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懂事,有时候也不是件好事!
我们每个人在小时候,最常听到的恐怕就是“懂事”两个字。
“你看隔壁家的xxx多懂事,你再看看你....."
“我家小宝真乖,真懂事!”
好像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听话、懂事的。

但是,你们知道吗?如果孩子是基于以下原因才会变得乖巧懂事,那么做家长的真的没什么值得骄傲,反而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1.父母经常吵架
与孩子而言,“家”不是一栋房子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稳定的父母关系。
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甚至大打出手的父母会让“家”在他们的心中面临崩塌,孩子也会努力抑制自己的情绪,反过来安慰受伤的父母,他们看起来懂事、独立,实则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自我价值感会非常低,并且会变得不够自信。
他们日后在处理人际关系、亲密关系上也会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他们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而感到不安,还因为害怕被抛弃所以会更加努力地讨好别人。
他们看似懂事,其实心理都有疾病。
所以,夫妻双方一定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就算是实在忍不住的情况下也要明确的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爱你的,不会离开你。并且当着孩子的面,及时道歉!
2.父母过于强势
强势的父母对子女要求都很高,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要求孩子。
因此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称赞,只有不停地满足父母的要求,才能获得父母更多的关注和喜爱。
他们为了得到一句夸奖,而逼自己努力的学习;他们会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取得好的成绩,努力让自己成为优秀的孩子!

但当他们成年以后需要独立做选择的时候,却因为失去了父母的要求,而让自己陷入了迷茫和空虚的状态。
3.父母经常埋怨
如果父母会经常在孩子面前“吐苦水”,倾诉自己有多么多么的不容易,或是在孩子面前展现自己的伤疤,则会无意间把成人世界的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
父母无条件的爱孩子,而孩子也是一样的,只有父母快乐他们才会快乐。

他们对于这些压力不会只是“随便听听”而已,他们会尽己所能保护父母,迫使自己变得强大,来为父母解决问题。
这种典型的“角色错位”,会让孩子把父母当孩子来呵护。
他们的内心永远有一个匮乏感极重的内在小孩,即使在长大后也会永远在讨好,永远在委曲求全。
4.过早将孩子送进寄宿学校
很多父母由于忙于工作,在幼儿园时期就选择将孩子丢进学校;还有的父母出于让孩子更独立的考虑,早早的就为孩子选好的寄宿学校。
他们也许是很快就提高了自己的独立能力,还懂得了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可这样做对孩子来说也是十分残忍的啊!

一个几岁的孩子,本应该在父母面前撒娇任性,缠着妈妈说睡前故事,你却过早地让他离开家独自生活,其实对孩子的伤害很大,而且年龄越小,伤害越大。
他们会过早地习惯分离以及亲子疏离,独自吞噬着恐慌孤单。你觉得他回家之后变乖了懂事了,其实他只是害怕你不要他罢了!
从个体心理发展角度看,这种听话、懂事的背后,隐藏着很多不利于孩子自身成长发展的因素,甚至可能会成为他们一生的羁绊。
盲目顺从
那些过于懂事和听话的孩子,其实是对父母权威的一种盲目顺从。
他们由于在童年时期并未形成独立的是非判断观,会习惯父母对个人行为的指导。
但是,父母并不总是对的,盲目的顺从父母,只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没有主见,甚至错过那些本来"对"的事情。
影响人际交往
这种听话、懂事不仅出现在他们与父母的关系中,还会投射到他们人际交往中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于权威的顺从,例如对于老师、领导,甚至是那些拥有老好人形象的同事面前。
即便对方提出的请求不合理,他们也会勉为其难的尽力迎合,不惜违背自己的意愿。

而当自己的意愿与外在的行为矛盾的时候,就会形成心理学上所说的"认知失调"。