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发言,也是真实的想法
在今日,某一件事情终于告一段落,记载 2019 年 5 月 21 日的发言,因为发自肺腑,实有所感。
大家好,我叫***,是今天申请转正的****,****级的硕博连续生。 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下这一年来的一些成长收获和想法。
第一、我与党组织
在去年一年里,我有机会参加了很多党员活动。和身边的党员接触的越多,我就越觉得,身边的优秀党员很多,并且是各有各的优秀。这个时候最能表达的我的感受的,就是“党员”真的是一群“可爱的人”。 加入这个组织,我的第一个角色就是受“帮助者”。我的两位入党介绍人,**和**,***师兄、**师妹、我们课题组的师兄弟姐妹,还有***老师,**老师,***老师等等也都给了我帮助和支持;我们的支部支委,也为我们真的做了很多很多事。在这种氛围里,不知不觉间就有了一种心情,“如果有一天我做的一些事情,也能某一个别人得到帮助就好了”。在这种心情下,就算默默的做着事情,也感觉倍受鼓舞。我想,在潜移默化中,我在思想上的确发生了的一些“不为自己知”的改变。
第二、我与科研
本科的时候,我们学校有一个答辩叫“德育答辩”;答辩主席当时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觉得你在当下的年龄最应该做的是什么事情呢”?我当时愣住了,因为我当时的人生观是“人生得意须尽欢”,也就是能玩儿的时候赶紧玩儿的态度。只能回答了一句“我没想清楚”。直到现在,我总是想起这个问题。去年力学进展***院士在作报告的时候,给了我们一段寄语,他说:“从一九七八年科学的春天到科技大国和强国的梦想,中国要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赶超西方国家三百年的发展,我们的科研环境正经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不变的是对科研的热情,需要改变的是视野和角度,衷心祝愿***的研究生能以比时代发展更快的速度做出真正解决问题的科研成果”。我想,现在的我们二十几岁,发文章、找工作、毕业拿学位都是这个年龄该做的重要的事,但同时提升自己学位价值,做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结果,也是一个科研工作者最该做的重要事情。在组会上,我导师赵老师评价我工作的时候,曾给我四个字,叫“避重就轻”. 他对我们说,“你们啊,做实验力学的,不仅仅能拿国外的仪器测一些数据,还需要去发展新的实验手段和方法;做计算力学的,不仅仅是拿软件算一个模型,还要能写一段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代码;做理性力学的,不要只是复制前人的脚步反复推演一堆已有公式,要能够在一堆张量公式里面添加上自己的符号和定理.”郭永怀先生对俞鸿儒先生说过“我们是第一代,你们二三代,要成为祖国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所以,我们,不管在什么年龄,不管到底做什么方向,不管以后还在不在力学发展事业,都能不负所托,有勇气“迎难而上”,也有能力“攻坚克难”。
第三、我与自己
最后这个想法,是关于 “自我和解”。大家都是从小一路优秀到大的人,所以接受自己比别人领先很多很容易,但反过来通常无法接受自己比别人差一截慢一步。如果有一天,大家某一瞬间突然有了一种 “啊,和优秀的人相比,我根本就是一只跳骚,活的根本没有任何价值”的想法,希望这个时候大家学着逃跑,不要和情绪硬扛。“逃避很可耻但是真的很有用”, 面对这种丧的情绪或者焦虑,首先要接受自己没有自己期待的那么优秀的设定,然后发现丧和焦虑是没有用的,再踏踏实实做笨拙的小事取得成就的满足感会激励你走下去。所以我不是跟大家分享如何“逃跑”,而是如何一直获得勇气,再次“热血”的下去。
“什么年龄该做什么样的事情呢?”这个问题没有具体答案,也不会有正确答案。每个人的境遇都是不可为别人复制,也不是别人可感同身受,别人的当下不等于你的当下。不要试图给生命加上年龄的限制,而是反过来,给每个年龄的当下赋予生命的意义。就算身边有同学快你一步,不要着急,找到自己当下该踏实做的事情,按着自己的节奏过自己的人生就足够了。
我的汇报就到这里结束了,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