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板与大资本家
资本家根据视野,格局和胸怀的不同,可以分为大资本家和小老板两个类型,这两个类型的资本家在思维上有一些重叠之处,但却有着更多的不同之处。
在大资本家眼里,效率永远是第一位的,一切都是可以谈判的,只要有利于成交的达成,损失眼下的一些小利益是会毫不犹豫的。
相反,在小老板眼里,基本上处处都是眼前那一亩三分地的利益,经常因为自己眼前的小账上的得失而错过长远的,更大的业务的成交。
在大资本家眼里,雇佣员工工资花的值,是看这个人整体带来的效益,不会在意这个人是否拿了远超出市场水平的工资,更不会介意短期内的不创造价值,懂得什么是小钱,什么是大钱,什么钱可以省,什么钱不可以省,不会在许多细节上与自己的员工斤斤计较,因为大资本家懂得,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不应该在没必要的地方耗费太多精力,大家在一起其实是一种相互成全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LinkedIn领英的创始人,里德霍夫曼在自己的书《联盟》里说,公司和雇员之间的关系应该像现代体育中,俱乐部和球员的关系,球员帮助俱乐部取得各项赛事荣誉,俱乐部给球员支付薪水的同时,帮助球员成长,提高身价。
但在小老板眼中,从雇员手中抠出来的,就是他们多赚的,他们会时刻衡量这个行业的市场价,如果他们认定XX工程师就应该值五千,他们就绝对不会开出一万块的价格,他们时时刻刻都在算计着你是不是多拿了钱,想方设法把你在公司里非直接跟工作行为相关的一切开支都从你的工资里扣掉。
小老板会觉得,你拿他钱了,就得给他干活,如果你现在处在学习期,或者前期的准备期,他看你每天闲坐在那里不干活,就会觉得你磨洋工了,占他便宜了,于是诸如打扫卫生,园区拔草,给老板写个报告,跑个腿儿,等杂活和不靠谱的任务就会接踵而至地砸在你的头上,因为他看你坐在那里没产出,心里不爽,于是,有能力的人,第二天就走了,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暂时走不了的。
小老板眼中全是眼前的压榨和算计,看得到的范围内,他绝不能损失一分一毫,他甚至会把公司经营的风险转嫁到员工头上,典型的做法就是极低的底薪甚至零底薪,工资完全和成交量挂钩。如果是销售职位,那这么做也还算可以理解,但现在国内许多公司开始搞无限度的绩效考核,把几个部门绑定在一起,对接一个项目,要么项目开始前拿自己的钱去跟投,没钱的公司借钱给你去跟投,要么就是零底薪,年底统一按照项目的收益去发工资。
当这种让员工直接承担公司风险的行为在国内许多公司的许多部门普及的时候,长远的项目就必然会被所有人抛弃,因为长远的项目当年看不到任何收益,没有收益就是没有工资,没有工资的事情是不会有人干的。
一个员工之所以选择打工,而不去自己创业,除了本钱不够之外,更多的考量就是不愿意承担直接面对市场的风险,想要通过标准化的输出换回一个相对稳定的报酬,而绩效考核体制本来是为了鼓励员工提高输出效率制定的,在被小老板玩坏之后,就变成了让员工直接承担公司经营风险的行为,这种行为在市场上还有快钱可以赚的时候,会有人去参与,因为大概率会拿到钱,一旦市场转向,马上就会分崩离析。
面对这种情况,大资本家会选择在市场低谷期做一些积累型的工作,选择养一部分员工,而在业务扩张期与员工分享市场增长的红利,大资本家知道良性的劳动市场,永远都需要资本家去兜底,而员工就是那个旱涝保收,行情好的时候多劳多得的角色。
小老板眼中,劳动力就是一种商品,员工就是机器,面对日渐被摊薄的市场利润,唯有提高周转率,靠量去冲击市场,才能提高收益。于是小老板们就在纸上列出公式,只要劳动力玩命地干,两班倒,一天工作12个小时,每周工作七天,这样一个项目周期就能缩短到三个月,这样一年就能搞四个轮回,资金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了。
小老板们转身就规定,拿到项目,必须几小时出图,几天开工,几个月完工,几个月卖完。当劳动力快要累死的时候,小老板们还拿着计算器跑到劳动力面前给他算,你看,你去别处965一个月只能赚五千块,在我这007一个月能赚两万块呢!你是上辈子拯救了地球了吧,这辈子才能得到来我这获得007的福报!
于是,劳动力累死了,工程项目也成豆腐渣了,最后一切都灰飞烟灭了。
大资本家面对这种情况,反复衡量,会决定,不赚尽所有的钱,凡事留一分余地,细水长流。别人高周转,猛增长,大发财的时候不羡慕,别人楼塌了的时候也不开嘲,在心中永远都有自己的标准去衡量自己的行为。
巴菲特作为格雷厄姆的学生,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了赚钱的本领,就是在市场上找便宜货,俗称捡烟蒂,收购之后,改善经营或直接破产清算,最后获得价差。
但是,巴菲特做过几次之后,就对这种模式产生了极度的厌恶,因为他每次都要去充当那个黑心资本家的角色,去工厂变卖资产,遣散员工,被员工当面咒骂。
后来巴菲特接触到了菲利普费雪的思想,又结实了查理芒格,这两个人让巴菲特不再盯着市场上的便宜货,转而去关注市场上的好业务,并陪伴它成长。
后来巴菲特的成功无疑证明了,他当年的转变是对的,他找到了更好的赚钱模式,并用时间证明自己赚到了钱,而且跟捡烟蒂,搞破产清算,遣散员工相比,这个模式显然更好。
巴菲特意识到,找到一个好的业务模式,陪伴企业成长显然比只算计眼前的价差,获得短期利益要好得多。
但是,不幸的事实是,国内大部分企业家,都还或多或少地被小老板思维所禁锢。
-
小明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10-11 01:59:45
-
北堂圣千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2-02 01:38:49
-
Margaret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8-27 22:16:04
-
Margaret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8-26 17:50:26
-
叨逼叨逼叨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5-30 14:14:02
-
El Niň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5-26 22:39:50
-
YT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5-23 03:40:39
-
胖胖佳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5-21 21:28:52
-
小马过河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5-21 15:33:56
-
虹珥蜺蜃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5-21 13:05:30
-
mark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5-21 12:43:32
-
销锋镝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5-20 16:47:31
-
不灵活就业指南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5-20 15: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