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逼
最近学习了一个新名词:奋斗逼,发现在很多领域都非常适用。所谓奋斗逼有很多特点:比如天天把“奋斗”挂在嘴边上,不管工作做没做完,都要加班到很晚以显示自己努力工作的样子;比如向老板表示工资待遇很好、工作量不大,我们都没有问题;比如老板在群里转发了一篇《年轻人,你为什么不加班》的文章,他就带头回复叫好并转发朋友圈……
“奋斗逼”有什么负面影响呢,就是会把其他同事陷入一种博弈困境。网上有个例子举得很好:大家都安安静静在电影院里看电影,忽然有个人站起来了,他后面的人为了看清楚也不得不站起来,最后结果就是全电影院的人都站起来了。最后结果还是一样的,还是在那里看电影,但是从舒舒服服坐着,变成所有人都站起来抻着脖子看了,这就是“奋斗逼”的负面效应。
奋斗逼固然招人讨厌,但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奋斗逼”,而是在于资本家掌握着劳动者工作绩效的评定,这就相当于每个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劳动者们不得不紧张兮兮地面对一切可能的“比较”。员工之间本来是合作共赢的关系,你努力我也努力,公司效益好大家都赚钱。但是当今大公司在科学管理下“符合管理学理念和科学精神”的绩效制度,却是按百分比来的,就是一定要在所有人中分出个甲乙丙丁来。那么有人高,就意味着有人低,这就把本应合作关系的劳动者们变成了零和博弈。所谓零和博弈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零和博弈中的“奋斗逼”直接让劳动者们从良性竞争变成了地狱模式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