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文物开口讲陕西历史
看了《中国历史密码》一书,陕西那些耳熟能详的文物忽然变得鲜活了起来,它们或是反映了所处时代的某种社会观念,或是背后蕴含了一段复杂的故事,总之,读了这本书,文物不再是没有生命的物品,它们也可以开口说话。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汉代陶制明器
中国人自古“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使人们相信,现实生活中拥有的一切在死后都仍要继续拥有和使用,因此不少随葬品都是主人生前必需的器物。陶俑作为古代常见的随葬品,从方方面面反映了古代生活和丧葬习俗。汉代农牧业发展有质的飞跃,农作物增多,家禽家畜种类也更庞杂。陶猪、鸡、鸭等作为随葬品常有出土,这些随葬品是古代丧葬思想的反映,也是墓主人拥有财富的象征和美好愿望的一种表达。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唐代鎏金裴肃进双凤银盘
在唐代,金银器是上层贵族的奢侈用品,同时在政治生活中它也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皇帝安抚和奖励下臣时,常常以金银器作为赏赐。官吏也盛行用金银器作礼物敬奉给皇帝,并在金银器上刻进奉者的地区、官衔、姓名等文字。文献记载,唐代刺史向皇帝进奉金银器的风气是从裴肃开始的,“天下刺史进奉,自肃始”。而这个银盘背面就有“浙东道都团练观察置使大中大夫越州刺史……裴肃进”的錾文,成为了唐代进奉金银器风气的珍贵历史资料。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唐代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此壶是先将银板捶打出大致形状,再以模压的方法在壶腹两面模出两匹舞马形象,然后再将两端黏压焊接,反复打磨致平。银壶通体经抛光处理,舞马及壶盖、弓形提梁处均鎏金,灿烂夺目。此壶是工匠为方便皇家外出游猎,借鉴契丹族皮囊制作而成的,唐朝初期政权统一,很多少数民族移居中原,而这件文物恰是北方契丹族文化与中原汉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物证。唐玄宗在位后期纵情声色犬马,宫中养了几百匹舞马用以表演。唐玄宗生日时,舞马会衔着酒杯到他面前祝寿。壶身上的舞马形象就是这一时期歌舞升平的真实写照。安史之乱爆发后,宫廷舞马散落民间,之后从历史上销声匿迹,这件银壶也成为了大唐王朝兴衰的见证。
看了这么多,你是不是也对文物背后的故事产生了兴趣呢?带着这本《中国历史密码》,去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城墙、大雁塔去看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