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的觅食记忆
大港的地是盐碱地,草木生长困难,记得所住宾馆仅有的几棵树还是种在高处的——那是淘换来的外边的好土,就那么形成了一个凸出地面的小花园,有国槐、有月季,还有低矮的灌木。
经常在饭后围着这个小小的公园散步,当时的目标是要每次走够20圈儿,消食儿。
其实这儿雨水很丰沛的,记忆中有好不少下雨的经历。
有时就是单纯喜欢雨,打着伞,雨中漫步,红旗路一拐弯儿,光明道下面,西侧的小路。那儿有一排店面,重庆菜、川菜豆花、饺子馆、烤串店,油烟熏黑的店面、雨中飘荡的各种菜香,很有生活气息。曾经和同事殷兄在重庆菜吃过饭,饮用的是他带来的黄酒。
在这附近,有一位四川老兄干得是推着三轮车出摊儿的烧烤,时来时不来,说不准,吃着吃不着的,随缘。但是只要出摊,必定生意火爆,烤的牛羊肉、鱿鱼乃至素菜都很入味儿,麻辣鲜香,适合嗜辣人士,二三小友,着长衫,站着吃串,略弯腰,很有市井气息。
先锋路上,好像除了电脑维修的就是烧烤了,有家烤羊腿很地道,每去必吃,需提前预定,因硕大的羊腿腌制入味是需要时间的。吃的时候连着架子抬上桌,带摇巴儿,形似三码车的车钥匙而略小。另发给刀叉,自行片下,蘸辣椒面之类的调料,记得当时同行的有同事郝兄,还有跟着他做业务的一个同事,场面豪放。
随同当地的朋友去过一家,好像是邢家地锅,闹中取静,店面小巧玲珑,那儿干锅牛蛙不错,鲜、香、细、嫩,就是太辣,擦汗用了人家不少餐巾纸。
有时不走先锋路,走建设路,从一中那儿穿过去,摇摇摆摆穿过几家面馆儿、与炼达超市相邻的一条街,很热闹,卖菜的、卖鱼的、调料、白铁加工、烟酒批发、厨卫建材、锅碗飘盆儿土产,一家挨着一家,算是比较有人气的地方了。
后来流行幸福广场了,晚上人多,散步的、跑步的、跳舞的,还有练摊儿的,大概是代替步行街成为新的城镇中心了吧。
巴国的火锅也不错,其实我更欣赏的是她那一碗面,热辣滚烫,尽显真性情,回味略甜。
有次跑得远,到红旗路西头儿了好像,叫翠花饭店,印象中是个带小院的平房,东北大骨头,平民的美食啊,好吃量大,吃着过瘾,居然于喧嚣中吃出了悠然的心境。
好像是幸福广场吧,有个釜御山还是什么道来着,韩式海鲜烤肉,那回是真吃饱了、真吃美了。那时没有控制体重的概念,点的肉食全都烤完吃完,因为好吃,别的不说,就是那个酱就不错,满满异域风情——虽然有点夺了海鲜本味。
如果说这个韩国烤海鲜属于阳春白雪,有些小资的话,那海得润滋酒店出来,过了千米桥,桥南路西那个平房的海鲜店就是下里巴人了,很接地气。院里屋里一盆盆鲜活的海货,吃啥指啥,指啥吃啥,做法无非蒸、煮、炖、烧,简单,但胜在新鲜、原汁原味!
其实吃的最多的还是宾馆食堂啦。烧丸子、烩豆腐、炒豆芽、芹菜炒肉、黄瓜炒蛋、煎鱼、饺子、烙饼,非常普通的家常饭菜,但是不知道大师傅施了什么魔法,做出来就是好吃,每次吃饭都能吃到撑,也许是自我放松心情使然吧。
-
f will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6-07 09: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