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为什么向左转?一只孤独蜗牛的求爱故事
为蜗牛找老伴:经典的科学传播案例
2016年,英国诺丁汉大学的遗传生物学家Angus Davison与科学传播团队打造了一个世界著名的科学传播故事“为一只蜗牛寻找配偶”。
Angus Davison是一位遗传生物学家,蜗牛爱好者,他利用蜗牛为研究对象,研究蜗牛的对称性。在此之前,他是一位默默无闻的普通科学家,但是 2016他在《当代生物学》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从细胞发育的角度分析了蜗牛壳的非对称发育,认为这种非对称性起源于古老的细胞发育的对称性,而且发现了基因Lsdia1在蜗牛壳的对称性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CB 2016)。

大多数螺或者蜗牛的壳都是右旋的,顺时针旋转,极少数是逆时针旋转的。在自然界中大约有2%左右的物种会出现左旋的情况,而在一些特别常见的物种中,左旋属于特殊变异,个体稀少,出现的比例可能是百万分之一。
为了研究左旋的问题,研究人员需要繁殖更多的左旋蜗牛,可是左旋必须和左旋才能交配。为了召集更多的左旋蜗牛,在科学传播团队人员的帮助下,Angus等根据蜗牛壳左旋的极其稀少的情况,设计出#Snail love#,为一只左旋蜗牛寻找配偶的活动,火爆全球。

科学传播团队负责人Emma Thorne把蜗牛壳的对称性这么一个抽象的主题,变换为一只孤独的蜗牛寻找配偶的故事。他们将这只欧洲庭园中常见的蜗牛取名Jeremy,然后通过各种媒介,为之全球征婚。通过精妙有趣的策划,蜗牛的爱这个事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有1014篇报道文章,2478个新媒体报道,198次广播和4次BBC精选,共计19亿公众知晓了蜗牛求偶和蜗牛壳有左右旋转的区分。
为此,遗传生物学家Angus Davison和科学传播人员Emma Thorne获奖无数,成就了一个科学传播的经典策划。
网友最终为Jeremy找到几只左旋的同伴,不知称之为老婆还是老公好,还生下了几百只左旋的小蜗牛。

孤独的左旋蜗牛:左旋的蜗牛为什么这么少?

回到为蜗牛找老伴的经典传播案例中。为什么Jeremy会如此孤独,找不到配偶呢?
首先得从蜗牛壳的样子说起。如果你细看蜗牛或螺丝的壳,你就会发现,它们的壳沿着一个方向旋转,十之八九是顺时针旋转的,也就是右旋。Jeremy则是个“小变态”,它的一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它的壳发育成为了逆时针旋转的模样。它因此与家族内所有的个体都不一样,这造成了它无法与另外一个同伴交配,生儿育女。
蜗牛是雌雄同体生物,它既有雄性器官也有雌性器官,但必须与另外一个个体才能相互交配受精。假如两只螺旋方向相反的蜗牛相遇在一起,那么它两便无法成功交配。如下图,上面左旋的Jeremy,很难与一只右旋的蜗牛进行交配。


雌雄同体的特性,69式的交配姿势,决定了蜗牛必须是相同的旋转方向才能成功交配。
因此,在大自然长期的选择中,大多数的蜗牛都变成了同一个旋转方式,而且大多都是右旋,顺时针旋转的方式。
为什么蜗牛壳大多都是右旋呢?有人说地球磁场影响,这个没有明确证据;也有人说,右旋具有减少天敌攻击的进化优势,但日本东京大学科学家发现,坚齿螺科Satsuma属左旋的螺,更具有进化优势,水蛇还很难捕食它。从蛇两侧的牙齿来看,水蛇的牙齿右侧具有更多的锯齿,有助于吃右旋的螺,左旋则有助于逃避水蛇的攻击,还具有一定的生存优势;

所以现在最好的答案就是,右旋是一种古老的进化选择,早在细胞发育之初就已经很偶然的决定了右旋的方式。加之,交配的时候左旋的找不到配偶,而右旋的具有便于择偶的优势,因此,98%的螺都是右旋的。
自然界中,只有约2%左右的螺具有左旋又有右旋,总体上看,右旋占据了绝对优势。
左旋的秘密:单基因控制蜗牛壳的旋转方向

最近,日本的那几位科学家,又发现了左旋发育的秘密。原来,左右旋转只受一个基因的简单控制而已。
2016年,英国的遗传生物学家Angus Davison就发现,基因Lsdia1在螺壳的对称性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后来日本东京大学科学家利用新型的转基因技术CRISPR/Cas9 ,敲除了顺时针右旋静水椎实螺 Lymnaea stagnalis的Lsdia1基因,发现后代变成了左旋的壳。
生物的对称性与非对称性是一个经典的科学问题。螺丝或蜗牛,乃至人等生物的发育过程中具有对称性,又有非对称性。如螺丝,有个体间的镜像对称,但发育的螺旋状事实上是非对称的。科学家早就发现有两个基因(nodal和Pitx)可促进对称的胚胎在早期的时候朝着非对称的方向积累发育,而控制外壳发育的Lsdia1基因则控制了外壳的结构,让内脏在非对称的结构中进一步发育,成为我们所能看到的右旋外壳的螺。
几个基因的相互作用,内外联动,完美的为我们诠释了蜗牛壳左右旋转的奥秘。
参考资料:
Davison, Angus , et al. "Formin Is Associated with Left-Right Asymmetry in the Pond Snail and the Frog." Current biology: CB 26.5(2016):654-660.
Hoso, Masaki , et al. "A speciation gene for left–right reversal in snails results in anti-predator adapta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1.9(2010):133.
Masanori Abe, Reiko Kuroda. 2019. The development of CRISPR for a mollusc establishes the formin Lsdia1 as the long-sought gene for snail dextral/sinistral coiling. Development. 146: dev175976
图片来自文献插图、诺丁汉大学网站和维基百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