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对待自我期望
别害怕失望,也别太看重期望,这就是对自己最好的负责。
1
人的生活是需要希望的,没有希望的人生是苍白的。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会把希望和期望混为一谈,最后让自己纠结其中,不知如何是好。那么,到底什么是期望呢?百度上的释义是指人们对某样东西的提前勾画出的一种标准,达到了这个标准就是达到了期望值。
也就是说,我们有想要做的事,有一个期待的结果,如果能够达成,那么我们的内心就能得到满足。然而世事无常,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这也就使我们容易失望,容易期待落空。
比如说,你期望着能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能够得到上司的赏识,然而最终你只是能够解决自己的温饱,完全不符合当初的自我设想。这时候,你可能会悲伤,可能会生气,但事实已定。
其实真要说起来,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特定的心理惯性,如果自己的预期不能被满足,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因此很多时候,我们的不开心都是因为期望落空。尤其在亲密关系中,在情感得失中尤为常见。
就拿恋人之间来说,情人节到了,希望对方能够有惊喜、有礼物,等到了那天对方并没有这些表现,我们就会觉得很失落。可是,这种期望更多的是我们的想象,它并不是绝对的发生。俗话说得好,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如果我们总是沉浸在自我期望中,失望就会变的特别常见了。
那么,这是不是代表我们不应该有期望呢?
并非如此。
期望也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切实际的;另一种则是合情合理的。如果是第一种,我们就要适当的减少这种期望,更确切地说这时候的期望是一种幻想。如果是第二种,那么这时候的期望大多数时候能够带给我们惊喜,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些色彩,还是很有必要的。
像那些依赖心理重的人,就不适合有太多的期望。因为在他们看来,身边的人要为自己负责,出了什么事也要依靠别人,如果别人不能做到,就觉得天都塌了。可是,别人并没有义务帮助你做这些。负责是情分,不负责是本分,没有对错之分。
巨婴式人依靠索取生存,可是这对付出的人来说是种压力,是种痛苦。久而久之,付出的一方苦不堪言,慢慢溃败,索取的一方却觉得是对方的错,无理取闹。这其实就是期望过高的结果,造成了两方的不痛快。
而合情合理的期望又是怎么样的呢?如果说你是一个积极上进的人,平时也努力刻苦。然后,你期望着能有一个不错的未来,能够考上什么样的学校,得到什么样的待遇……这都不为过,因为你有过付出。
心理学中就有一个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说如果你的期望足够强烈,就会梦想成真;如果你想的都是不好的事情,那么这些不好的事情也会发生。
但是我们要注意这背后隐藏的故事,皮格马利翁苦练雕刻技术,内心也足够真诚才感动了女神,让他梦想成真。现实中的我们,是否有过这样的坚定和付出?大多数人是没有的。所以,与其抱怨期望落空,不如好好提升自我。
在这两种情况的对比下,我们可以看到两者的差异性。空想和梦想还是有实际上的区别的,你不努力,再多的期望都是白日做梦。
2
而对于空想型的人,或者说对于依赖型的人来说,又该怎样做来避免自己的不合理期望呢?只有一个重点,那就是建立人际边界。
边界感是一个不可捉摸的东西,每个人的边界都有所不同。我们既然不能控制别人,那就只能控制自己。因此,我们对于独立人格要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当我们能够为自己负责,自我努力的时候,对他人的期望就慢慢减少了。久而久之,就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那些不合理期望。
当然,也有的人会过度理解,干脆不与他人沟通,不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完全回避自我。可是,社会中的人际关系是复杂的,谁也不能独善其身,或者孤独前行。比如有的人,明明很喜欢一个人,可是当那个人靠近的时候,就冷漠以对。也就是所谓的“我喜欢你,可是如果你喜欢我,我就不会喜欢你了”。
是不是很矛盾?但对于这类人来说,确实如此。因为害怕期望落空,所以干脆杜绝期望的产生。
有幻想,有期待,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们应该合理看待自己的期望,让它变成我们前进的动力,而不是阻碍自己的脚步。过度释放或者过度压抑期望,都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如果觉得控制这种期望很困难,我们可以循序渐进。
贪心不足蛇吞象,在合理范围内,期望完全可以转化成我们的能量。积极看待自己的期望,你会发现这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而且,生活本就是起起落落,如果真的平静下来,就变成了一潭死水。
别害怕失望,也别太看重期望,这就是对自己最好的负责。
留言互动
你觉得你对自己期待的合理吗?
欢迎留言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