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全面排查的全日制读经教育,后来怎样了?听听这些人如何说(二)

十一、李存山:读经该不该读?如何读?
李存山,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杂志主编,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李会长在《中国读书报》上发表文章《读经该不该读?如何读?》。
首先,李会长回答了“该不该读”的问题,“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儒家思想的“常道”,那就应该读经。”关于“如何读经”的问题,李会长给出了自己的三条意见:
“其一,青少年读经要与现代学科教育相结合,我反对那种完全封闭式的‘全日制读经’”;
“其二,青少年读经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我反对那种在偏远山林中‘出家’式的寄宿制儿童读经”;
“其三,今日之读经要借鉴传统的读经方法,而不应是那种强制性、机械式的所谓‘包本背诵读经法’”。
中国自古就有“中庸之道”的传统,避免极端化、一根筋。《中庸》中讲:“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学习就强调独立性,强调客观,强调勤奋和实践。二十一世纪的的今天,我们这些后人难道连这样常识性、基本性的简单问题,反而连古人都不如了吗?

十二、别指望读经班能培养出现代公民
张弘,凤凰网主笔,中国思想史研究学者。
凤凰网主笔张弘发表《别指望读经班能培养出现代公民》一文。文章通过回顾民国时期张謇jiǎn、蔡元培、胡适、鲁迅、傅斯年以及周予同、朱维铮等人反对读经的主张,指出“即便现行的学校教育有其弊病,但也不可有病乱投医”。
因为“让孩子进入读经班,是对现行学校体制的反抗,实际上,它不过是用另外一种晦涩和僵化的知识,以及同为灌输式的教育取代学校体制”。最后,作者认,“显然,它无法造就具有现代意识的合格公民”。

十三、朱文君:反对不让人思考的读经方式
朱文君,《当代教育家》杂志执行主编,当代教育家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曾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小学语文教师》杂志副主编、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语文学科教研员兼科学学科教研员、全国中华吟诵协会理事,国家级课题“新经典诵读”实验研究核心成员。
作为中国教育报推出的“2016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朱文君老师在颁奖现场发表演讲。演讲指出,“我们读古文,动辄谈翻译,言必论语法,把母语教学变成了外国语教学,致使中小学生丧失了文言阅读的兴趣。”朱老师对“西化”教学不感冒,对“读经教育”也是一样的不感冒。“我反对把传统文化符号化,反对脱离儿童生活的‘圣人训’,更反对不让人思考的读经方式。”
朱老师介绍了“小古课堂”的追求,“第一是情趣,第二还是情趣”。具体做法就是“用丰富多样的读代替了枯燥的讲,用绘声绘色的演代替了生硬的解,用文白交互的表达代替了机械的练”。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求索。”真正的教育者,一定要有探索的勇气,一定要有在路上的热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不是让小朋友回到昨天,回到汉唐,而是要让经典活在今天,活在当下,应用于小朋友的生命和生活之中。

十四、吴亚波:我曾服膺王财贵先生之教
吴亚波,2006年开始从事民间读经教育推广活动,2014年出版教育文集《为什么要读经》,曲阜崇儒学堂创办人暨堂主。
“堂主”吴亚波,一反常态,发表了文章《我曾服膺王财贵先生之教,现在又为何反对纯读经?》。 文章按语指出,文章的源起,是因为“余自2006年夏初识读经,长期工作于私塾教学一线,曾服膺于王财贵先生儿童读经老实大量之教,然随实践深入,日渐发觉此法有严重问题”。
文章从十个方面,回答了“何以言如此读经即违背天理人性”。这十个方面,分别是:一、纯读经对于大才养成认知错误;二、 纯读经对于圣贤经典认知错误;三、 纯读经对于少儿心性认知错误;四、纯读经对于教育目的认知错误;五、 纯读经对于读经方法认知错误;六、纯读经对于为学次第认知错误;七、纯读经对于记忆理解认知错误;八、纯读经对于基础学习认知错误;九、纯读经对于学生发展认知错误;纯读经对于内圣外王认知错误。可以说,检讨之真诚,认识之全面,剖析之深刻。
文章指出,“只要回归理性,常识,就会发现,所有的一切只不过是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在鼓荡着一群不明就里人群的功利心,从而导致的自我陶醉与相互催眠而已。”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教育不仅仅要有热情,更要有理性;不仅仅要有前行的意志,更要有改过的勇气;不仅仅要有思想上的追求,更要有常识方面的支撑。

十五、媒体:读经的孩子背后
国家明确全日制读经教育为“非法办学”,并将全面排查严厉问责,结果怎样呢?看看这些人如何说?口水中的“读经教育”主题共十六小部分,果雪儿学前教育频道将陆续连载第15部分:
2016年《新京报》发表《读经少年:背了十年书,识字却成了问题》,起底“读经教育”的失败。报道中用“读经界一位人士”的话,这样总结道:“现在回过头去看,对孩子来说,这真是一场残酷的实验。”
《新文化报》刊发评论员文章《读经的孩子背后站着“执着”的家长》,分析了“读经家长”的两个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具有望子成龙的强烈欲望,这让他们对于孩子的学习成长急功近利,而对于任何可能影响孩子学习的事物深恶痛绝。第二个特征,是这些家长往往缺乏判断事物本质,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容易被夸大其词的宣传所忽悠,而不去考虑这种事是不是可行,是不是合理合法,对孩子有没有伤害。”
文章认为,“问题在于,家长们掌握着孩子的教育大权,即使法律法规能够取缔那些不靠谱的教育机构,但却无法消除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执着”。
《中国青年报》发表黄帅的文章《读经少年悲剧背后有多少功利的家长》,认为:“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该做出背离时代潮流的事情,现代人不看电视、不用互联网、不学习数理科学知识,这就会自绝于现代文明,这不是回归古典,而是退回野蛮和荒芜。”文章从家长的角度指出:“苦心孤诣培养孩子读经,最后却让孩子成了游离于主流社会外的边缘人,这显然不是家长的初衷。”
家庭是第一所学校,家长是第一任家长。梁启超讲“少年强则中国强”,而很多时候“家长强则少年强”。家长如何强?就要顺应时代发展,善于学习,不僵化,不固执,身体力行,营造民主、自由、活泼、温暖的学习型、成长型家庭。
十六、网友:无知的父母害了孩子

国家明确全日制读经教育为“非法办学”,并将全面排查严厉问责,结果怎样呢?看看这些人如何说?口水中的“读经教育”主题共十六小部分,果雪儿学前教育频道将连载最后一部分。
“梦里飞舟轻唤月”说:读经分明是中国古代用了千年的体制内教育,四书五经八股文里的挑出来用来培植顺民的工具,这是现代教育体制基础上的进一步倒退,是体制的体制。
“绘阅读”说:现代社会需要掌握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的尖端人才,单单靠背经如何达成?
“华学志6699”说:要让孩子们学习人文科学的同时,也要学习现代科普知识,让孩子们从小培养热爱现代科学的兴趣。
“sally428 ”说:没有考虑孩子的天性,更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让人感觉压抑!
“光电”说:有的书你要有一定的人生经历才会读懂读透,太早看的话不是读过了,而是错过了。
“圣殿骑士雨希”说:老子只留五千言,仲尼授徒仅口传,圣贤本不重经义,泥古何能成圣贤。
“勇敢的心”说:把术看得太重,忽略了道,忽略了德。
“山茶开花01说”:圣贤和人才都不是靠读经成才,靠的是生活实践的历练和智慧的沉淀。
“Szhang”说:如果孩子从小学开始就专注一个狭窄的领域,根本就是阻断了未来发展的路嘛!
“猫咪小舒”说:可笑的是学堂,而不是国学本身。这种读经学堂根本就不是什么正经的教育,真正的国学才不能那么学。
“风儿牵着花香的手”说:读经学堂与体制教育一样,弊端都在于‘去个性化’、局限人的思维模式,培养甘于‘受控制’的人。
“一朵叫小白的云”说:孩子在最有创造力的时候,被这样强制的局限在这个狭隘的空间里,日后再也补不回美好的少年时光了。
“九九72”说:这些鼓吹各种读经,无非是包装美化的商业项目罢了,无非是想用噱头搞的低成本忽悠。
“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说:读经学堂的问题,一是商业化,二是形式化,三是披着国学的外衣传教。
“leu89”说:可怜的孩子,小时候三观还没确立,被自以为为孩子好的父母牵着走,无知的父母害了孩子。
我们所有的知识学问乃至精神信仰,都来自生生不息的生活本身;我们的读书学习也必须和当下的生活发生关系、发生链接,学以致用,作用于当下,关照于当下。尤其是小朋友的读书学习,更要和他们的一日生活,更要和新时代背景下的新生活,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