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告别
记得当我上大学时,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叫《一次别离》,影片描述一对伊朗的夫妇因为想移居国外而产生意见分歧,因此而对薄公堂最终发生一系列悲剧,影片的核心是要告诉我们,不要害怕和身边的一切说再见,包括权威、利益和舒适圈。
是呀,如今人人都讨论跳出舒适圈,可是舒适圈那么好为什么还要跳出来呢?一个圈子能让你有跳出来的冲动,那肯定是不舒服的,所谓跳出舒适圈不过是找个好点的台阶让自己好下去罢了。就好像我三年前告别朋友圈,再到如今的彻底告别微信,很多人都不理解,微信这么方便为什么不用,脱离了微信就是彻底的跟好友关系网断绝,这其实就是方便的暴政,大家在贪图方便的同时就意味着被方便统治,社交网络是最容易绑架用户的,如果不想被绑那就只有跳脱出来。再加上微信垃圾信息越来越多,严重的影响了人的生活方式,没错,这就是微信一开始的定位,一种生活方式,自从有了微信后,人们的生活方式确实被改变了,以前热闹的家庭变得冷淡,现在人们更热衷在互联网建造自己的人设,这种本末倒置的事情也许真的需要适可而止,当然事实上微信也不好用,只是国家的政策导致没有竞争对手,才使一个APP处于垄断地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小时候在音乐堂上学习李叔同的这首歌,当时年少无知一直不懂歌曲其中意思,如今长大经历了许多变迁,方才体味到这歌里的深长,年轻时为赋新词强说愁,多少也让人感觉到矫情,以前我们想笑就笑,想哭泪会挂脸上,成年人的告别从不显露出丝毫的表情,就算多不舍也强忍着,任凭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也决不让眼泪夺眶而出,是我们日益变得强大,还是单纯好面子放不下。有时候我们不表现出来,反而失去得更多。
告别是一种艺术,要怎么告别才不留遗憾?这是困扰无数人的超级难题,就算是李白杜甫胡适之这等圣人,一生都难逃终究分离遗憾终生的命运,更你我尔等芸芸众生,我们并不能做到百分百的完美告别,所以我们在每一次告别的时候才要更加用力,表情、言语、情绪,都要用尽毕生所学,确保各岗位分工明确,做到最好。
这仓促的一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说再见,很多时候我们上一秒还在彼此的怀念,下一秒也许就成了永恒的再见,相聚离散终有时,但没有说出口的再见是最遗憾,很多遗憾会造就人一辈子的心病,如果有机会,请珍惜彼此的时光,就算再见也要好好的,有仪式感的去跟对方告别,就如梵高的星夜,又如贝多芬的爱丽丝,那时那景都值得好好的告别。
我是一个不善于社交和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每次相处得很好的朋友,在相处时我都是掏心掏肺,给对方最真诚的一面,我也不会主动去维系一段感情,之后是否还会彼此联系,我把主动权交给对方,如果对方觉得我是个难得的朋友,必定会主动联系,维持下去,如果对方认为我为人处事都过于矫情,那这位朋友也必定不是我所想交往的知音。
如果说人世间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那么人之间的别离便是蓄谋已久。随着人成长,我们需要和各种各样的事物说再见,小时候心爱的玩具,珍藏的书籍,瞎闹的发小,长大后暧昧的情人,并肩的同事,靠谱的朋友,没一样都要在依依不舍中一一告别,告别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同时每一次的告别都在泪水中锻炼我们成长,与其说是心智成熟,不如说告别的次数多了,我们也就变得麻木了,曾经我们在夕阳下奔跑,汗水与泪的夹杂,嘴巴里尝到的苦涩不知道是汗还是泪,不过正因为这种苦涩,才让我们无比怀念青春,虽然告别无可避免,但愿我们能永怀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