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漫行散记(一)
走入欧洲之前,对于希腊的了解跟大多数人一样,雅典卫城的石柱、奥运会起源、爱琴文明这些模糊的概念。去年走过意大利时,对希腊的文化影响开始产生了一些粗浅的印象。所以这次出发前我和巍哥给这场出行设定的基调是了解一下它带给意大利艺术影响的根源是什么。
然而这趟出行带给我们的整体感受太出乎意料,比以往多数地方的体验层次都要丰富。几乎同时经历了历史、艺术、人文感受和自然风貌全方面的洗礼。再加上“五月出行总有彩蛋”规律,让这趟出行主题出其不意的饱满,以至于两人每天的饭量都增至平时的数倍...
对于希腊来说,如果把历史轨迹横截成多个剖面,那希腊在每个历史的断面下无论是地理版图还是文化版图都有着显著的变化。更何况如今的希腊,每个断面下的历史痕迹都裸露在土地上,伸手可触。同时,也正是因为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积淀和不同舶来文化的影响,如今的希腊人文在国土南北上也有着很大跨度的差别。
我们今天能够行走的线形轨迹难以与历史轨迹严丝合缝,两人的整个行走过程就像是一场拼图游戏。也因为如此,在绕行伯罗奔尼撒和希腊中部德尔菲等地返还雅典后二刷了国立考古博物馆,企图以时间轴的方式完整的理解一遍我们这些天所经历的不同地点… 然而在以下散记中,还是以我们的漫行轨迹记录,以串起二人对于当今希腊的见闻...

初见雅典(04.21)
事实上每段旅程的第一天都是时空转换的懵逼状态,所以为了给自己一点进入状态的缓冲,到达第一日清晨起来两人在街上溜达散步,以在感觉比较敏感的时期好好感受一下这个城市。
周日的清晨国家公园悠闲散漫,强烈的阳光洒在道路两旁的树干上投下地面疏松的影子,公园长椅上一对对老年人相对闲聊,超帅的中年男人牵着狗穿过树林,不远处东正教堂钟声惊扰着一波波同样来旅行的家庭。雅典给我们的第一感受实在是一个比较闲散的基调。


雅典市里并没有太多的高楼,走街串巷都能在不经意间瞥到卫城高点的帕特农神庙。城间的街道狭窄,时不时的透出些欧洲老城的风趣,却忽然在两栋新刷过外观的楼房中间赫然出现一栋废旧的满是涂鸦和脏渍的荒楼冲击感官。城市地形多变,城中有三座“山”导致有些街道是有明确感知的斜的坡面。卫城所在的山坡下的民居又有了海岛民居的景观特色。




这座城市的地标中心是宪法广场,吸引各国游客的原因是每个钟点儿的士兵换岗仪式。站岗的卫兵穿着二战前希腊传统的卫兵制服,红顶带尾的帽子、白色宽大的袖袍、白色棉袜下传统鞋上坠着毛绣球,这着装在现今看来完全是表演戏服。如今的雅典人,做足了游客的工作...
上午10点半左右恰巧散步至此,宪法广场的周围挤满了来自各国的民众游客。挤过“联合国”人群,在正对宪法广场的街心马路牙子上坐下,开始慢慢融入这热闹场面。彼时面前车流窜动,警察尽心的维护着秩序,等待每周日上午十一点的盛大换岗仪式。
整个仪式过程,事实上只为四位哨兵的交接岗,然而护送换岗的队伍实在让人印象深刻...


















行走古迹间 ( 04.22 - 04.23 )
雅典城市不大,大概只有罗马的三分之一。一天的行走基本靠腿儿着,也正因为如此,才能近身感受到这个城市最有特色的地方。
雅典城以卫城为著名,但真实情况可以说是处处皆古迹,也许你一不留神转个角就在某座看起来悬空的建筑或者城铁轨道边上看到一片喊不出名字破败砖筑地基群,多数能明显地辨别出建筑构造。

古时候的人类对于精神崇拜的虔诚总是有种倾尽所有的纯粹,这一点上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神话崇拜或是宗教崇拜几乎都是一样的。也正是借助这一点,人类的精神文明才慢慢的开始发展、文化艺术才得以产生和推进。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角度越来越多元,产生出的不同领域的学科也愈加丰富。当今人们所谓的人类意识、所谓精神追求、智能科技的发展,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迷信”或者“精神崇拜”。
雅典人醉心于对各个神庙的修建。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人对于建筑的审美已经形成了非常严谨的理论体系,这其中包括不同建筑风格和柱式对于不同神庙的应用与神的性格相呼应,包括造型和空间比例、人在其间不同角度的透视矫正、空间正负形所带来的观感偏差...我看着看着突然觉得惭愧,古时候的雅典人对于人类的体验观感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去计算验证,忠于人本身的感受也逻辑严谨有说服力,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雅典卫城置于城市高点,是城邦化演变而来的产物。战乱时期具备战略防守和民众避难的实际意义。战后人们为了感激在彼此战争中尽心保护雅典人民的雅典娜,修建帕特农神庙作祭祀崇拜。古典时期之后的希腊历史本就跟神话纠葛不清,著名的依瑞克提翁神庙门前的橄榄树至今仍作为神话传说的佐证给神庙更是增添了很多神秘的美感…
雅典历史多灾难,奥斯曼土耳其统治时期,帕特农神庙曾被作为军火库。在与威尼斯人的交战中炸药被引燃,导致帕特农神庙天顶被炸塌,随着时间的冲刷变成了如今的样子。走在其间,仅留的残余断柱透过柱间与蓝天相称,所呈现的景象还是会让人有种神圣的感觉。但是想要了解古时候的人们在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只能凭借想象了。







菲迪亚斯在建筑上的雕刻和装饰,如今可以在卫城附近的卫城博物馆里面看到。一侧门楣上雕刻着雅典娜和波塞冬竞争雅典守护神的情节,楣间带上雕刻着战争和庆祝泛雅典娜节的场面。人们通过被修复的残破的雕刻碎片,艰难的辨认着其间对关键场面的刻画,透过博物馆顶层的玻璃窗与卫城遗迹遥相望,联想着她最繁盛时候的模样...

不过我们有时候在讨论,也许古迹的美感正是因为它的残破和不完整。

在卫城博物馆一层有一批不能拍照的展品,其中展示着公元前5世纪时期的雕塑以及复原电子示意。这批展品中大部分石雕上面残留着颜料涂过的痕迹,说明这些雕塑曾经被颜色装饰过。经过考古学家推导,复原了其中的一些雕塑的彩色装饰原貌。二人看过后都觉得实在难以接受。事实上作为现代人的我们都对古时候的艺术有或多或少的误解,也正是因为时间距离加剧了艺术的美感...
(待续...)











-
天地玄黄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05 22:47:30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9 20:58:37
-
茉莉朵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05 13:58:17
-
石头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01 08:35:41
-
大头tracy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14 16:48:10
-
豆哥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01 03:24:27
-
夜系千羽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30 08:24:09
-
子夏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18 14:01:39
-
悦己之爱疗愈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21 15:12:28
-
you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04 20:33:40
-
不定之雾的手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21 18:00:09
-
Rhapsodes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12 12:24:53
-
读爱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20 10:28:59
-
Freedom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6 02:03:32
-
夏至长安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5 11:41:04
-
昵称太麻烦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30 21:17:18
-
最阴郁的阳光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28 21:53:26
-
橘猫爱吃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28 15:46:15
-
cyclist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27 16:10:01
-
Alex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26 02:55:06
-
嵬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25 01:57:47
-
左行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25 01:54:17
-
控几不住我挤己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24 01:01:22
-
小心台阶_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22 10:05:42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21 21:44:35
-
舟琴悠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21 12:42:10
-
呆问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21 07:00:38
-
x___fish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19 18:5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