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海说成长:面对孩子哭闹发脾气,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其实,孩子发脾气,就是他正在经历一种负面的情绪,比如正在生气、愤怒、悲伤、嫉妒……
作为家长,首先要先树立起一个正确的认知——情绪没有对错。
比如说,孩子因为想吃零食却没得吃到,他非常失望,不停地哭;孩子被别人抢了玩具,他非常愤怒,打了那个小朋友一巴掌……
你不能接受的,真的是孩子有点失望、愤怒的情绪呢?还是孩子因为这些情绪出现的大哭、打别的小朋友这些不好的行为呢?很明显,一定是后者吧?
我们第一时间能看到的,都是孩子的行为,但这些行为的背后,隐含了孩子的哪些情绪,这个情绪的背后,隐含了孩子什么样的需求,我们能不能体会?

如果做家长的能对孩子的情绪和需求感同身受,也就是能和孩子共情,我们说的话,孩子才会听。
如何做到共情呢?
第一步:蹲下来,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
拥抱能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安全感。心理上的安全感能得到满足,再强烈的负面情绪,也会慢慢平复下来。
当然,如果孩子正在大发脾气,可能会躲着你,不要你抱,甚至叫你走开你。相信我,你千万别真的走了。就待在孩子能看得到你的地方,静静地陪着他。当你觉得孩子慢慢平静下来,再进一步接近孩子,孩子要是还不接受,你就再退回来,不慌不忙,不断试探,自己试探、调试、再试探、再调试,你总能找到最佳的和解时机。
第二步:等孩子稍稍平静,说出孩子现在的情绪
这是在孩子发脾气时,如何说的关键。
比如孩子发脾气是因为不想去幼儿园,那请你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一下:你要被父母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一天都看不到爸爸妈妈了,老师和小朋友都不熟悉,这里的一切和家里都不一样,没有人能像家人那样帮助你……你会不会害怕,会不会很不习惯,会不会无所适从?
那现在,你知道怎么说出孩子的情绪了吧?你可以说:“妈妈知道你现在有点害怕,妈妈知道你很担心,妈妈知道你刚来,不认识小朋友,很不习惯……”
第三步:告诉孩子,我能理解
说出孩子的情绪后,很多家长容易在后面加个“但是”,比如:“妈妈知道你自己去幼儿园很担心,但是幼儿园必须上啊。”
这就是说教,而不是理解了。
真正的理解,可以这样说:“妈妈知道你现在有点害怕,不认识小朋友,很不习惯……妈妈很理解你的担心和害怕,妈妈去一个新地方的时候,我一开始也会有一点担心和害怕的,但是玩一会儿,就慢慢习惯了,就觉得很新鲜很有意思。”
当然,很多家长肯定会将信将疑,你会觉得,你这样说了,孩子并没有立即止哭啊。她可能还在哭,心情还是不好,那Carrie就要声明一下了,我建议家长这样和孩子说话,是为了帮助孩子纾解的情绪,而不是为了让孩子不哭。
哭,是孩子表达难过的方式,不舒服,不开心,也是一生中一定会经历的一种情绪,不如在小的时候,在你的陪伴下,让孩子体验难过,更重要的是——体验自己最终从难过中走出来的过程。
这样,下次遇到难事,孩子反而会觉得没关系,因为他以前也经历过难过的事情,他有经验,知道难过的事情最终是会过去的。所以不要怕孩子哭,也别害怕孩子正在经历难过的情绪。如果你上面的话都说完了,孩子还在哭,你甚至可以说:“妈妈知道你心里难过,你想哭,妈妈就陪你哭一会儿吧。”
你会发现,你允许孩子哭,孩子的情绪反而会慢慢平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