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姆·文德斯《采珠人》印象
歌颂在故事之外
歌剧之所以叫歌剧,是因其以歌为重。好比话剧的著作权基于剧本之上,歌剧的著作权基于歌曲之上。歌剧的剧情通常简单,也不具备批判或引人思考的功能,但视听的水平往往极尽所能。我们向西方学习歌剧的劲头越来越足,国内能看到的歌剧在舞美上已经旗鼓相当,但是演奏与演唱,还有相当的进步空间。我没有别的意思,你让外国人唱昆曲怎么都唱不到优异水平,那我们的喉咙还唱不好美声也没有什么窘迫的。
当我做好了在国内看歌剧要降低审美标准的准备,维姆·文德斯执导的《采珠人》却异军突起,如打磨珍珠般精控歌剧的每一个细节,让我眼前一亮。

维姆·文德斯是第6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熊奖获得者、享誉世界的德国导演。

他在脚本上进行了精修和调整,让全剧在叙事和表达上更为清晰紧凑,几乎达到电影的标准。比如最后一幕,男二从仁慈放行到愤怒复仇,仅在半分钟内完成剧情推进,简直快刀斩乱麻,剧情仅作为乐曲的连接与辅助、不会喧宾夺主。
舞台呈现风格清新简约,有着极强的叙述性,文德斯发挥其作为电影导演的专长,在舞台呈现画面中流露出极强的电影镜头语言风格。 比如女主出场前,开阔的舞台,如金色沙滩的地毯,让人置身海岛上。 舞台前景的纱幔轻柔,倒映海水碧波荡漾,如连绵的小提琴流淌。 她总算来了,于黑色中,缓缓走出一袭白纱,如新娘顶着头幔,宛如圣洁美好的女神。太美了。
不论是主演还是合唱团,在处理人物调度和心理表达上都十分细腻和考究,唱演完全融为一体,完全不会让你出戏。15日的首演,国际组演员是在柏林完成演出的原班人马,演员成熟专业,二次演出也非常有经验。女高音爬音阶的花腔完全在掌控之内,可高可低、婉转绮丽,恰到好处的音量丝丝入耳,与剧中女神的设定完全吻合,完全天籁之音。
不得不提,这一次乐团的完成度也非常之高,整齐轻柔,熨帖在浪漫的情境中,从未过高太响、喧宾夺主,甚至在咏叹调的华彩时分戛然而止、让观众尽享纯真的人声之美,然后又在高潮将至时缓缓推起,将观众的情绪一同带起到爱情的咏叹之中。
↓点击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