能培养绘本
我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买过几套米菲系列的认知洞洞书,其实私心是我自己很喜欢米菲兔,可爱的模样简单利落的线条画,应该很吸睛吧?
事实证明,打脸不要来的太快。
小熊熊从一开始就对复杂的绘本,比如立体形式和故事情节类的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对米菲这种“小儿科”的系列,也仅限于偶尔翻翻。米菲的每本书是一个限定主题,比如认颜色、认大小、认数字字母动物,但是基本上每页毫无关联,更没有情节关卡,很直白,但…也有点无聊。当然每个孩子不一样,对于小熊熊每次自己看这套书时,我都不会打扰他,就让他自己安安静静的翻看,如果他需要我讲解,会主动过来找我的。

不过其中一套米菲的语言启蒙系列他很喜欢,快两岁时已经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但又说不出来,于是这套咿咿呀呀学说话,让他在两岁整语言关突飞猛进(相对自己而言),帮助很大。而且小朋友的记忆力真的不容小觑,有一本是16个家人称谓,仅凭画面看一两遍我是绝对记不住那些人物的,长得都差不多啊。可是小熊熊记得百分百准确,每一个人都能十分清楚的叫出称呼。让我很钦佩。这种时刻,请家长们不要吝啬你的欣喜之情和表扬称赞吧!
每种分类都少不了小猪佩奇的身影,彩虹、影子、牙齿仙子,不多说了。

重点说下英国幼儿字母小词典这本书。一页一个字母,镂空、巨大,每页都有已这个字母开头的几个到十几个单词,配以小图案。颜色鲜艳,吸引眼球。
这本书小熊熊不用共读,他自己就能看的很带劲。我记得第一次带他去北海玩儿,怕他路上无聊买了这本书第一次给他看。结果他到了公园,第一件事是爬下婴儿车,喊着“书、书”!(假学霸附体)
这本书我是配合着买了一套木质字母拼图一起对26个字母有初步认知的。孩子的记忆力和接受能力远超过你的想象。小熊熊在刚开口说话时,能跟着大人把所有字母一遍通读下来,然后用了几天把所有字母的形状、顺序、发音全部搞清楚。可能他那段时间开了挂吧~
淘弟有个大世界我是跟风买的。这套书在我家闲置了一年多点,近期才开始慢慢感兴趣。最近每天都要看的一本是《没关系》。书的介绍是孩子的情商培养,诸如对各种人事物的接纳能力,共情能力等等。我个人觉得想法和方向是好的,但翻译差点儿意思,有些话英文表达的很清晰,但中文翻过来总觉得读不通或者缺点儿意译上的雅致。
4. 故事情节、抒情类绘本
真的不想再提小猪佩奇了,快说吐了。尤其是那本生日快乐,小熊熊一拿起来说“快乐快乐”,我就忍不住求求他,别让我讲了。再说一遍,小猪佩奇的所有书可以闭着眼睛入。

给一岁宝宝的英国经典图画书,坦白说,小熊熊是过了两岁才开始看的,这本书的故事内容和诗歌给一岁多的孩子讲有些太早了。诗歌很浅显,故事有的略含深意,比如讲人与动物的友谊;有的又很童稚,比如长大后想做什么、谁在敲我的门;有的则讲开动脑筋互利互惠,比如7只小猫和1只大狗怎么挤在一张小床上睡觉——小熊熊最爱。
还是那句话,看孩子的喜好和接受程度,有些书可以先屯着慢慢来。

冒险泥巴球—勇往直前,遇到困难不气馁,适时寻求帮助;
我也要玩捉迷藏—不同年龄的小朋友如何一起愉快玩耍、二胎家庭怎样互助互爱;
小猫和大红校车—小女孩错过站点后被司机叔叔送回家,小孩子的期望与信任、成人世界的呵护与温情;
蜡笔小黑和神奇的朋友(两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多关注别人的优势,也别妄自菲薄,朋友间真诚关心,敢于承担责任;
做最好的自己,我们一起玩—凑单买的,二胎一起堆雪人,故事短短几页,适合一岁左右的小朋友,书的最后几页是认知训练,比如找相同形状、颜色等;
100层的巴士—一辆普通的公交车某天突发奇想开始探险之旅,车上乘客途经大海、城楼、沙漠、绿洲,如何将公车盖满100层,达到顶层后又发生了怎样神奇的故事?不要用大人的视角去理解这个故事,因为这是一场离奇的环游记啊~
火车多多多—不同类别的火车,漫画向;
Love you forever—无论你多大,永远是妈妈的孩子。一本把我看哭的书,小熊熊虽然不太懂,但一岁多时也经常翻看,已经烂了;
爱的表白书—抒情类,表达我有多爱你。目前还未表示出有任何兴趣,闲置两年了
5. 低幼认知绘本
小婴儿在襁褓中时,视力还未发育好,看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十分不真切,一般来说都会从黑白卡开始——没错,黑白卡也算是阅读的一部分,并非只有看刻板的书本才叫阅读。
小熊熊并没有。
最开始的时候,辨认形状、颜色,都是通过床头风铃、手铃、费雪钢琴、毛绒玩具等具体物体进行认知、练习抓握和控制的。

大概四个月左右,我买了触摸玩具书系列。这套书通过动物的不同皮毛触感(小绵羊、刺猬、鱼鳞等)、样貌特征(大象耳朵、小驴子尾巴等)和相同的部位串联(老虎鼻头、太阳公公都是圆的),让小朋友用手触摸多种材质,刺激皮肤神经发育。

紧随其后,我入手了听什么声音系列。这可以说是买的最成功的书了,没有之一。从四个月看到两岁四个月,前段时间重新购入了一套收藏。因为第一套…早已被他把线路拆烂了。
这套书涉及6个方面的原声采集,农场、交通工具、乐器、音乐、动物园和大自然。画面简洁,色彩艳丽,加上还原真实声音,小朋友很愿意一探究竟。每个页面上有个小小的圆形按钮,轻轻触碰便能发声,比如打雷下雨、公鸡打鸣、比如赛车飞船、小号钢琴。不仅对声音的初步了解有所帮助,还能协助小朋友进行最原始的精细动作发育。最开始需要大人握住他的手指头去触摸按钮,用不了多久他就会自己寻找到正确位置并且自助开关了。
费雪宝宝手指书不推荐,这种超低幼的系列丛书,一两套足矣,虽然画面也挺可爱,但和米菲认知洞洞书一个问题,太过幼齿,情节不连贯。使用时间非常短,性价比不合适。
早教卡不多说了,估计家里至少会备一套,各种物体认知。
其实小熊熊还有很多书是姥爷买的,比如百首童谣,小猴子下山,三只小猪,黑猫警长,齐天大圣等等等等,基本上还是80后小时候那一套,以及好朋友送的、还未到阅读年龄的迪士尼系列丛书。小熊熊来者不拒,两岁前,每次我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拉着我的手,让我给他念书。一直到现在,白天没事做、晚上睡觉前,也是不停地讲讲讲、读读读。
双语类的书依旧最好从兴趣入手,孩子都会从一开始的排斥到接受,是正常现象。量力而为,重要的是内容和消化率,致力于把一两岁的孩子培养出牛娃太累了。
我不排斥指读(目前只应用于封面上的标题),对各种各样的内容体裁也是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孩子也一样。亲子共读时,也请放下家长的拘谨、架子和手机,尽情放松的表演吧!肢体、音调、表情越夸张越好,都是为了吸引孩子入门,不是吗?
在我写这篇文章前,从未对绘本进行系统性的分类,在购买时,也不会对读后的作用怀抱怎样的期待。我认为阅读应该是非功利性的、开卷有益的,应该是享受其中、自得其乐的。
希望小熊熊和更多的孩子能真正地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享受阅读带来的充实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