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喝茶或者咖啡的问题
最近一直有人对我说,你要当心一点,不要说太多话了,我周围的某某又被请去喝茶了。洋气一点的说,我周围的某某又被请去喝咖啡了。当然是好心提醒。也看到周围的人被提醒,小心被喝茶喝咖啡啊。
这是一件让人有些气闷的事情。为了不让周围的人担心,每次想在公共场合说话都非常抑郁地压回去。只能不停发微博。后来发现微博的问题是,每次只能输140个字进去,远远不够我的表达欲。
看到慕容雪村卧底传销的报道,之后看有关wg的相册。突然发现两者的相似之处居然如此之多。有人说这也是斯德哥尔摩效应的一种,不能同意。我认为斯德哥尔摩效应是基于个体心理的,源于同感心理的一种心理体验。但是传销和wg却是非常典型的集体无意识。这种集体意识的产生已经有无数社会学、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囧)大师讨论过了(btw,《乌合之众》非常值得一看)。所以对于wg的反思,也许不仅仅是一个讨论mao的功过的问题。这样一场运动的形成,怎么可能只与一个人的号召有关,即使是再强有力的Chrisma也是做不到的。
我一直认为,关于wg的讨论从人性入手也是一个角度。这个角度与制度、文化、社会结构都有所联系。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这个问题是很难拿到台面上来讨论的。最近越来越觉得审查制度在不断严格的过程中,这当然是很危险的现象,因为它首先践踏的就是人权。在一个人权不断被削弱的地方,生存成为很简单和很难的事情。但是这也是有好处的(辩证还是有其强大逻辑作用的),一条不断下压的线才能终于变得触手可及,以至于让每个人都能够去感知和意识到,才可能形成向上的意愿。但是这个首先触摸和感知的群体也在不断的被围攻被消磨中。历史上不乏饿着肚子讨论哲学的人,但是由于过度接受马斯洛的理论,在周围的世界中大家普遍认为这是做不到的,由此,当房子占据思想,使其失去独立存在的能力,就不是一个用辩证法就能轻松过关的问题了。
一件事,即使是像wg这么大的无法定论的事情,我们需要的是什么?也许我们需要的真的不是一个结论,毕竟无论是谁做出了怎样的结论,都是很难让每个人都去接受的。在这样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自由讨论的空间。”有人担心,过多的讨论是“混乱”社会的。那么就要请教“混乱”的定义了。如果混乱的是思想,那么要问,一个不能容忍独立思考的社会是否具有其合理性,是否承认民众的理性。很多人的确认为大众是缺乏理性的。但我想说的是,如果当时mao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家、政治家,而同样懂得一些社科;如果那时的大众不是刚刚脱离“旧社会”,而是普遍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独立思考的意识,那么wg是不是就不会发生。所以,重要的不是压制,而是一种开明的姿态。如果混乱的是政治,那我只能无话可说,这话题现在敏感对吧。如果混乱的是经济,我只能说,现阶段对wg的讨论如果都能够让工厂停工股票拒绝上市,您是不是忘了咱们一直高举的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那么大反作用么?刘瑜说,“一个开放社会和不开放社会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政治家,乃至一般的公众人物,是不是足够‘皮厚’。从普通民众的角度来说,我当然是希望政治家们很皮厚。有笑话听的好处就不说了,关键是,在一个指着总统的鼻子骂都不会被关进监狱的社会里,普通人会有更大的安全感,而安全感,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
所以把对wg的讨论作为一个民众是不是一个公众信任的标准,也是不失合理的。如果一个人说了一句话就被请去喝茶或者喝咖啡了,你怎么能指望他不会对这个体制产生更多的抱怨甚至是攻击?
最后有一个祝愿。希望我在最近不会被喝茶或者喝咖啡。虽然这两种东西味道不错,但是有人在旁边喋喋不休,大概会非常损害它们的风味。
这是一件让人有些气闷的事情。为了不让周围的人担心,每次想在公共场合说话都非常抑郁地压回去。只能不停发微博。后来发现微博的问题是,每次只能输140个字进去,远远不够我的表达欲。
看到慕容雪村卧底传销的报道,之后看有关wg的相册。突然发现两者的相似之处居然如此之多。有人说这也是斯德哥尔摩效应的一种,不能同意。我认为斯德哥尔摩效应是基于个体心理的,源于同感心理的一种心理体验。但是传销和wg却是非常典型的集体无意识。这种集体意识的产生已经有无数社会学、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囧)大师讨论过了(btw,《乌合之众》非常值得一看)。所以对于wg的反思,也许不仅仅是一个讨论mao的功过的问题。这样一场运动的形成,怎么可能只与一个人的号召有关,即使是再强有力的Chrisma也是做不到的。
我一直认为,关于wg的讨论从人性入手也是一个角度。这个角度与制度、文化、社会结构都有所联系。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这个问题是很难拿到台面上来讨论的。最近越来越觉得审查制度在不断严格的过程中,这当然是很危险的现象,因为它首先践踏的就是人权。在一个人权不断被削弱的地方,生存成为很简单和很难的事情。但是这也是有好处的(辩证还是有其强大逻辑作用的),一条不断下压的线才能终于变得触手可及,以至于让每个人都能够去感知和意识到,才可能形成向上的意愿。但是这个首先触摸和感知的群体也在不断的被围攻被消磨中。历史上不乏饿着肚子讨论哲学的人,但是由于过度接受马斯洛的理论,在周围的世界中大家普遍认为这是做不到的,由此,当房子占据思想,使其失去独立存在的能力,就不是一个用辩证法就能轻松过关的问题了。
一件事,即使是像wg这么大的无法定论的事情,我们需要的是什么?也许我们需要的真的不是一个结论,毕竟无论是谁做出了怎样的结论,都是很难让每个人都去接受的。在这样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自由讨论的空间。”有人担心,过多的讨论是“混乱”社会的。那么就要请教“混乱”的定义了。如果混乱的是思想,那么要问,一个不能容忍独立思考的社会是否具有其合理性,是否承认民众的理性。很多人的确认为大众是缺乏理性的。但我想说的是,如果当时mao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家、政治家,而同样懂得一些社科;如果那时的大众不是刚刚脱离“旧社会”,而是普遍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独立思考的意识,那么wg是不是就不会发生。所以,重要的不是压制,而是一种开明的姿态。如果混乱的是政治,那我只能无话可说,这话题现在敏感对吧。如果混乱的是经济,我只能说,现阶段对wg的讨论如果都能够让工厂停工股票拒绝上市,您是不是忘了咱们一直高举的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那么大反作用么?刘瑜说,“一个开放社会和不开放社会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政治家,乃至一般的公众人物,是不是足够‘皮厚’。从普通民众的角度来说,我当然是希望政治家们很皮厚。有笑话听的好处就不说了,关键是,在一个指着总统的鼻子骂都不会被关进监狱的社会里,普通人会有更大的安全感,而安全感,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
所以把对wg的讨论作为一个民众是不是一个公众信任的标准,也是不失合理的。如果一个人说了一句话就被请去喝茶或者喝咖啡了,你怎么能指望他不会对这个体制产生更多的抱怨甚至是攻击?
最后有一个祝愿。希望我在最近不会被喝茶或者喝咖啡。虽然这两种东西味道不错,但是有人在旁边喋喋不休,大概会非常损害它们的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