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才发现的生活真相
查看话题 >最近一年,我发现了互联网的可怕真相
虽然我从没进过大厂,但在大大小小互联网公司混了也有5年的时间了。
内容方面的运营我做了3年,用户运营两年。
从去年年末开始在互联网行业待着一直有种水土不服的感觉。
我理解的互联网的本质是和信息紧密相关的。
互联网一路高歌猛进到现在,我们也应该反思互联网在生活上的副作用力。
信息是一个池子
每个人都有为自己读不完世界上所有的书而感到遗憾的时候,这世界上纯粹的有用的有建树的信息已经够多了,假设整个世界的信息的集合是一个清澈的信息池。那么维护这个池子的纯粹就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如果一个人产生了一条垃圾信息,他应该有负罪感。
因为在每个人选择自己信息食谱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筛选,而垃圾信息正将这一步骤复杂化。
我希望上帝能在人死后审判每个人在互联网上发表的每一篇文章和评论,垃圾信息制造者们会被多打几下屁股。
反正我个人的感觉是现在每天有巨量的信息在疯狂的艹我的大脑。
新词、新概念、新语言系统
做过新媒体运营的朋友一定知道什么是追热点,人一旦追过热点就永远也逃离不了追热点的惯性,一旦与热点脱节,就无法理解网上的新词、新概念组成的全新语言系统,你变low了,你脱离了时代的这种焦虑会推着你学习互联网新词。
于是你在昂扬向前的队伍里高举旗帜迈向未来,但你对过去、你对本质、你对世界的形成一无所知。
互联网向媚俗的妥协
在首页看到的一切信息都是平台/媒体/内容提供者对读者的妥协。为了数据好看,他们学会把大部分人喜欢的东西拿到台面上最显眼的地方摆着,只以浏览量数据作为评判标准推荐内容,这些内容非是垃圾内容不可。
可怕的是,互联网的规则即是数量决定一切,所以没有平台/媒体/内容提供者不肯妥协,因此摆在明面上的内容就全是低智化内容。因此筛选好内容就更加困难了
本应沉默的大多数的暴政
如果你也有精英主义倾向,那么我们达成的共识即是——大多数人都是傻逼。从逻辑上来讲,如果我们针对所有人发起的关于任何事务的投票最后得出的极有可能都是错误结论。
流量不仅是数字,更是一种用点击投票的权力。一群最傻的人,反倒变成了最惹不起的人。大多数人通过点击鼠标就可以对某些不规矩的人进行制裁。大多数人的暴政未必是与国家对立的势力,在道德、法律层面上,他们有时候会变成纪检委的志愿者。
我并不觉得群众每一次对公众人物的制裁都是正确的,但这种行为越来越频繁,大到通奸出轨、小到抽烟吐痰都有可能受到人民的规训。想要流量的公众人物只能瑟瑟发抖,苟且偷生,不说真话,自动没种。
我觉得互联网的世界也许真的不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